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都高新區:三十而立 感覺創新的力量

作者:成都高新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

突破1000億元、突破2000億元、突破2400億元,2021年地區生産總值即将完成既定目标2600億元、有望突破2800億元……籌建于1988年的成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成都高新區”),1991年被國務院準許為國家級高新區,再一次被賦予新的使命,邁入高品質發展的新征程——一路創新引領,一路高歌猛進,一路成果豐碩。

33年來,成都高新區始終肩負着“發展高科技,實作産業化”的初心使命,已成為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四川省首家地區生産總值破2000億元園區。如今,成都高新區已彙聚各類人才資源超過70萬人,落戶世界500強企業130家,聚集企業超17萬家,其中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2705家、上市及過會企業總數達55家,企業聚集度居中西部第一,綜合實力穩居169家國家級高新區第一方陣。

12月14日,《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中共成都市委黨校(成都行政學院)聯合調研組(以下簡稱“聯合調研組”)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走進成都高新區,探尋33年來,數字背後的變化,感覺創新的力量。

從無到有,以創新驅動産業發展

從無到有,千帆競發,勢起如熾。

努力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成都高新區如何站上“C位”?

從成都人南立交橋出發,沿着中國最長的城市中軸線天府大道一路向南,濃厚的現代化、國際化氣息撲面而來。這裡便是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極具現代藝術感的地标建築鱗次栉比,數以萬計的創新創業企業聚集于此,無數創業者在這裡上演着創新創業的動人故事。

第一家中成藥進軍海外的破冰者——地奧集團;國家級高新區首個股份制企業——成都倍特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家打破國際壟斷超導磁醫學成像技術的企業——奧泰醫療;西南地區首家科創闆上市企業——成都先導……

33年來,初心如磐,成都高新區實作了産業的快速發展,誕生出諸多“第一”。

33年前,這裡還僅僅隻是成都南郊的一片農田。

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後第一波留學人員回國大潮到來。求賢若渴的成都高新區将目光聚焦在了這群懷揣才情、抱負的海歸身上,開始了最初的人才扶持計劃。

1998年8月,成都高新區在高朋大道5号設立中國成都留學人員創業園。

2000年,成都高新區揭牌成立中國成都博士創業園,成為全國首家由原人事部與地方政府共建的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次年9月,博士創業園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

畢業于悉尼大學植物病理學的黃永是首批入駐創業園的海歸博士之一。2000年6月,在成都高新區留學人員創業園,黃永便創立成都特普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将“讓國人吃上不含農藥的蔬菜瓜果”的夢想安放其中。

和黃永一樣,随着國家發展巨變而改變人生軌迹的還有鄒學明。鄒學明先後趕上了1977年全國恢複聯考、第一批國家公費留學、大批留學生回國創業等曆史節點。

2005年6月,鄒學明從美國回國,在成都高新區便創辦奧泰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在他的帶領下,奧泰醫療成功研發出中國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1.5T超導磁共振醫學成像系統整機,一舉打破了國際醫療巨頭在中國三十多年的技術、工藝和市場壟斷。

黃永、鄒學明的到來,不斷引起蝶變效應。“學院派”“海歸派”“蓉歸派”“創客派”,各路人才紛至沓來。國内首款智能掌上超聲裝置、全球領先的DNA編碼化合物庫,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地震預警技術等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

21世紀移動網際網路加速發展,全球創新的磁場愈漸強烈。在成都高新區的“創業新長征”中,越來越多的草根創業者加入創新創業的隊伍,奏響時代音符。新技術浪潮下,來自成都本土創業企業的陣營更是星光璀璨。醫聯、咕咚智能運動手環、百詞斬、極米無屏電視……一系列“高新造”蜚聲海内外。回顧33年的發展曆程,圍繞“人産結合,以人促産”融合發展的思路,成都高新區以不遺餘力的政策支援,讓人才資源和創新動力,在230餘平方公裡的熱土上産生了“引進一個人才、吸引一批團隊、創辦一個企業、興起一個産業”的裂變。

“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資源。人才資源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更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争力。”成都高新區科技人才局創新發展處處長張明向聯合調研組說,成都高新區作為高層次人才和高端人力資源聚集地,始終堅持把人才工作與推動産業發展、科技創新深度融合,先後推出金熊貓人才計劃、“岷山行動”計劃等人才政策,支援各類人才在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

資料顯示,成都高新區已彙聚各類人才超70萬人。平均每年新增外來從業人員超10萬人、吸引青年大學人才落戶近5萬人。人才創新動能顯現,各類人才創辦科技企業超5萬家,其中,40家企業已成長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家企業市值已超過100億元。

目前,成都高新區已成為四川省首個經濟規模躍上2000億元的高科技園區,聚集高新技術企業2700多家,世界500強是130家,外貿進出口也是達到了5000多億元,占全省的62.8%。

“我們既是經濟的重鎮,又是創新的高地。一直堅守發展高科技,從未停止過,必須通過搞科技創新,實作産業化發展。”張明向聯合調研組介紹,作為成都市高品質發展的排頭兵,成都高新區布局“一區四園”發展格局,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新經濟等主導産業蓬勃發展。

電子資訊産業——以“芯屏端網智軟”為重點,內建電路産業規模居中西部第一、全國第五,近5年規模以上電子資訊工業企業數量增長10%,聚集了英特爾、華為、京東方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成為全球電子資訊産業版圖的重要一極。全球70%的iPad平闆電腦和近20%的筆記本電腦産自成都高新區,全球第二條、國内首條第6代柔性AMOLED面闆生産線成功量産。

生物醫藥産業——建設亞洲規模最大的血液制品産業化基地,形成了新藥研發生産全生命周期的創新服務平台。完成了全國首個重大新藥創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範基地建設,突破了靶向蛋白降解技術等29項新藥研發“卡脖子”技術;成功推動華昊中天優替德隆注射液、微芯藥業西格列他鈉片2個1類新藥上市,全年上市1類新藥全國占比12%,累計處于臨床階段1類新藥48個。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釋出的2020中國生物醫藥園區競争力排行榜中,成都高新區位列第4,與蘇州工業園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位列第一方陣。

新經濟産業——形成了以5G與人工智能、大資料與網絡安全、網絡視聽與數字文創三大細分領域,獲批全國首批、西部唯一的中國軟體名城,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國家西部資訊安全産業園,湧現出“王者榮耀”“哪吒”等現象級文創産品。

通過一組資料,聯合調研組一行看到了成都高新區背後所展現出來的強勁發展勢頭:2021年前三季度實作地區生産總值2034.2億元,同比增長11.1%,一年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16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研究組織處處長龍海波在接受聯合調研組采訪時認為,成都高新區從無到有的背後,是人才支撐與資本撬動互相作用的結果。從最早設立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到金熊貓人才計劃、“岷山行動”計劃等人才政策,各類人才在成都高新區産業發展各個階段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産業崛起也通常依賴于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進而不斷培育孵化相關上下遊産業。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新經濟等主導産業。與此同時,創新驅動也離不開社會資本的投入,在這方面的機制創新進一步釋放了成都高新區政策紅利。

面向未來,成都高新區更是提出未來五年将廣泛征集“合夥人”,通過政府投入資金并撬動社會資本,推出總計3000億元的産業基金,為成都高新區企業成長量身定制從天使投資到上市融資的全生命周期投融資服務體系,最大程度釋放政策紅利,力争在若幹細分領域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産業高峰。

“總體來看,成都高新區無論是從區位特點、産業分布、品牌效應,還是服務體系上都别具一格,成為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人才鍊‘四鍊’融合的典範。”龍海波建議,“十四五”期間,成都高新區要堅決貫徹踐行新發展理念,真正成為創新思想湧現和創新文化形成的主要源發地、全球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的重要網絡節點、具有國際競争力和影響力的創新型産業叢集基地、高品質發展和産城融合的引領示範區。

成都高新區:三十而立 感覺創新的力量

黨建引領,以創新培育強勁動能

黨建引領,充滿活力,獨具魅力。

“企業發展到哪裡,産業發展到哪裡,我們的黨組織就發展到哪裡。”成都高新區黨群工作部組織處副處長萬能善向聯合調研組說,成都高新區按照“雙孵化”工作理念,重點鎖定種子期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平台生态型龍頭企業四級産業培育梯度,着力通過“四步孵化、一步加速”工作方法,打造“黨建苗圃—黨建孵化器—黨建加速器—明星黨組織”的四級黨建培育梯度,形成企業孵化和黨組織孵化齊抓,産業發展和黨建共榮的工作格局。

随着産業的蓬勃發展,企業黨組織和黨員迅速增長。黨組織數量達到1250個,黨員(含流動黨員)1.4萬人。就黨員結構而言,園區樓宇内大學學曆以上黨員占比66.4%,39歲以下黨員占比67.5%,來自IT、生物醫療等各類高新技術企業的黨員占比66.4%,呈現出高新技術企業黨員多、年輕黨員多、高學曆黨員多的“三多”特點。

萬能善認為,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借鑒上海深圳等地做法,成都高新區積極探索、主動破題,建立全鍊條黨建梯度孵化工作模式,不斷擴大“兩新”組織中黨的組織覆寫和工作覆寫,推動黨建與産業發展同頻共振。

一是做好組織孵化。充分發揮産業管理部門産業一線幹部貼近企業的特點,聘請他們為兼任黨建指導員,同時公開招聘專職黨建指導員,進行“點對點”聯系指導,解決“誰去孵化”的問題。采取區域聯建的辦法實作黨建工作下沉,解決“怎麼孵化”的問題,持續提升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率。

二是做好隊伍孵化。把新思想學習宣傳融入對企業和人才服務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積極做年輕人的說服,引導區域青年聽黨話、跟黨走,重點把企業業務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企業後備力量。

三是做好平台孵化。借助網際網路技術,開發了智慧化、便捷化黨員“一碼通”服務平台,開展二維碼式黨員電子身份認證,流動黨員就近掃碼即可參加黨組織活動并積分,破解區域内流動黨員多、流動黨員不好管等難題。“開放式”組織生活形式受到黨員一緻好評,部分創意性支部活動成為“網紅”品牌。

四是做好品牌孵化。突出示範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開展“百強領航”示範建立行動,鼓勵“兩新”黨組織提煉黨建經驗,強化品牌意識,形成“百企百品牌”的工作格局。2021年以來,極米科技、嘉裡建設等黨組織受到各級各類表彰獎勵。

五是創新服務加速。聚焦服務企業和黨員職工這一重要工作職責,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衆優勢,整合多元資源,為企業提供定制式精細服務,着力提升政企協同暢通性、要素擷取便利度、風險挑戰抵抗力。特别是針對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創新建構“黨建增信”模式,依據非公企業“是否設立黨支部”“公司黨員占比”“公司管理層黨員人數”等黨建名額,對建立了黨組織的非公企業申請政策性貸款時進行加分,幫助非公企業更好地獲得授信。

自開展“雙孵化”工作以來,成都高新區組織覆寫進一步增強,黨組織體系更密,目前已經建設各級園區樓宇綜合黨委51個,2021年已成功孵化黨組織175個。在此基礎之上,成都高新區通過系統謀劃布局,順應成都市城市發展趨勢,以天府大道為軸線,樹立“紅色天際線”黨建品牌。布局AI創新中心等8個黨建示範片區,培育中海國際中心等21個黨建示範應用場景,打造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關聯、共建共享的黨建格局,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帶動效應,樹立“紅色天際線”黨建品牌,做強城市形象擔當,成都高新區也獲評首批四川省“兩新”組織黨建示範園區。

此外,通過“雙孵化”工作,成都高新區的人才進一步聚集。其中,卓影科技黨支部書記陳峻峰就是在黨組織的培養下,成長為公司的董事會秘書。以黨建為平台,成都高新區精準對接企業人才需求,2021年對外釋出首批百個“百萬年薪”崗位,企業人才和黨務人才加速聚集。

成都高新區通過“雙孵化”工作,企業活力也進一步激發。通過提供“黨建增信”服務,累計為區内640家企業提供了超38.5億元債權融資。同時,在高品質黨建工作的推動下,醫雲科技、極米科技等企業加速發展,醫雲科技已登上獨角獸企業榜單,極米科技已在科創闆上市。

2021年12月8日,以“黨建引領發展共赢”為主題的黨建引領高新區高品質發展峰會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高新區黨建聯盟黨建創新項目釋出會在成都高新區舉行。會上,成都高新區代表黨建聯盟釋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高新區黨建聯盟十大黨建共建項目,涵蓋區域化營商環境共建、紅色資源共建共享、黨建人才聯合培養、樓宇黨建結對共建、龍頭企業結對共建等多個領域,力争通過多層次多方位的合作,推動黨建聯盟高新區間合作進一步深化。

早在2020年12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高新區黨建聯盟就已成立。在黨建聯盟的推動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多項工作已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自聯盟成立以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12家高新區主動融入,以黨建為引領,共建經濟圈、共唱“雙城記”。一年來,區域合作更加緊密,通過産業資源和創新資源的整合共享,促成成渝合作協定簽署總量達20餘項,成立成渝地區高新區技術轉移聯盟、協同創新戰略聯盟等2個産業聯盟,成都高新區與重慶高新區、内江高新區等互派挂職幹部達21名。實踐證明,黨建聯盟是貫徹落實國家戰略的有效載體,是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連接配接紐帶,是引領高新區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

“組織建設得強,工作開展得實,成果見實效。”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戴立興這樣為成都高新區“點贊”。

他認為,成都高新區按照“雙孵化”工作理念,紮實開展黨建工作,實作了黨建與發展的同頻共振。其具體特點展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組織建設得強。針對高新技術企業黨員多、年輕黨員多、高學曆黨員多的“三多”特點,通過組織孵化、隊伍孵化、平台孵化,采取區域聯建的辦法持續提升規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率,織密了組織體系,夯實了黨建工作開展的基礎。

二是工作開展得實。在解決黨組織組建基礎問題後,重點解決黨組織“幹什麼”問題。通過品牌孵化、創新服務加速,樹立“紅色天際線”黨建品牌,有效解決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問題,破解了黨建和發展“不融合”“兩張皮”問題。

三是成果見實效。通過“雙孵化”工作,成都高新區的人才資源進一步聚集,企業活力也進一步激發。

成都高新區:三十而立 感覺創新的力量

“黨建與發展是有機統一的。”戴立興一再強調,以高品質黨建引領高品質發展,是目前黨建工作的一項主要任務。黨建抓好了,就能為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同時,黨建工作要想避免“虛化”“弱化”,就要以實際的發展成效來檢驗黨建工作的成效。實踐中,确确實實有一些地方和一些機關之間之是以容易出現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兩張皮”問題,主要是沒有認識到兩者之間有機統一的關系,沒能做到統籌一體有機推進。

“思想就是旗幟,旗幟指引方向。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涓涓細流彙成江河向着大海湧流;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唯有奮鬥方能留下深深的印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名幹部就是一個标杆。強化政治引領,用理論武裝築牢思想根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引領學深悟透思想、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萬能善還向聯合調研組說道,“今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正式釋出,以此為契機,成都高新區将以黨建聯盟為重要載體,深化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黨建引領的新思路、實作新作為,為服務建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帶動全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貢獻更多高新力量。”

以人為本,以建立立設公園城市

以人為本,産城融合,心向未來。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一千多年來,成都城址未遷,城名不改;透着清香的蓋碗茶,滾燙熱辣、飄香十裡的火鍋……伴随着這座城市的圖騰,無數個更新、創新的文化符号,早已深入心田,吸引着無數有志青年來此追夢。

夜幕降臨,聯合調研組一行來到位于成都高新區交子大道與益州大道交叉路口,這裡的“交子之環”造型呈環狀、時尚靈動,與璀璨奪目的天府雙塔東西相望、高低搭配,交相呼應,與周邊建築、街道車流融為一體,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夜間商業實力與活力。

作為成都高新區網紅橋五岔子大橋的“姊妹篇”,“交子之環”景觀橋與五岔子大橋一樣,均是通過建築結構來實作造型之美。高空俯瞰,“交子之環”的獨特造型尤為耀眼。

“‘交子之環’是以北宋時誕生于成都的世界上第一種紙币‘交子’為設計原型,其總體形态,則來自交子紙币上的銅錢紋路,設計中用飄逸的曲線展現紙的輕柔。”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景觀院總規劃師呂銳介紹,“交子之環”景觀橋與高達218米的天府國際金融中心天府雙塔構成“一環雙塔”的新格局。大橋内直徑達90米、外直徑達110米,橋體采用鋼箱梁結構,整體造型輕盈通透,這裡成為融合觀景、休憩、臨時展覽、時裝秀、街頭表演等多元場景為一體的城市開敞空間。

以人為本,宜居宜業,不僅是最大的事業,同樣也是最大的發展。全心全意惠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千方百計保障和改善民生,下更大功夫辦好民生實事,讓群衆的腰包一年更比一年鼓,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幸福感一年更比一年強。以人為本,以城市的煙火氣和規劃的溫情留住人才。“以産促城,以城興産,産城融合”可持續的良性互動發展,成為不約而同的選擇。成都高新區正以“城市有變化,市民有感受,社會有認同”為目标,塑造“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新型城市形态,助力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2月26日,成都高新區召開2021年工作會議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動員大會,明确将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标定“十四五”時期發展方向和目标定位,統籌部署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具體舉措,勇當成都高品質發展增長極和動力源的主支撐,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成都市釋出實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覆寫居民收入、生活成本競争力、公共服務、城市通勤等與群衆、企業息息相關的十大領域。結合區域實際,成都高新區圍繞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城市治理、城市品質等方面重點發力,紮實開展居民收入水準提升、高品質公共服務倍增、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等十大工程,并推出了115個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點項目,投資總額超600億元,切實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群衆。

以人為本、着力宜居宜業的同時,成都高新區也正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2021年8月,在賽迪顧問園區經濟研究中心釋出的“園區高品質發展百強(2021)”榜單上,全國共有52個國家高新區、48個國家經開區入圍,其中成都高新區位列第七位。值得一提的是,在“營商引領”單個次元,成都高新區位列“園區營商環境TOP20”榜首。

“區塊鍊授權,解決了沒有時間親自去辦、反複開具授權證明的煩惱,直接在手機授權就可以找他人代辦,非常便捷。”2021年以來,市民曾琳切實感受到了成都高新區區塊鍊授權辦事服務的好處。

為進一步提升群衆、企業辦事便利度、滿意度,成都高新區積極推動數字政務創新改革,基于區塊鍊底層技術,結合人臉識别技術推出了區塊鍊授權辦事服務,保障企業法人代表和群衆線上真實授權,辦事群衆可無需開具紙質授權證明材料,解決授權證明開具和傳遞的麻煩,做到讓“資料多跑路,群衆少跑腿”。目前,區塊鍊授權辦事服務首批試點已覆寫成都高新區多個街道。

“區塊鍊+政務服務”,隻是成都高新區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2021年11月1日,成都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新址正式投入使用。新政務中心以“設施一流、智慧親民、功能完善、環境溫馨”為設計理念打造,将原天府新谷稅務、人才服務、公安戶政、出入境、婚姻登記等8個大廳業務進行集中辦理,設定對外服務視窗260個,入駐黨群工作部、政法委應急局、發展改革和規劃管理局等16個部門,辦理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共計1000餘項,讓辦事企業、群衆“隻進一扇門,辦成所有事”。

近年來,成都高新區充分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以企業和群衆為中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緻力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在推進政務服務創新改革方面,成都高新區大力推動流程再造,實作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開展“一業一證”改革,覆寫20個熱點行業,通過減環節、減時限、減材料、減跑動,實作“一單告知、一表申請、一标核準、一窗出證”,大幅提升政務服務效率,節約企業群衆的辦事成本。全力推進“跨域通辦”,實作區級權限内180餘項事項跨區域通辦。強化信用審批,通過信用審批服務近2500次,容缺辦理審批時長最大從30天縮短至5天。

成都高新區聚焦科技型企業成長壯大,以市場為導向、服務為抓手,不斷完善企業服務體制機制,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作開辦企業“零成本”“僅跑1次”;打造稅企“掌上通”“稅小咨”智能語音咨詢平台,綜合涉稅事項網上申報率達99%以上;推進惠企政策“一窗通辦”“一網通辦”,試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2021年9月,成都高新區在四川省率先釋出《成都高新區打造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标杆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以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為指引,聚焦市場準入、投資建設、融資信貸、科研創新、要素擷取、法治保障等關鍵領域,推出了68項舉措,加快打造穩定公平可及的營商環境先行标杆。

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區域市場活力不斷迸發。資料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成都高新區新注冊市場主體5.71萬戶,新注冊企業3.13萬戶。截至2021年9月底,成都高新區累計市場主體存量27.13萬戶,其中企業17.69萬戶。

……

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成都時,首次提出“公園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人類偉大的發明與最美好的希望;城市文明總是伴随着農耕文明、工業文明而向前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劉現偉在接受聯合調研組采訪時認為,公園城市是習近平新時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城市發展最新探索和創新實踐,反映了新時代新階段城市發展最新要求,充分展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社會主義制度“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進入生态文明新時代後,如何解決城市發展空間的野蠻生長、要素資源的低效利用、公共服務的供給不足、風貌形态的千城一面、永續發展的難以為繼等熱點問題,成為全球城市發展共同關注的重大課題。

公園城市是對城市發展“人本”價值取向的理性回歸,包含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邏輯、文化邏輯和曆史邏輯,以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根本出發點,回應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城市規劃建設的各個環節,展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公園城市要滿足人民以健康為中心的素質需要,提升人們的身體素質、智力素質、創新素質和文明素質,完善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和公共醫療保障體系;要滿足人民以民生為導向的就業需要,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要滿足人民以宜居為目标的環境需要,建設宜人宜居宜商宜遊的生态環境,完善公共住房、公共服務設施與公共交通、環境保護體系;要滿足人民以富裕為核心的收入需要,完善收入配置設定、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型财政體系;要滿足人民以平安為基礎的安全需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社群公共服務體系完善,使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和睦共處,平安幸福。

劉現偉認為,在成都高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回眸“十三五”,成都高新區發展方式全方位變革、經濟總量再攀新高、城市品質大幅提升,成為四川省首個經濟規模邁上2000億元台階的高科技園區。2020年全區地區生産總值突破2400億元,以8.3%經濟增長率領跑全國,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晉升,穩居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

繪就新藍圖、奮進新征程,走好“趕考路”、不負新時代。2021年,恰逢建黨百年之際,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面向未來,成都高新區提出将繼續秉持“發展高科技、實作産業化”初心使命,緊抓“一帶一路”、新時代國家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時代機遇,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勇擔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主支撐,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助力成都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加快建設帶動全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黨建引領,創新護航,成都高新區未來可期。

《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中共成都市委黨校(成都行政學院)聯合調研組

(執筆 蔣瑩潘 方勇 安立偉 王亞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