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兒童視聽百科全書飛向太空》為兒童打開天窗

"每當夜幕降臨地球時,星星就會出現在你的視線中。似乎就在我們面前,卻遠在天空中。我不知道搗亂的玉兔是否還在忙,我不知道外星生命是否在太空中盤旋。看似空曠的天空充滿了誘人的奧秘......"

構圖精美的《中國兒童視聽百科全書》以歐陽詩意的《緻小讀者》開場,将讀者帶入一個美妙的天體世界。

是的,浩瀚的星空,神秘的宇宙,自古以來就讓人類世代相傳。詩意作家視星空為食糧,人文科學家則視天文學為廣袤空間的和諧科學。事實上,自羅馬帝國衰落以來,天文學是所有古代學科的唯一完整分支,也是現代學科與古代學科之間最直接的聯系。

聖人有句諺語:看天,認識宇宙,幫助打開心扉。這有助于觀察曆史和生活,直到閱讀文學和思考哲學問題。沒有宇宙在心裡,很難從個人經驗的圈子裡來談論生命,而如何看待宇宙和如何看待生命也是互相關聯的。

《中國兒童視聽百科全書飛向太空》在古人對宇宙觀的介紹中寫道:仰望星空,古人很早就開始思考和想象:這個宇宙的結構是什麼?星星從東到西升起和落下。有什麼規則要遵循嗎?在中國古代,著名的神學,包括蓋田、亨天、玄夜論等不同的假說,誕生了,而在西方,則誕生了著名的神學、神學和神學論文等不同的神學。科學發展到今天,回顧以前的學說,會發現很多有限的地方,但古人在面對神秘的大自然,勇于探索和解釋精神,卻是非常值得我們研究的。

看那,太陽和月經,星空若隐若現,四季交替,所有的天文現象都是複雜而細膩的。人們仰望星空,先是用肉眼,再用内在的眼神尋求星辰運動規律。古希臘人甚至說,人類的直立姿勢是人類獨有的,因為與四足動物不同,人類不是盯着大地,而是能夠自由地盯着天空。

然而,仰望星空,人們看到不同的世界,産生不同的感覺,獲得不同的體驗。有的人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執着于活生生的、靈活的神話,然後在代代相傳的傳說和民俗中融入到各種傳說和民俗占星術中,它為公權力服務,控制他人,有的人根據多年的觀察經驗總結與農業、航海等相關的規律, 甚至更進一步,通過仔細和準确的思考,總結天體運作中遵循的規律,為建造天文學的宏偉建築添加磚塊和砂漿......

人類的想象力和智慧,造就了一張千變萬化的面孔"天"!《中國兒童視聽百科全書《飛向太空》彙集了不少想象力、知識和智慧,也精彩地呈現了一個詩意、神奇的"一天",以及人類走向浩瀚宇宙的非凡旅程。可以說:一個"天窗"盼望着無盡的宇宙,一本"天書"手牽手在深不可測的世界裡。

有時,《中國兒童視聽百科全書飛向太空》的描述對象或介紹題目是星星,但往往不局限于此,而是從星星本身自然延伸到人類對星星和星星的了解過程中,清晰地展現了天文學從肉眼觀測到望遠鏡時代再到太空探索這條漫長而宏偉的主線, 進而呈現出非常獨特的曆史深度和非常開放的多視角。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持本書貼近中國小讀者,編者在整體設計架構、中國"太空夢"和中國太空發展知識内容為重點,設計了長征火箭、東方紅一号衛星、神舟飛船、天宮一号、精英、中國探月工程等主題頁, 更詳細介紹我國載人航天發展曆程、工程、人造地球衛星及其應用。

采用AR第二代和二維碼視訊技術,将新媒體技術與傳統出版有機嵌合,同時也是《中國兒童視聽百科全書飛向太空》一書的亮點。用智能手機掃地,書中嵌入的六個AR"增強現實"3D互動場景将從紙上跳出來,在孩子們面前飛翔;

2009年的那年夏天,當作者和著名天文學家、科普作家麒麟擡頭看日食時,我在電話裡讨論過:為什麼中國小沒有天文學課?他認為,如果在十多年的"漫長"中國小期間每周有一個學期和一個小時的天文學選修課,那麼幫助孩子們更好地了解世界,提高他們對當代科學主要方面的完全了解将大有裨益。目前,人類探索宇宙的曆程很少,隻是缺乏教育。

但是,我認為,在麒麟先生的期望得到滿足之前,孩子們利用業餘時間仔細閱讀《中國兒童視聽百科全書》将是一個有用的選擇。

(中國科技作家協會副秘書長、《科技文摘》主編于傳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