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訪廣州白雲山禦書閣于士松夫婦合葬墓》

作者:馮馨虹

作者:于振華、于會泳

整理于氏曆史文獻資料時,得知在廣州白雲山上有一座清朝道光年間的于氏合葬大墓,墓名是“于士松夫婦墓”,在《珠江三角洲綠道區域内不可移動文物情況調查表》登記為未定級文物,作為漢軍旗于氏在粵的曆史記載,該墓葬具有重要意義。

2022年1月18日,我和在廣州的于會泳宗親一起探訪了這座清代墓葬。于士松夫婦合葬墓位于國家級AAAAA級景區白雲山内,具體位置在禦書閣附近(白雲山禦書閣茗園酒家附近),目前該區域尚沒有進行旅遊開發的,隻有一條便道可行,我們沿便道拾級而上,因為正是冬季,便道上滿是落葉。

《探訪廣州白雲山禦書閣于士松夫婦合葬墓》
《探訪廣州白雲山禦書閣于士松夫婦合葬墓》

由于沒有明确的辨別指引,我們本計劃一座一座墓葬去尋找,行走中第一個看到在便道右側有一個窄窄的台階通向一座大墓,我們便下去探究,很幸運,這座墓就是于士松夫婦合葬墓。墓很大,造型考究、氣派,位于山坡頂端,典型的有靠有望,兩隻威武的石獅子鎮守墓園。墓為環形墓,從拜台開始階階高升,寓意步步高升,運澤後代之意。

《探訪廣州白雲山禦書閣于士松夫婦合葬墓》
《探訪廣州白雲山禦書閣于士松夫婦合葬墓》
《探訪廣州白雲山禦書閣于士松夫婦合葬墓》
《探訪廣州白雲山禦書閣于士松夫婦合葬墓》

由于來人很少,落葉鋪蓋着整個墓園,從墓地上新刻的《重修于公士松夫婦墓碑記》可知,該墓在2019年11月其後人重新修繕的,目前整體結構看起來非常完整。

重修于公士松夫婦墓碑記:

“于士松,生于1780年,終于道光年間(具體年份不詳),祖籍遼甯沈陽,是清漢軍八旗正紅旗于成功之後。于成功在1683年從北京南下鎮守廣州。

于士松卒後與龍氏太婆合葬于白雲山禦書閣。墓曾在1838年由文灏、文清、文潤、文淵、文滔,孫敏善、敏祥、敏禧,曾孫振威、振武等重修後至今未再次修葺,墓地荒涼破敗。悉今社會穩定繁榮,我族再次修葺,以敬祖德,勒石為記。

衆房子孫立石

貳零壹玖年仲冬”

《探訪廣州白雲山禦書閣于士松夫婦合葬墓》

從墓地右側刻字可知,本次修葺為敏樹公後人出資。

《探訪廣州白雲山禦書閣于士松夫婦合葬墓》

中間墓碑載:“顯考士松于公、顯妣于母龍氏墓,道光歲次戊戌乙醜月吉日合葬重修。祀男:文灏、文清、文潤、文淵、文滔,孫敏善、敏智、敏仁、敏禧、敏祥,曾孫振威、振武立石。”

墓聯:“雲峰毓秀綿先緒,書閣鐘靈裕後圖”,雲峰為白雲山,書閣為禦書閣(即葬地名)。

《探訪廣州白雲山禦書閣于士松夫婦合葬墓》

從墓碑刻字可知,于士松應該是先葬于此,在道光1838年12月龍氏卒後合葬時重修的。

在墓前右側還有一碑刻:“顯妣于母萬氏位,光緒十一年孟冬吉旦,子、孫、曾、玄仝立。”

《探訪廣州白雲山禦書閣于士松夫婦合葬墓》

墓地周邊很淩亂,我們下到墓地前面的坡地認真檢視,于士松墓園下面似為梁氏家族的墓地,多已坍塌損毀,而在于府後土地界範圍内還有幾座墳茔,雖已經被積土掩埋,但經過簡單清理,尚可以辨認出分别是:文清和黃氏合葬墓(鹹豐九年)、敏仁和王氏合葬墓(光緒甲午年)、于母朱太孺人墓(光緒甲午年)……。

文清和黃氏合葬墓

“皇清顯考諱文清(于公)、縣妣于母黃氏(墓),鹹豐玖年己(亥)……,祀男:敏禧、敏祥、敏澍,孫……”

《探訪廣州白雲山禦書閣于士松夫婦合葬墓》
《探訪廣州白雲山禦書閣于士松夫婦合葬墓》

敏仁和王氏合葬墓

“顯考敏仁于公、顯妣王太孺人(墓),光緒甲午吉旦,祀男廷玠立石。”

《探訪廣州白雲山禦書閣于士松夫婦合葬墓》

于母朱太孺人墓

“皇清祖妣于母朱太孺人(墓),光緒甲午年孟春吉旦……,……”

《探訪廣州白雲山禦書閣于士松夫婦合葬墓》
《探訪廣州白雲山禦書閣于士松夫婦合葬墓》

于府後土碑

《探訪廣州白雲山禦書閣于士松夫婦合葬墓》

從外表看,這幾個墓葬外貌似完整的,應該沒有得到破壞,但周圍和墓前長滿了雜草和矮灌木,期待白雲山景區未來整修此處時能夠得到進一步的保護和修繕。

(圖文整理:于振華、于會泳,責任編輯:于之,如有錯漏敬請諒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