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樓夢金陵十二钗判詞賞析(賈惜春和王熙鳳)

作者:忙裡偷閑修佛心

金陵十二钗正冊——惜春

紅樓夢金陵十二钗判詞賞析(賈惜春和王熙鳳)

賈惜春

畫:一所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經獨坐。

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缁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

【賞析】判詞前面的是“一所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經獨坐”。喻惜春出家當尼姑。 惜春是甯國府賈敬的女兒,賈珍的胞妹。她是賈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一個,從小就厭惡世俗,向往當尼姑,小時愛和饅頭庵的小尼姑智能兒玩,後來又和妙玉成了朋友。惜春眼看着當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天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遠嫁異國他鄉音信渺茫,都沒有好遭遇,是以才“看破紅塵”毅然出家的。據脂硯齋的批語說,她将來要有“紹衣乞食”的經曆,也就是要靠沿門托缽乞讨生活,真夠可憐了。 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長"中"三春景不長"是雙關語。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是以說景不長。實際上指惜春的三個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這"三春"的遭際悲苦,是以說"景不長"。 第二句"缁衣頓改昔年妝",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裝。這兩句是說惜春從她三個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好景不長,決心擺脫世俗,遁入空門。 第三、四句"可憐繡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具體指出賈府小姐惜春最後出家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過着"缁衣乞食"的生活。當然,這裡的"乞食"并不一定就指像乞丐一樣讨飯,但生活艱難,颠沛流離的命運是難以逃脫的。 這首判詞寫惜春由三個姐姐的不幸遭遇預感到,自己将來也不會有好結果,決定出家為尼。但這條逃避現實的道路凄涼孤獨,仍然是行不通的。詩裡流露的同情與惋惜,明顯地反映作者的沖突心情。

金陵十二钗正冊——王熙鳳

紅樓夢金陵十二钗判詞賞析(賈惜春和王熙鳳)

王熙鳳

畫:一片冰山,山上有一隻雌鳳。

判詞: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賞析】判詞前畫的是“一片冰山,上面一隻雌鳳”。喻賈家的勢力不過是座冰山,太陽一出就要消融。雌風(王熙鳳)立在冰山上,極危險。 王熙鳳是“護官符”說的“龍王來請金陵王”的王家的小姐;嫁給榮府賈琏為妻。她的姑母是賈政的妻子,即寶玉之母王夫人。書中說金陵四大家族“皆連絡有親”即指此類。王熙風掌榮府管家大權的時代,已是這個家族走下坡路的時期了。準備迎接元妃省親時,鳳姐慨歎:“可恨我小幾歲年紀,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沒見世面了。”可見書中寫的富貴生活較之其家族鼎盛時期還差得遠,接着又趨向衰亡,是以說她“偏從末世來”。王熙風實際上是榮國府日常生活的軸心。她姿容美麗,秉性聰明,口齒伶俐,精明幹練,秦可卿托夢時說她:“你是脂粉隊裡的英雄,連那些束帶頂冠的男子也不能過你。”秦可卿出喪時,她協理甯國府,就是在讀者眼前進行了一次典型表演。從千頭萬緒的混亂狀态中,她一下子就找到關鍵所在,然後殺伐決斷,三下五除二,就把甯國府裡裡外外整頓得井井有條,真有日理萬機的才幹如果她是男人,可以在封建時代當個政治家。然而她心性歹毒,為了滿足無止境的貪欲,克扣月銀,放高利貸,接受巨額賄賂,為此可以殺人不眨眼,什麼缺德的事全幹得出來,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女魔王。她的才能和她的罪惡像水和面揉在了一起。是以當賈家敗落時,第一個倒黴的就是她,将要凄慘結束其短暫一生。 "凡鳥從末世來"指的是鳳姐這麼一個能幹的女強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鳥"是繁體裡的"鳳"字,也就暗指王熙鳳。從鳳字拆出來得"凡鳥"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呂安對喜的典故,點出"鳳",自然是種譏諷。畫裡的雌鳳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賈府所象征的靠山。 "一從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賈鍊對鳳姐的态度變化。新婚後先"從",對她百依百順,樣樣都聽她的;"二令"解為"冷",指的是丈夫對她的漸漸冷淡與開始對她發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後被休棄的命運。"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棄後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寫照。在當時封建的社會中,被休棄是非常悲慘的。(未完待續)

紅樓夢金陵十二钗判詞賞析(賈惜春和王熙鳳)

曹雪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