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會好聲音㉒|省人大代表庹先國:擴大高校“朋友圈” 聚志士賢才

作者:方志四川

四川線上記者 李寰 攝影 李向雨

名片

省人大代表、四川輕化工大學校長、中國白酒學院院長庹先國

我所在的四川輕化工大學地處自貢、宜賓兩地,作為一所地方省屬高校,高層次領軍人才的匮乏和整體師資水準不高已成為不争的事實,不着力解決這個“瓶頸”問題,學校高品質内涵式發展就會受到嚴重制約。今年省“兩會”期間,我最關心的就是“高校師資隊伍建設”。

近幾年,四川輕化工大學“築巢引鳳”取得成效,僅2021年,學校就引進博士研究所學生76名,為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提供安家費,并配套科研啟動費,但是距離“廣聚志士賢才”的理想還有很大差距。我建議從政策、資金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高校高層次的支援力度,讓高校加快成為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加快形成人才資源的競争優勢,助力産業發展、國家發展、民族振興。

我認為,還要強存量,提升師資水準層次是保障。引進來的人才要實作高品質發展,需與之相适應的高水準師資隊伍相比對、形成合力。對此,建議高校要提升高端人才自主培養能力,不斷優化和改善師資人才隊伍結構,将校園作為最大的“實驗室”,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創新創造活力,激發人才智慧,為高等教育高品質内涵式發展提供活力和動力。

此外,要促效能,確定人才價值實作。當四海英才紛至沓來,應提供廣闊的事業平台來激發他們的創造活力,根據其專業和研究方向,落實相應的學術和學科團隊,優先提供科研資源,為人才發展提供更優秀的“舞台”,為高水準教師提供廣闊的“用武之地”。為此,建議各地能持續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進一步擴大“朋友圈”,建立高校與地方社會資源共享機制,建立可持續的人才共引、共育、共用機制,建構人力資源共享新模式,進一步支援創新鍊、教育鍊、産業鍊和人才鍊的高度融合,做強創新平台,留住創新人才,再造創新産業,釋放人才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