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車企都在混什麼?

作者:虎嗅APP
國産車企都在混什麼?

出品 | 虎嗅汽車組

作者 | 王笑漁

頭圖 | IC Photo

比亞迪為什麼“混”得好?

2021年12月,比亞迪完成銷量97,990輛,同比增長77.9%。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2,823輛,同比增長236.4%。在新能源的助推下,比亞迪全年銷量達到730,093輛,同比增長75.4%。

73萬輛,擺在2021年乘用車零售銷量2048.6萬輛的資料面前,乍一看确實是沒什麼分量。要知道,長城汽車去年賣了128萬輛、吉利汽車甚至達到了132.8萬輛。

但如果,你單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話,比亞迪的資料驚人。據車企官方給出的資料顯示,去年全年,長城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69萬輛,吉利則為10萬輛,比亞迪達到了59.3萬輛——比亞迪的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相當于長城與吉利之和的近2.5倍。

國産車企都在混什麼?

圖檔來源: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在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裡頭,增速最大的并不是純電。

2020年,比亞迪插電式混合動力隻賣了4.8萬輛,但到了2021年,混動達到了驚人的27.39萬輛,同比翻了4倍多。雖然,DM混動車型隻占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45%,但與EV純電車型的1.4倍增速相比,混動車型無疑是比亞迪在2021年實作銷量逆襲的關鍵。

隻能說是英雄所見略同,長城汽車旗下的WEY魏牌,最近連推多款DHT混動新車型。而吉利這邊也在去年底,釋出了“雷神智擎Hi·X”混動平台,随後又迅速推出星越L雷神Hi·X油電混動版。

2022年,這三家自主品牌将會在混動車型市場,拉開一場近身肉搏。

一、混動車,不怕斷奶

混動車型,向來就沒有純電那般好命,政策的優待早早地把它踢開。

去年2月,上海釋出《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的,上海市不再發放新能源專用牌照額度——這意味着,從明年起,買混動就不送滬牌了。

免購置稅政策,同樣也截止到2022年的最後一天。财政部釋出的《關于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有關政策的公告》顯示: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是指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

此外,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退坡,也意味着給到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原本就不多的補貼金額,更少了。按照《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22年補貼标準退坡30%。也就是說,符合補貼條件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含增程式)補貼金額也将降低2040元。

政策全面收緊,2022年的“混動”市場還能“混”得好嗎?

這裡可以看下,11月份比亞迪的上險資料。在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的銷量中,上海和深圳這樣的一線限牌城市,與其他新二三線不限牌城市的銷量資料,差距并沒有太大懸殊。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意味着,混動車型正在從政策導向轉變為市場導向。

國産車企都在混什麼?

配圖來源:汽車電子設計

實際上,消費者對純電動車的接受程度越高,對混動的需求也會水漲船高。一方面,充電設施的配置設定不均衡,導緻了很多使用者仍存在“充電焦慮”,逢年過節高速充電排隊的景象仍會持續很長時間。

另一方面,現在的動力電池技術還沒有出現颠覆式創新,以最近的《新能源車免車購稅第50批目錄》申報資料可以看出,續航超過600公裡的新車型,占比僅13%,絕大部分的新車型仍處在續航500公裡以下。到了冬季,續航焦慮依舊是難言之隐。

如果将純電動的加速快、平順性好等特點,與燃油車補能便捷性等特點相結合的産品,那無疑就是混動了。比如,理想ONE就用一個40.5kWh的大容量電池,滿足了使用者城市純電通勤的需求。再通過以油發電的增程式系統,滿足使用者長途出行的需求。

理想ONE的增程式電動車,就是最簡單的一種插電式混合動力。但也因為過于簡單,是以在增程系統上仍有大量提升空間,就比如在虧電、高速工況下,理想ONE的高油耗一直是被诟病的焦點。是以,後來再新上市的混動車型,無疑都會照着理想ONE的“油耗”短闆去“出牌”。

二、自主三強,下場混戰

這裡先小科普一下,按電氣化程度來劃分,純燒油的是内燃機汽車(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簡稱ICE);加了個小電池的是油電混合汽車(Hybrid Electric Vehicle,簡稱HEV);加了個大電池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簡稱PHEV);最後,就是以電池為單一能源方式的是純電動車(Battery Electric Vehicle,簡稱BEV)。

HEV和PHEV,理論上都可以被稱之為“混動”。但HEV是不可以插充電槍充電的,稱之為油電混合。但PHEV是可以插充電槍充電的,稱之為插混。

國産車企都在混什麼?

圖檔來源:The Better NZ Trust

比亞迪的DM-i就屬于PHEV,長城的DHT有一部分車型是HEV,比如拿鐵DHT是不插電的;一部分是PHEV,比如摩卡DHT-PHEV是插電的。同樣,吉利也是具備了插電、不插電的兩種類型,新出的星越L混動則是不插電的HEV。

不管是哪種技術路線、哪種叫法,大家都有一個首要任務,那就是省油。

比亞迪DM-i采用的是EHS單擋直驅系統的無級變速,而長城DHT混動的變速機構裡有兩個擋位,吉利的雷神混動則依靠雙行星齒輪三個擋位。這三種路徑也各有優劣,但根本都是在解決理想ONE的增程式上,純靠電機輸出時,在部分工況下居高不下的油耗問題。

從官方給出的資料來看,比亞迪和長城也确實都解決了這個問題。比如,長城瑪奇朵DHT-PHEV的虧電油耗低至了4.4L/100km,而秦plus DM-i虧電油耗更是低至3.8L/100km。

比亞迪的這套DM-i超級混合動力系統以純電驅動為主。内燃機負責發電,電機給汽車提供動力。在市區内使用串聯式動力(内燃機發電),而在電驅劣勢的高速工況中,則使用内燃機直驅。而且DM-i采用的電混系統(E-CVT)無需換擋,始終一個檔位下,不給整車行駛過程中任何頓挫的機會。

長城的檸檬混動DHT,則更強調性能與經濟性兩手抓。比如DHT有兩級變速箱,好處是可以讓發動機在直驅的時候,工作在更廣的車速範圍。吉利則加碼到了“三擋”,放到星越L油電混動版上,所展現出來的結果就是,發動機直驅時,也還有3個擋位可用,進一步改善高速時的油耗。

國産車企都在混什麼?

檸檬混動DHT使用者場景描述

不過,“二檔”和“三擋”都可能存在一些現實問題。首先成本的增加是必然;其次複雜程度更高,出現故障的幾率也就會随之增加;最後是換擋過程中,頓挫感可能會更明顯一點。因為長城的DHT和吉利油電混動都還剛步入市場不久,産品有待進一步驗證。

除了低油耗,另一個關鍵名額就是PHEV車型的超長純電續航。在大容量電池的幫助下,你可以擁有更長的純電續航能力,同時避免出現在虧電狀态下,發動機産生多餘的震動。另外,在城市通勤中你可以更少的燒油、更多的用電,進一步降低用車的成本,迎合“碳減排”的大趨勢。

長城魏牌摩卡DHT-PHEV的兩驅版,純電續航達到了WLTC标準下的204公裡,是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純電續航最長的混動車型,四驅性能版WLTC純電續航也達到了175公裡。配備36.67kWh的大電池包,兩個配置所對應的預售價格高達29.9萬和31.5萬元。

加大了純電續航的比亞迪DM-i改款車型也在路上了。在工信部公示的第352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産企業及産品公告》中,2022款比亞迪漢DM-i的WLTC純電續航達到了206公裡,2022款比亞迪唐DM-i的WLTC純電續航則達到了215公裡,其中唐DM-i的電池總能量達到了45.803kWh——這一電池包容量,甚至比很多老款的純電動車都要大。

國産車企都在混什麼?

第352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産企業及産品公告》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還是會被迷惑,雖然比亞迪、長城、吉利都管這些車叫“混動”。但其實他們卻走着三條完全不同的路線。就目前大家推出的新産品來看,比亞迪DM-i是“帶内燃機的電動車”、長城的DHT-PHEV是“帶電機的燃油車”、吉利的星越L混動則是“挂藍牌的節能車”。

三、換道之路剛剛開始

在混動這條路上的自主品牌三強,比亞迪目前是先行軍,長城在快馬加鞭,吉利仍在追趕。

比亞迪在2020年累計銷量42.6972輛,其中新能源車型銷量為18.97萬輛,燃油車全年銷量為23.72萬輛。到了2021年,比亞迪累計銷量為74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60萬輛,占總銷量占比的81%——基本已經成功轉型為一個“純新”的新能源車企。

據媒體報道,在2021年12月中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比亞迪将2022年的目标銷量定位120萬輛,其中純電車型銷量60萬輛,插電式混動車型目标銷量為50-60萬輛。

國産車企都在混什麼?

圖檔來源:比亞迪汽車

長城汽車旗下的WEY魏牌,也悄悄換了“陣容”。目前,魏牌在售的摩卡、拿鐵、瑪奇朵,分别對應着原來的燃油車型VV7、VV6、VV5。而除了摩卡還保留了純燃油版之外,拿鐵DHT、瑪奇朵DHT都隻賣混動車型(包含DHT和DHT-PHEV車型)。

魏牌,基本也與純燃油車的品牌形象分道揚镳了。

國産車企都在混什麼?

魏牌官網截圖

随着魏牌宣布成為中國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徹底轉型,它将與歐拉、沙龍,組成長城汽車的三大新能源主力品牌,助力長城汽車在2025年實作400萬輛銷量,同時新能源占比達到80%的目标。

吉利的起跑動作稍微慢一步,但也在加速。去年10月,吉利汽車才釋出雷神智擎Hi·X混動平台,涵蓋HEV、PHEV、REEV(增程式電動)等多種混動技術,并在星越L油電混動車型上首次搭載。去年12月,星越L雷神Hi·X油電混動版開啟預售,采用的三缸1.5T發動機,配合DHT Pro混動專用變速器。

銷量目标上,吉利依舊是高開高走。此前公布的“九大龍灣行動”中提到:到2025年,吉利汽車集團新能源銷量将達到90萬輛,占比30%。加上極氪品牌,吉利新能源的整體銷量占比将超過40%。其中,搭載雷神智擎混動的車型未來三年将達到20餘款,吉利的目标是實作混動主流細分市場銷量第一。

三家極具代表性的自主品牌,同時發力混動市場,或許并不是為了引發又一場“内卷”,而是形成一緻對“外”的共赢局面。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曾在釋出會上說過:“我們推出的DM-i超級混動車型,競争對手不是插電式混動汽車,而是同級别的燃油車。DM-i超級混動車型,将以快、省、靜、順、綠的優勢,對傳統燃油車構成降維打擊,扮演‘燃油汽車颠覆者’的角色。”

1月14日,魏牌釋出摩卡DHT-PHEV後的媒體晚宴上,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與汽車産經網溝通時透露:魏在轉型之後賣得不好,隻是因為營銷不到位。而這一點要向蔚小理學習。魏牌不缺産品和技術,走PHEV品類的路子也是對的,魏建軍強調,下一步關鍵是要把營銷搞上去。“H6再過5年,品牌價值就是負的了。因為賽道變了,你還是燃油車,人家是新能源了。”

混動車替代燃油車,上頭早有規劃。由工信部釋出的重要檔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指出,提出至203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比超過50%,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左右,節能汽車全面實作混合動力化,汽車産業實作電動化轉型。

但現在除了日系之外,歐美外資車企對“混動”基本已經放棄治療了。比如大衆汽車就在全力推進旗下的純電ID.家族,捷豹更是說自己将轉型為一個純電動汽車品牌。跳過混動,直接走向純電,或許并不是因為混動專用的發動機、變速箱的技術不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覺得“投入産出比不高”。

根據工信部對《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修正新政,2021-2023年純電動單車積分最高由之前的5分降到3.4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的單車積分由此前的2分,下調20%至1.6分。也就是說你:賣一輛純電動最高能拿3.4分,但插混隻能拿到1.6分。

現在的外資車企,都是靠燃油車這個“現金牛”活着,那麼隻要自家的純電車型銷量可觀,那他們就可以繼續靠着賣燃油車賺錢,靠純電車賺個積分就夠了。況且,很多車企将純電動(BEV)或者氫能源(FCV)視為終極能源方案了,那也就沒有太大必要,在混動這麼一個“過渡方案”上耗費時間。

但問題也就在這裡,混動市場的過渡期長短,不在于發動機和變速箱的進化速度,而是取決于動力電池的技術疊代。隻要,動力電池無法讓純電動車的續航和補能與燃油車媲美,那混動市場就依舊有肉可吃,有湯可喝。無非就是,先下場的吃肉,後入局的喝湯。

參考資料:《魏建軍不服 | 汽車産經》,作者:陳昊、吳雪

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