天天看點

國富民強·小衆運動平民化④|那顆小白球,強健着我們的身體

“這是一項可以從3歲一直玩到80歲的運動,也是一項挫折教育的運動,而且是能讓一家三口一同參與的親子運動。藍天白雲綠地,風景賞心悅目,空氣清新純淨,沉浸其中,所有的煩惱一掃而空。”彎月說道。

國富民強·小衆運動平民化④|那顆小白球,強健着我們的身體

打高爾夫球,已經成為廣州市民彎月和兒子、丈夫的一種生活方式,并漸漸成了一種習慣。

說起“老虎”伍茲,不少人耳熟能詳;說起馮珊珊,不少廣東高球愛好者也毫不陌生。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随着改革開放,國力強盛,人民群衆的荷包越來越殷實,那顆小小的白球,也正在強健着我們的身體,放松着我們的心态,愉悅着我們的心情……

荷包殷實,高爾夫被拉進生活中

高爾夫球這項運動,既沒有乒乓球、羽毛球那種比分交錯、跌宕起伏的激烈,也沒有足球、籃球那種針鋒相對、劍拔弩張的對抗,運動員穿着筆挺的西褲、T恤,與藍天白雲、鮮花綠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賞心悅目的畫面。

然而高球在國内曾一度被貼上“貴族運動”、“精英運動”的标簽,對此,廣州高星彙青少年高爾夫平台尹總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以前高爾夫球被說成‘精英運動’,不是因為它貴,而是因其自律、自尊、禮讓和誠信的内涵。2000年前後,伴随着這項運動在國内的逐漸推廣,尤其是第一代打高爾夫的父母感受到了這項運動的魅力,開始讓自己的孩子參與其中,青少年高爾夫運動開始蓬勃發展,也逐漸普及開來。”

國富民強·小衆運動平民化④|那顆小白球,強健着我們的身體

彎月和她的兒子Steven,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迷上高球的。彎月說,她隻要有空就去跟閨蜜打打球,而Steven在上學期間保持周末兩天一賽一練的節奏,寒暑假則基本每日必練,同時也會參加高爾夫冬令營和夏令營。“孩子平常在校住宿,周末兩天跟高爾夫的親密接觸,是他最期待的時光。他會在周五晚上提前把所有作業做完,再把自己的高球杆擦拭幹淨。四五個小時的打球時間,特别有助于密切我們和孩子的親子關系,一家三口經常一起打打球,關系越來越融洽。我覺得,高爾夫是一個與朋友、孩子非常好的連接配接方式”。

彎月口中的高爾夫冬令營和夏令營,單日收費在300-1000元不等,平時參加的高爾夫競技班學費39800元,包含50課時。彎月認為,月收入超過3萬元的廣州家庭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一般都承擔得起。

53歲的唐先生才打了6個月的高球,就愛上了這項運動,他對羊城晚報記者說:“我認為,綜合國力的提高,與高爾夫的發展是同步的。比如說高爾夫球場多數建在市郊偏遠的地方,你想打一場球,開車去才友善,而這在二三十年前是很難普遍實作的,現在幾乎家家有車,開車去球場是再尋常不過的一件事了。另外,随着國民素質的提升,學曆高且視野不斷拓寬的家長們,也開始讓自己的孩子打高爾夫,這個以前看似遙遠的項目,如今已越來越貼近大家的生活了。”

唐先生說,他向來喜歡挑戰高難度的事情,高球這項運動的精妙之處,就是既可以與别人對決,也可以自己提高,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唐先生享受其中,不亦樂乎:“我打算讓今年讀高二的女兒也來打一打,在磨練中一點點地進步。”

老李1997年底開始打高爾夫,他鐘愛球場的滿目蒼翠、靜谧舒适。在青草茵茵的綠地上,和老友新知一起,以輕松寫意之心打球,是他眼中的最高境界。至今,老李對于自己第一次的“一杆進洞”還記憶猶新:“當時起碼有200米那麼遠,揮杆一擊,白球‘嗖’地飛向旗杆,落在果嶺上——球童告訴我進了!我不敢相信,趕快跑上果嶺,看見小白球乖乖地躺在洞裡。那一刻我欣喜若狂,快樂激蕩在心底,直到晚上都興奮得睡不着。”

據老李介紹,他在廣州麓湖高爾夫俱樂部打了不少年的球,終身制的會員費30萬元左右,而普通會員平時單日價格為900元起。“麓湖高爾夫俱樂部一天能容納150人左右,隻要不是瓢潑大雨,每天裡面都是爆滿的,供不應求。”平均下來,老李一年在高爾夫上的花銷大概是五六萬元,疫情前能去東南亞、日本或南韓打球時,花銷會在18萬元左右。老李還告訴記者一項資料:美國人打進标準杆100杆以内的隻有10%左右,但我們國内則在30%以上,“這說明國内的高球手都是一打到底的,因為隻有不斷磨煉才能達到這樣的水準。”這項資料,也從側面證明了國内高爾夫球手的持續參與熱情。

56歲的羅家維,27歲開始接觸高爾夫運動,在中國台北生活近30年後,2013年開始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地擔任高球教練。之是以到北上廣深一展拳腳,一方面是希望打高爾夫的女兒在更完備健全的平台上接受訓練,另一方面則是洞察到大陸高爾夫的巨大市場和發展空間,“現在打高爾夫的人越來越多,而且氛圍越來越好,這是大陸百姓經濟實力提升的直覺展現,畢竟打高爾夫球不僅經濟條件要滿足,還要有時間,兩點缺一不可”。羅家維認為,廣州和深圳的天氣條件也有利于高爾夫運動的發展,未來絕對是潛力無窮。

國富民強·小衆運動平民化④|那顆小白球,強健着我們的身體

在廣州藍鵬高爾夫球訓練場,采訪當天氣溫驟降,但記者看到前台的人群依然絡繹不絕,對于不斷過來咨詢的客人,服務人員隻能無奈地告知已經滿員。藍鵬訓練場負責人介紹,廣州疫情逐漸緩解後,打高球的人數一路飙升,無論球場多麼偏遠,基本都是滿員的狀态,“跟兩年前相比,廣州各大高爾夫球場的營業額均實作了30%到50%的增長,場面火爆。我聽說今年少數球場還漲了價,但依然擋不住球友們的熱情”。

“門檻”降低,價位越來越親民

十幾年前,數十萬元起步的高昂會員會籍費,讓人對高爾夫球望而卻步,被人為炒高的高爾夫球杆也是價格不菲。如今,打高爾夫球的“門檻”逐漸降低,對于會籍費、單場價位和教育訓練費用,不少普通市民的消費能力都可以承擔得起。價格的“親民”,也是這項運動得以普及的原因之一。

記者在藍鵬高爾夫訓練場看到的價目表顯示:平日燈光打位最高價格為128元/100粒球,假日為158元/100粒球,真草打位價格為188元/100粒球。算下來,不到200元就可以跟高爾夫來一場幾個小時的親密接觸,花銷還不夠普通市民與親友聚餐的一頓飯錢。“以前必須是會員才有資格打,現在既不用成為會員,價格也跟打一場網球和保齡球相當。”唐先生迅速做了一個比較。

在高爾夫球杆等裝備的花銷上,羅家維告訴記者:“我印象中最貴的一個高爾夫球杆曾經賣到80萬元,但現在想要一個做工精良的手工高爾夫球杆,幾萬元就能買到特别心儀的。”記者了解到,目前一根高爾夫球杆在500元至1萬元之間,豐儉由人。

對于青少年高爾夫教育訓練的花銷,高星彙的尹總也希望大家能改變一些“誤解”:“以前大家都覺得讓孩子學習高爾夫,費用貴得離譜,但現在我們10歲以前的青少年高爾夫啟蒙班課程,課時費隻要300元左右,這一階段的教學重點是高爾夫興趣的開發。到了10歲以後的中級階段課程,課時費在600多元,這個階段更加注重孩子高爾夫技術能力的提升。”

國富民強·小衆運動平民化④|那顆小白球,強健着我們的身體

尹總介紹,高星彙啟蒙班套餐費用8600元,16課時;提升班15800元,32課時;精英班59800元,60課時。尹總算過一筆賬,目前青少年學習高爾夫的費用與鋼琴、芭蕾舞等藝術類教育訓練相當,這個價位應該符合大衆的心理預期和富裕起來的家庭收入水準。據悉,高星彙目前在廣州、深圳、佛山、肇慶等地均有辦學點,僅藍鵬高爾夫訓練中心一個辦學點就有200多名國小員。

據尹總介紹,全國性的高爾夫青少年賽事即“少青杯”,在廣州一年大概進行40至60場。省級比賽一年11場,報名人數至少100人;市級比賽一年7場,報名人數至少150人。正常的報名費為300元至500元,除此之外,每場賽事須繳納打球費和下場費,根據球場的地理位置差異,費用在300元至800元之間。

彎月告訴記者,Steven隻要有時間就會參加“少青杯”,每次參賽費用大概在一千多元。

老李去年曾跟随華南理工大學隊參加并獲得第十二屆中國高校校友“翰林杯”高爾夫精英賽冠軍,有近60支高校球隊的逾5000名校友參賽。每年的“翰林杯”,均約曆時8個月,每支球隊30人左右,球隊總費用在75萬元上下,合計要打25場比賽。人均2.5萬元可以打25場比賽,對于高球愛好者來說,不算負擔。

“高球内涵”,性格培養的有力助手

高爾夫,GOLF,由綠地(Green)、氧氣(Oxygen)、陽光(Light)和友誼(Friendship)的英文字母首寫組成。它的規則,浸濡着舉手投足的禮儀;它的賽事,蘊含着禮讓的風範以及自律、自尊、誠信的内涵。

尹總将高爾夫形容為戶外的綠色圍棋:“每個球手的身體條件、個性、揮杆、擊球都不一樣,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洞在那裡,不同的人會打出完全不同的線路。過程和結果,考驗的是你的想象力、自我規劃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彎月的兒子從6歲開始打高球,彎月說:“打高爾夫會經曆很多挫折,比如心情不佳或者天氣影響,在場上誰也沒法幫你,你要是想把球打好,隻能通過自我調節來完成。這就培養了他獨當一面的個性,也把他的自我管理意識鍛煉得越來越強。”

國富民強·小衆運動平民化④|那顆小白球,強健着我們的身體

彎月告訴記者,兒子在六歲時就已經自己前往山東參加冬令營,“我記得去年參加‘少青杯’,因為之前孩子并沒有在比賽中取得過太好的成績,是以我們與孩子對名次都是順其自然。結果在C組的比賽中,他拿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名次,這更激發了他打球的熱情,因為他享受到了獲得榮譽的快感,是以之後大大小小的比賽他都主動要求報名。我覺得這種沉浸式的教育,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在運動中讓孩子去領悟其中的道理。”

球品也如人品,老李告訴記者,要想了解一個人,可以約他打一場高爾夫:“從球場上表現出的特質,你就能知道這個人是不是斤斤計較的,是不是守信用的——比如進沙坑打球,打完是否把沙坑耙平?球落在球場一隅,沒人看得見,你會不會擅自移動?會不會如實地自報杆數?别人擊球失誤,會不會嘲笑對方等等。”除了要有謙謙君子之風,老李認為高爾夫也有修正功能,“它能改變人的急躁的性格,冷靜忘記前面的失誤,專注于下一杆”。

羅家維評價高爾夫是“借一顆球,練心”。“打高球看似簡單,但似乎又很難,為什麼一隻跑來跑去的蟑螂可以打得到,一顆不動的小白球有時候卻擊不中?這其實是一個可以深入琢磨的問題”。

嚴先生對此也深有同感,“打高爾夫,要的是心無旁骛的專注和自信,切不可心浮氣躁,否則你可能連球都開不出去。這項運動更多的是在跟自己較勁,一次次地挑戰自己。”嚴先生認為,随着高爾夫運動的普及,群眾已越來越理性地看待這項運動,而大陸改革開放後實作的經濟騰飛,不斷助力大家拓展視野,也讓更多的人有财力、有精力投入到高爾夫運動中了。(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策劃 | 陶勇

統籌 | 林本劍

采寫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柴智

責編 | 梁勁松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