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又是一年浙江兩會時間,代表和委員們肩負使命與重托,共赴盛會,共謀發展。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民之所盼,方是政之所向。兩會期間,浙江線上特别推出《@兩會,這些民生問題已發送》系列報道,會下走訪大街小巷,傾聽群衆心聲,會上采訪代表委員,探讨民生關切。
浙江線上1月20日訊(見習記者 陳雷 記者 翁宇君)近年來,憑借節能環保等優勢,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784萬輛,同比增長59.25%。
“雙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車将駛入更廣闊的市場。而在這一程序中,配套設施問題是新能源車主最大的關切。“去年11月,我們購買了人生第一台新能源汽車,家裡充電并沒有問題,但是希望增加一些公共的充電設施。”在之前的采訪中,新能源車主俞金彥向浙江線上記者透露了自己的顧慮。她留意到,一些商場雖然會配置充電位,但偶爾會遇上充電位上無充電裝置或充電位被其他燃油車占據的情況。

(點選圖檔翻轉)
俞金彥的顧慮,正是目前新能源汽車需要破解的難題之一。作為相關行業從業者,省政協委員章國經同樣關注着這一問題。近年來,浙江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但就像這位車主提到的,一些地區在充電設施建設方面,缺乏科學規劃,存在區域布局不均衡、部分充電樁使用率低、缺乏統一管理平台等短闆。”
對此,章國經建議科學規劃充電設施的建設,加快形成城區骨幹充電網絡,滿足各類型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的充電需求。結合數字化改革,他建議加快建設統一的充電設施資料資訊服務平台,能夠通過大資料應用實作對充電場站的合理營運,增強充電服務保障能力。
“今年我還提出了數字賦能綠色出行的建議,希望能夠在更多的城市交通場景中看到新能源汽車的身影。”章國經認為,新能源汽車在浙江的投用可以拓寬至公共交通以及更大領域。目前來看,出租、環衛、物流等領域仍以傳統燃油車為主,推廣難度較大,車輛智能化程度也相對較低。“雙碳”背景下,他建議加快交通領域的新能源化程序,以亞運會等重大活動為契機,加大政策支援力度,推動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向規模化推廣,同時布局建設綜合性充電場站。
在新能源汽車普及至公共領域的願景之上,章國經提出了更大的設想:通過數字化應用讓新能源汽車更“聰明”。“新能源汽車更容易實作智能化,如果将5G、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運用其中,到時候隻要在車上裝上相應傳感器,車在路上跑,我們就可以及時了解一些問題,增加了監測作用。”章國經舉例,如可增加監測窨井蓋、路面平整度、内澇/積水程度等相關資料的傳感器,車輛行進過程中就可以第一時間收集資料,并将資料傳到智慧大腦,為城市智慧交通提供養分,“這能為城市管理及時提供資訊,我覺得是數字賦能智慧城市建設非常關鍵的一環。”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