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方與俄三輪對話未果後布林肯又匆忙出訪,能否為緊張局勢降溫?

作者:上觀新聞

美國國務院18日宣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當天啟程前往烏克蘭、德國和瑞士,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德國外長貝爾伯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面。官方稱,布林肯此行是外交行動的一部分,旨在緩和俄烏邊境緊張局勢。近一周來,俄與西方已為此展開密集對話,但未能取得突破,緊張局勢随之出現更新迹象。

分析認為,布林肯此訪意在與俄進行外交溝通,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同時與盟友、夥伴協調立場,應對地區形勢變化。但是,鑒于美俄存在較大分歧,難以達成妥協,預計烏克蘭緊張局勢及美俄博弈仍将持續。

先見盟友後見對手

美國務院稱,布林肯19日在基輔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和外長庫列巴,“以加強美國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承諾。”布林肯還将會見當地美國大使館雇員及家屬,告知其美方的“應急準備”。

此後,布林肯将于20日前往柏林,會見德國外長貝爾伯克。美國務院稱,兩人将讨論最近與俄外交接觸,以及阻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共同行動,包括讓俄承擔嚴重後果。此外,布林肯還将與英法德官員舉行“跨大西洋四方(Transatlantic Quad)”會議。

随後,布林肯将于21日前往日内瓦,與俄外長拉夫羅夫會面。美國務院稱,雙方将就關切領域進行接觸,敦促俄方采取措施緩和局勢,并在烏克蘭邊境沿線撤軍。

據美媒報道,布林肯和拉夫羅夫18日通話,敲定會面安排,可見此行倉促。美國務院進階官員說,雙方希望看看是否有機會達成“共識”,會面“表明外交手段并未消亡”。

美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說,布林肯和拉夫羅夫在通話中談及近來外交接觸,并“強調繼續通過外交途徑,緩和緊張局勢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布林肯此訪發生在俄烏邊境局勢持續緊張,俄與西方就北約東擴等問題展開激烈交鋒之際。

近來西方不斷渲染俄陳兵邊境,伺機“入侵”,俄方則強調北約擠壓俄安全空間。面對“退無可退”的外部形勢,以及在烏克蘭問題上擦槍走火的風險,俄方先前提出北約在法律層面保證不再東擴、不在俄邊境部署進攻性武器等要求。

近一周來,圍繞相關議題,俄分别與美國、北約進行了對話,并在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安組織)架構下與西方對話,但均未取得實質性成果。一大沖突在于,西方以俄訴求有悖于北約“開放”政策為由斷然拒絕。

緊張局勢随之出現更新迹象。美媒稱,拜登政府認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正變得越來越緊迫,通過談判達成和平解決方案的行動也随之變得緊迫。

在此背景下,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夏立平和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馮玉軍均認為,布林肯此行一方面是為了與俄進行外交溝通,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也與盟友、夥伴協調立場,共同采取行動,應對地區形勢變化。

“俄羅斯盡管經濟衰退,但近來在地緣政治和對外政策上展現出了強勢的一面,”馮玉軍說,是以有關國家覺得需要進行磋商。

近來,美國多次重申對烏克蘭的支援。就在上周,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到訪基輔,與烏官員讨論“風險評估”。此外,美國一個跨黨派參議員代表團也于本周訪烏,強調國會對烏克蘭的支援。

而德國也是烏克蘭局勢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作為歐盟“領頭羊”之一,德國還與俄有着重要的能源合作。就在昨天,貝爾伯克在結束烏克蘭之行後抵達莫斯科,與拉夫羅夫舉行會談。

《華爾街日報》稱,拜登政府已經排除美國直接對烏克蘭局勢進行軍事幹預的可能性,布林肯正在尋求歐洲的支援,以便在烏克蘭遭到“入侵”時對俄實施重大制裁。而與俄有着重要經濟聯系的德國,在威懾俄羅斯方面發揮着關鍵作用。

而布林肯與拉夫羅夫會面将是自上周密集接觸以來,俄美之間的首次高層接觸。“布林肯150%緻力于尋找外交途徑,這确實是他與拉夫羅夫接觸背後的推動力。”美國務院官員說。

能否為局勢降溫

那麼,布林肯此行能否談出成果?能否為烏克蘭局勢“降溫”?

馮玉軍預計,美烏将積極協調雙方在維護烏克蘭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抗衡俄羅斯壓力方面的共同行動,不排除美國再次宣布向烏克蘭提供經濟、安全援助。據美媒19日報道,拜登政府将向烏克蘭提供額外2億美元的防禦性軍事援助。

但在協調與德國的立場方面,美國仍面臨阻礙,因為德國内部乃至歐洲各國難以形成統一立場。

德國國内,“盡管貝爾伯克主張既與俄進行對話,也對俄采取嚴格立場,但總理朔爾茨所在的社會民主黨發出沖突的信号,使她的莫斯科之行變得複雜。”美媒“政客”寫道,這種分歧在俄德能源管道“北溪-2”問題上尤為明顯。而在歐洲面臨能源危機的當下,是否啟用這一管道顯得更為敏感。

歐洲層面,德國等“老歐洲”國家對俄雖有擔心,但也與俄開展合作,對俄态度較為理性。而中東歐一些“新歐洲”國家則普遍視俄為威脅,對俄态度強硬,更加依賴美國。

此外,《華爾街日報》援引歐洲官員的話說,與美國相比,歐洲國家與莫斯科的經濟和金融聯系更為密切,也會受到更多制裁造成的附帶損害,是以美歐在對俄制裁上存在一定分歧。

“而俄美磋商更為複雜,”馮玉軍說,雙方基本立場存在較大差距,難以通過一兩次對話解決沖突,改善關系。

夏立平指出,俄已亮出“底牌”——要求書面安全保證。但是面對美國國内反俄鷹派勢力的巨大壓力,拜登政府難以對俄做出太大讓步。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尚不清楚美國是否會對俄安全提議做出書面回應。

鑒于各方難以達成共識,烏克蘭乃至歐洲安全形勢短期内恐難改善,甚至可能惡化。“除非有一方做出較大妥協,”夏立平說。

不過,馮玉軍指出,可以看到美國與俄達成妥協的意願。“美國不希望歐洲再生事端,影響其布局‘印太’。幾輪較量之後,不排除雙方達成一定程度妥協,例如不在歐洲互相部署進攻性武器等。”

值得注意的是,圍繞烏克蘭局勢,接下來預計還會有更多對話登場,或将帶來新變數。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14日表示,澤連斯基提議與拜登和普京舉行三方元首會晤。美方已對此提議表示出興趣,正等待俄方回應。

此外,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18日表示,他已提議在北約-俄羅斯理事會舉行一系列會議,可能是在“不久的将來”,以解決俄與西方關切。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檔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陸依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