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情揭陽】在揭陽沒看過這種舞,不算過了年

每到春節至元宵前後

揭陽的大街小巷裡

就會再一次響起

揭陽人耳熟能詳的鑼鼓和擊槌聲

道路兩旁漸漸聚攏起圍觀的人們

響徹雲霄的鑼鼓聲由遠及近

一衆“梁山好漢”闊步奔來

【風情揭陽】在揭陽沒看過這種舞,不算過了年

揭陽英歌(來源:揭陽日報)

但看得

那衆好漢勾畫油彩

着各色緊身短打

少者24人,多者達108人

演的正是梁山泊好漢攻打大名府一節

衆好漢且行且舞

手持短棒一雙

叩擊時聲響清脆

又有持布蛇者穿行指揮

隊形變幻莫測

時而作“雙龍出海”

時而作“猛虎下山”

鑼鼓震天,呼喝陣陣

油彩威嚴,舞姿剛猛

正是: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骖龍翔。

這,就是揭陽英歌

【風情揭陽】在揭陽沒看過這種舞,不算過了年

揭陽的英歌們

英歌是一種在潮汕地區廣為流傳的民間藝術形式,以群體舞蹈為主體,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風格粗犷雄渾,常在春節期間巡遊表演,象征着揚正壓邪、祈願吉祥。

英歌到了揭陽,有普甯英歌、揭西英歌、惠來英歌等主要流派。皆以梁山好漢的題材為基底,風格俱雄渾剛勁、豪邁粗犷,分前中後三棚演繹。

普甯英歌

01

普甯英歌前棚是英歌的主體、中棚是地方傳統小戲表演、後棚為國術表演。英歌表演中隊形變幻莫測,如“雙龍出海”“猛虎下山”“麥穗花”“田螺圈”;動作套式五花八門,如“布田”“洗街”“旋槌”“槌花”。按節奏闆式可分為快闆英歌、中闆英歌、慢闆英歌,各有妙處。普甯英歌有“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甯英歌”的美譽,普甯也被評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2006年,普甯英歌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風情揭陽】在揭陽沒看過這種舞,不算過了年

普甯英歌表演(攝影:羅凱瀚)

惠來英歌

02

惠來英歌尤以神泉英歌為著名。惠來擁有揭陽唯一的一段海岸線,英歌中也帶上了海風的氣息:在豪放的前棚英歌後,後棚還有“挑鹽做買賣”、“周不錯算八字”等有沿海特色的小潮劇節目。

神泉英歌還有一個特别的技巧,稱為“活槌走指”、“指上飛槌”:舞者以五指旋轉敲活槌,手舉雙槌,空中旋舞,技藝獨特,表演方式技巧性強,觀賞性高,是壓箱底的絕技。

【風情揭陽】在揭陽沒看過這種舞,不算過了年

惠來英歌表演(攝影:方義生)

揭西英歌

03

揭西英歌裡,前棚是英歌舞演出,中棚是塗戲和活扮景的混合,後棚為國術表演,設護旗二人開道,各角色在指揮者的帶領下,配合鼓聲螺号,旋動雙槌,舞槌時高舉過頭,交叉穿行時半跳半行,文武兼備,聲勢雄壯,豐富動人。

【風情揭陽】在揭陽沒看過這種舞,不算過了年

傳承與發展

揭陽英歌曆經三百餘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已經足夠在幾代揭陽人心中紮下根。但随着傳承人老去、年輕人離鄉務工,英歌隊伍一度青黃不接,英歌傳承岌岌可危。經曆了一系列探索,近年,揭陽英歌傳承保護取得了相當的成績。

【風情揭陽】在揭陽沒看過這種舞,不算過了年

普甯女子英歌表演(攝影:羅凱瀚)

傳統上,英歌隊伍由青壯年男性組成。如今,女子英歌隊、少兒英歌隊也出現在了年節的巡遊中。“英歌進校園”的試點活動也成效明顯,傳承人走進幼稚園和國小手把手傳授英歌,建立幼兒英歌隊、少年英歌隊,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小紮根孩子們的心中,将英歌傳承的着力點前移。普甯流沙西街道南山國小2019年和2020年分别被廣東省教育廳評為“廣東省中國小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和“廣東省中國小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學校”,全校2000多名學生人人都會跳英歌舞。

【風情揭陽】在揭陽沒看過這種舞,不算過了年

普甯英歌文化節開幕式(攝影:王敏)

2019年2月,第二屆“普甯英歌(民俗)文化節”盛大舉行,南山、泥溝等8支英歌隊在開幕式上貢獻出了精彩絕倫的表演,全面展示了英歌的風采與揭陽民俗文化的廣泛群衆基礎。揭陽英歌從原先的民間自發,發展到今天,已經闊步走上新時代文藝大舞台。

【風情揭陽】在揭陽沒看過這種舞,不算過了年

揭陽英歌(攝影:孫潮烈)

【風情揭陽】在揭陽沒看過這種舞,不算過了年

制作機關: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人文地理·揭陽》

編 輯:許馨之

【風情揭陽】在揭陽沒看過這種舞,不算過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