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灣區湧現多元高端新消費 | 新春走基層

春節将至,國内各大高端品牌又迎來一波銷售高峰。

線下,廣深購物中心裡的知名高端品牌店門口又見排隊現象;“中古風”的高端收藏品、冷門小衆款市集進駐廣州繁華商圈,僅三天就吸引60萬人次前來打卡、掃貨。線上,中外高端品牌包包、服飾、鞋履、珠寶銷售明顯上升。

不少市民表示,買名牌作新年禮物,是辛苦工作一年,犒勞自己感恩親友的一種儀式。

大灣區湧現多元高端新消費 | 新春走基層

廣州繁華商圈三天累計吸引60萬人次來掃貨。

随着消費更新以及境外疫情不穩定影響,國内消費市場呈現明顯的高端化、高端回流趨勢。因應市場變化,中古市集、奧萊公園、免稅店、高端品牌集合中心等新商業新業态疊現。

戴德梁行廣州公司研究部助理經理汪骊珠表示,廣東消費者一直都有很強的購買力,尤其年輕消費者不僅追求個性與自我表達,也重視品牌與購物體驗,對于高端産品的消費意願較高。“近年廣深兩地核心商圈及标杆項目明顯的流量增長,就印證了廣東高端消費的需求在不斷釋放。”

大灣區湧現多元高端新消費 | 新春走基層

買高端品牌作新年禮物成過年新儀式

最近,廣州太古彙裡的部分品牌店門前,又見排長龍的盛況。

“平日來排隊,人還少些。周末排隊的人比現在多近一倍。”1月18日下午,在LV店門前排隊輪候進店的90後許小姐和閨蜜一起逛街。她倆計劃在春節前,用部分年終獎買名牌包包獎勵自己。

在新引進的瑞士護膚品牌La Maison VALMONT店内,有些年輕女生一邊在手機上檢視網上風評、一邊選購新品。

近兩年很多消費者留在本地生活,高端消費明顯增長,為适應市場變化,多家高端購物中心及時作出調整。

大灣區湧現多元高端新消費 | 新春走基層

複古珠寶

“2021年,我們新引入33個品牌,其中20個為首次進入廣州的,不乏華南或全國首店。”據廣州太古彙有關負責人介紹,在高端消費回流的拉動下,該公司去年前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48.3%,“自開業以來已取得連續32個季度、累計38個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

廣州友誼商店的國際名表、珠寶首飾和高端化妝品去年也表現亮眼。

“江詩丹頓、蕭邦以全新形象亮相,限量品、典藏版受青睐,曆峰名表綜合店也表現不俗,助推名表類增長達兩位數。”該公司有關負責人稱,珠寶首飾類也受熱捧,同比升幅近40%。高端化妝品類依然保持正增長态勢。

大灣區湧現多元高端新消費 | 新春走基層

在深圳,去年以來多個國際高端品牌落地,迪奧、寶格麗、卡地亞、路易威登等相繼舉辦展覽,華南首家老佛爺百貨也選址深業上城。

據戴德梁行的研報顯示,越來越多内地消費者将海外購物計劃轉回國内,北上廣深成為内地購買奢侈品的前幾大城市。

“廣深一直以來都有較強的購買力,從2021年雙十一天貓及京東的資料來看,廣東省購買力排名位居全國第一。”汪骊珠說,居民消費方式在不斷優化,内需潛力加快得到釋放。

消費者逐漸成熟 催動商業不斷創新

在國民消費更新的背景下,國内高端消費強勁,高端消費回流速度加快。與此同時,廣東零售創新力活躍,多種新業态疊現,滿足了人們即時、多元的消費需求。

本月中旬起,一場集結50多家中古店、萬件大牌中古包飾的市集,連續兩個周末日分别進駐廣州天河城和番禺天河城,吸引了大灣區數十萬客流前來淘寶、掃貨。而大灣區市民也借此體驗到新流行的中古風和二奢服務。

在市集現場,店家展銷的商品各具特色,LV、GUCCI、卡地亞等品牌經典款人們可随意觸摸。價格也親民,部分款式甚至僅售千元。在市集,還有專業鑒定機構駐場,為市民提供商品鑒定服務。

大灣區湧現多元高端新消費 | 新春走基層

中古市集現場有專業鑒定機構提供服務

來自廣州天河城的資料顯示,首場中古市集舉辦3天,銷售額累計超1500萬元;總客流達60萬人次;場内直播銷售100萬元,最高成交單價26萬元,是一隻愛馬仕kelly。

“排隊來市集逛的人繞了天河城一圈,開集首日入場人數超過10000人;帶動商場客流同比上漲9%,超17萬人次。”天河城有關負責人說。

另外,近期在廣州花都開業的近10萬平方米超大型奧萊公園、去年底投建的廣州北站中旅免稅綜合體,或以OUTLET,或以“免稅+奧萊”的新模式出現;未來還将出現廣州第二座太古彙、廣州第二座K11等,這些新商業項目将帶來更多創新零售業态、和更多高端消費内容。

大灣區湧現多元高端新消費 | 新春走基層

二手國際品牌包包最受年輕消費者歡迎。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建議,免稅店未來要擴大開放、提升商品特色,“目前免稅店主要服務國内客戶,未來疫情後,國外客戶光臨免稅店的流量也會有所增加。對于國外使用者,國潮商品富有吸引力;而對于國内使用者,有異域風情的進口商品也是有吸引力的。”

業界認為,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對美的追求以及對新資訊的吸收,在迅速成長。成熟的消費,也倒逼市場參與者不斷求變創新。

【記者】歐志葵 昌道勵

【作者】 歐志葵;昌道勵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