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超大型城市是詛咒:北宋開封為了燃料把幾百公裡樹木砍伐一空

#曆史上有哪些細思恐極的事件#

古代超大型城市是詛咒:北宋開封為了燃料把幾百公裡樹木砍伐一空

清明上河圖模型

傳統觀點是古代超大型城市都是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象征。

但是随着這些年曆史研究的深入以及對史料再次梳理,這種傳統觀點逐漸已經落伍了,現在曆史學家更多的認為在古代社會,超大型城市更像是一種環境詛咒。

越是超大型城市,越是有嚴重的環境問題。

以中國古代為例,中國古代所有大型城市都是沒有近代城市覆寫全城的下水道系統,沒有大型垃圾處理區域的,甚至沒有公共廁所。

一直到19世紀,作為清朝首都的北京連一座公共廁所都沒有。

1886年3月德國訪華代表恩諾斯乘坐騾車進入北京,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高大的北京城牆和古建築,就是那一股“鼻子無法容忍的惡臭”了。在他眼裡,北京的城市規劃絕對是氣勢恢宏,但大街上“近英尺厚的黑色塵土和污垢”實在讓他忍無可忍,上千名貧苦百姓在街頭蹲着大便的景象,也着實讓這位遠道而來的德國人吓了一跳。

當然,曆朝曆代都對公共衛生有相當高的要求,并且制定了相當嚴苛的規定,違反這些規定的代價都很重。

比如唐代就規定“穿垣出穢污者,杖六十”,所謂的“穿垣出穢污”也就是指把屎尿倒在街上要打六十闆子。

但是古代王朝有一個特點就是規定是規定,實際情況是實際情況。

比如清朝自雍正年間就制定了非常嚴酷的法律禁止在清朝境内販賣鴉片,販賣鴉片者是死刑,但是一直到第一次鴉片戰争,一百多年時間裡沒有一個鴉片販子真被處以死刑。

是以,凡是古代超大型城市,一定會出現生活污水污染地下水,導緻城市地下水“水皆鹹鹵,不甚宜人”的情況。

古代超大型城市是詛咒:北宋開封為了燃料把幾百公裡樹木砍伐一空

古代長安

很多人說,古代人很早就發現可以用人的糞便堆肥,是以即使存在生活垃圾也會被周邊農民收去肥地。

然而這些超大型城市每天産生的生活垃圾數量驚人,周圍農村根本使用不了這麼大規模的糞便,即使是農業發達的江南地區,城市糞便問題也得不到全面的解決。

浙江大學包偉民教授就在《試論宋代城市發展中的新問題》裡指出過,晚唐到宋朝這一時期,各大城市都“出現了污穢化的傾向,固體垃圾和死水面積增加,傳染病擡頭。”

除了生活垃圾之外,古代超大型城市另一個問題就是因為燃料問題,會對周邊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

以北宋開封城為例,開封可能是公元10世紀到公元12世紀這200年時間裡,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根據崇甯年間統計,開封一共有戶二十六萬一千一百一十七,口四十四萬二千九百四十,這還沒有算流動人口。

算上流動人口,開封城在北宋時人口肯定達到了一百萬。

古代超大型城市是詛咒:北宋開封為了燃料把幾百公裡樹木砍伐一空

明清上河圖

但是,同時,開封城這接近百萬的人口也給開封周邊環境帶來了毀滅性的傷害。

北宋沈括曾稱:“今齊、魯間松林盡矣,漸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又稱:“漳水、滹沱、涿水、桑乾之類,悉皆濁流。”

為了獲得燃料,北宋開封以及整個華北地區群眾甚至連桑樹、棗樹這種古代明令禁止砍伐的經濟作物也要砍伐了。

如莊綽稱“村人寒月盜伐桑枝以為柴薪,為害甚大。”

早在宋太祖時期,宋朝就出台了許多法令嚴厲禁止群眾砍伐桑樹、棗樹,嚴重者處以極刑,即使砍伐一棵也要“流放三千裡”。

刑罰不可謂不重,但是從宋太祖開始一直到北宋滅亡,宋朝始終解決不了開封以及華北地區群眾砍伐桑樹、棗樹用作燃料的問題。

南宋甯宗時期的詩人蘇泂就曾經在詩裡提到了即使到了南宋,群眾砍伐桑樹、棗樹用作燃料的問題依然很嚴重:

桑林伐盡棗林空,賣得柴錢飯不充。明日死生猶未必,将何纏裹過秋冬。

開封周邊的情況更嚴重,比如靠近開封的澶州,對,就是澶淵之盟的澶州,“澶州、繼州地少林木,即今澶州之民,為無木植送納,盡伐桑拓納官 ”,滑州(今滑縣)更是“地無尺木,沙如掌平”。

是以,每當開封冬天隻要稍微遇到降溫和大雪天氣,就會有大量平民凍死,

比如嘉佑四年,因為極端天氣,導緻開封平民大量因為缺乏燃料而凍死“正月自去年雨雪不止,民饑寒,死道路甚觽。”“陰寒雨雪,小民失業,坊市寂寥,寒凍之人,死損不少,薪炭食物,其價倍增。民憂凍餓。”

是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在物質不充裕的古代,超大型城市真的不是什麼好事。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