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平
1
曆史的印記镌刻不滅,時代的擔當永不停歇。
走過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見證複興之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光榮與夢想,我們的心潮依然澎湃。
開啟奔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新征程,接棒起跑繼往開來的“十四五”開局,我們的奮鬥孜孜不辍。
征途無窮期,我們“在路上”。
時間來到新的坐标節點,謀劃着眼新的曆史方位。準确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推動“十四五”時期高品質發展,確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這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确的戰略部署。
在開局起步這個不尋常的時刻,東風勁揚航帆,為青海順應發展大勢、融入發展大局、推進自身工作指明前行方向、注入前行動力。推動高品質發展、維護國家生态安全、增進民生福祉、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做到學史崇德——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考察青海時提出的重大要求。
不負東風、與時偕行。當年輪又畫上一圈,我們在其軌迹中書寫滿滿收獲,以新擔當、新作為、新突破開辟充滿生機的新開局、新氣象、新境界。
2
“仰望夜空,繁星閃爍。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
三江之源、“中華水塔”、地球第三極……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殷殷囑托:“保護好青海生态環境,是‘國之大者’。”青海特殊而重要的生态地位,一直讓總書記對這片淨土的生态環境念茲在茲,也呼喚着青海幹部群衆重大而艱巨的生态責任。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國土安全地位、資源能源安全地位顯得更加重要。”語重心長,提醒和廓清了我省在曆史和大局中的使命擔當,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對我省生态文明建設提出更高要求。
在習近平總書記“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态文明高地”重大要求的引領指導下,我們制定《關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動方案》,部署生态文明高地建設。
唯有行路者才知道路走到哪裡、向何處延伸。推動以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實踐新高地為統領打造七個新高地,是青海作為躬身實踐者,對新征程開局之年接續奮鬥推進生态文明建設給出的回答——不變的是我們堅持把生态保護放在首位的政治自覺、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變化和推進着的是我們對生态保護之重和綠色發展之要從認識到實踐的不斷深化和探索。
實幹者,不會讓時光偷偷溜走。“十四五”開局,一張嶄新藍圖剛剛展開,我們就拿行動落實,我們就用成果說話。
築牢生态屏障。三江源作為全國首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标志着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分布在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柴達木、湟水流域等主要區域各類保護地達79處,嚴格保護着涵蓋全省所有重點生态功能區的生态系統、遺傳基因和物種多樣性。
發展綠色經濟。“綠電7月在青海”再創世界新紀錄,啟動實施零碳産業示範區、儲能發展先行示範區建設,我們着手在實作碳達峰方面先行先試,加快探索自然保護和資源利用新模式。
提高治理效能。推進“三線一單”分區管控,實施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定實施河湖長制條例,全面建立五級林長制組織體系,出台《青海省建構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生态文明制度這個重要保障不斷健全。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守護這片江源之綠,我們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正在鋪陳大美青海新畫卷,以建設生态文明高地的成效帶動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在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出生态良好、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的文明發展道路。
3
銳始者必圖其終,成功者先計于始。“高品質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大陸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這一深刻闡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作出的,為在新的起點上青海經濟如何發展提供了根本指針。
“高品質發展”不隻是經濟發達地區轉型更新的代名詞,青海作為西部欠發達省份,在大陸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中,如何解答發展的命題?如何邁好“十四五”時期發展的第一步?
“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品質發展之路”——立足高原特有資源禀賦,積極培育新興産業,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産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産業高地、國際生态旅遊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習近平總書記重大而深遠的部署為我們指明實作路徑。
時不我待、隻争朝夕。一年來,72萬平方公裡的熱土上,又多了一個個研發實驗室、一項項有新突破的技術、一條條循環産業鍊、一個個火熱推進的重大項目……“四地”建設,熱氣升騰,深入肌理。
建設世界級鹽湖産業基地。為了讓資源開發優勢轉化為綜合利用優勢,去年我們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水氯化鎂、鎂基環境修複材料産業化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鹽湖中試基地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
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産業高地。1090萬千瓦的新能源裝機納入國家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開工建設,瑪爾擋水電站重整複工,羊曲水電站建設獲國家核準,我們的清潔能源裝機占比依然保持全國領先。
打造國際生态旅遊目的地。随着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正式設立,青海逐漸形成了以生态旅遊為核心、涵蓋多種類型自然風景區的目的地體系。去年“十一”黃金周,全省累計接待國内外遊客283.8萬人次,實作旅遊總收入26.7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複至疫前同期的93%和83.7%,高出國家平均恢複水準23個百分點。
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去年我省認證有機食品、有機農産品和地理标志農産品達925個,有機牦牛藏羊445萬頭(隻),有機監測認證草場達7300餘萬畝(486.67餘萬公頃),牦牛藏羊生産可追溯體系縣縣覆寫。
隻有在質的提升中才能實作量的持續增長,隻有在切實轉變發展方式中才能厚植競争優勢。我們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相統一為導向,因地制宜落實高品質發展,以現代産業布局融入新發展格局,譜奏充滿青海特色的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時代之曲,努力推動新趕考之路上我省經濟發展綻放異彩。
4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随事而制。面對風雲變幻的大潮,黨中央有部署,青海見行動。在審時度勢與深入思考中,青海錨定我省在建構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和坐标,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長風破浪會有時,以新格局應對大變局,“十四五”開局之年的青海,找準“棋眼”破題,做好自己的事,在時與勢的變化中,登高望遠、腳踏實地。
以新業态新模式延長産業鍊供應鍊。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新型大資料中心啟動建設,海南藏族自治州大資料産業園初具規模,以創新為驅動力的新興産業正在解鎖高原供給側改革新密碼;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的青海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城,将通過智慧管理、智慧雲倉、智能配送、智能結算的無縫對接,打通物流集散、流通、倉儲、轉移、交易、配送、結算等上下遊産業鍊環節。
以更高水準的開放發揮融合帶動作用。主動對接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等戰略部署,西甯綜合保稅區進入封關運作新階段,“青海海東—西藏日喀則—尼泊爾”公鐵聯運南亞班列成功開行,民和—紅古創新發展先行區建設日新月異,我們在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方面邁出新步伐。
以良好營商環境打造新格局“強支撐”。進口整體通關時間壓縮至36.9小時,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壓縮至0.56小時;西甯市開辦企業時間壓減至1個工作日内,率先步入“1時代”;全省推進網上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推行“網際網路+監管”,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金牌“店小二”。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在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中,青海以主動者的姿态,緊緊抓住難得機遇和廣闊空間,不畏風浪、迎難而上,深度融入國内大循環和國内國際雙循環,確定了建構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從新的曆史起點出發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争力、發展力、持續力。
5
“隻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确的發展觀、現代化觀。”
無論時代如何前進,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始終是我們黨不變的初心和使命,“人民至上”始終是發展藍圖中最鮮明的底色。
翻看開局一年來青海發展的記事本,“人民”二字,曆曆在目。
這一年的青海,剛剛擺脫貧困的高原大地點亮對鄉村振興的希冀。在西甯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花海農莊”更新打造出集花卉基地、人文景觀、餐飲住宿、娛樂遊戲及其他配套設施于一體的鄉村旅遊品牌,成為全省的鄉村振興試點示範村;在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馬克唐鎮加讓村,第一個全村參與的合作社順利組建,合作社養雞場正式營運、養豬場也已完成場地建設。
這一年的青海,在解決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中探索共同富裕的課題。涵蓋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文化體育、住房建設等10大類45項民生實事全部完成,經受住瑪多地震和疫情反彈的考驗,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萬人以上,“雙減”工作平穩有序,居民收入增長高于經濟增長,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對我們的頑強韌性和顯著制度優勢更有信心。
山河遠闊,枝葉關情。“讓大家過上更好生活,我們不能滿足于眼前的成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天地之大,黎元為本。接續奮鬥中,我們繼續用偉大事業點燃各族人民群衆創造美好生活的激情和夢想,確定民生改善需求與經濟發展目标高效對接,不斷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在共建共享中走上共同富裕的光明大道。
6
高開高走,夢想升騰。風勁帆滿,海天遼闊。
一起向未來,我們唯有踔厲奮發、笃行不怠,方能不負曆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夢想征程上镌刻新的詩篇。
浩蕩江河澎湃湧流,有着“十四五”開門紅的激勵和帶動,青海有信心有底氣,彙聚勇毅奮進的磅礴偉力,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文執筆秦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