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郵品記錄兩代人的郵緣

作者:生肖集郵快樂

元月16日傍晚,我外出辦事到家樓下,打開郵報箱,映入眼簾的是幾封寄自福建甯德虎貝的首日封。灑脫的字型一眼便知是福州市原集郵協會秘書長陳蘇老師寄來的。

我趕緊上樓細細欣賞這幾枚《壬寅年》特種郵票首日封。下圖這枚首發紀念封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甯德市分公司發行。

郵品記錄兩代人的郵緣

福建甯德虎貝鎮位于白溪岔山脈南側,山峰形似“猛虎下山”狀,虎貝是以得名。虎貝鎮使“紅色革命老區、高海拔農業區、生态休閑度假區”。2014年7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黃酒文化之鄉”和“中國傳統蒸籠手工藝傳承基地”。

郵品記錄兩代人的郵緣
郵品記錄兩代人的郵緣

欣賞先生寄來的幾枚紀念封,不由自主讓我想起了往事:

下圖是用福州市郵票公司發行的明信片制作的《乙醜年》極限片,此片是時任福州市集郵協會秘書長陳蘇老師1985年4月19日在北京參加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理事擴大會議時,寄給家父的實寄極限片。

郵品記錄兩代人的郵緣

筆者收集有多枚《乙醜年》郵票極限片,唯獨鐘愛蓋有北京51支的這枚實寄極限片,一方面這是家父生前贈物,更重要的原因還要從《集郵博覽》說起:2017年10月《集郵博覽》“故人瑣憶”刊登了我紀念家父的文章《父親的郵緣》,當陳蘇老師看到雜志社我紀念家父的文章後,眼睛濕潤了,這不是林海深處我相處多年的郵友好善兄駕鶴西去了嗎?陳老師特意提筆按照家鄉的位址修書一封給家父和我,信中對家父的離世表示深切的慰問,同時誠懇希望和我能續寫郵緣。信件一個月後經轉交至我手中。陳蘇老師不遠萬裡來信問候和續寫郵緣之事,感動了黃氏家族人。之後,在平信簽條使用初期,我的二兄長也借出差之際,每到一地都寄了明信片給陳蘇和北京的王泰來,以感謝兩位先生對父親的郵情。

2018年陳蘇老師旅俄羅斯回國途徑北京,我和陳蘇老師見了面。陳蘇老師感慨道:能和黃家的兩代人同續郵誼,是他一生之幸。之後,每當陳蘇老師有新書出版和新作刊登,都會第一時間寄給我,并為我補齊了《榕城集郵》雜志,讓我備受感動。有時新郵發行或者集郵活動,我們都互寄紀念封留念。

我自2019年1月注冊了公衆号,最初以宣傳北京生肖集郵研究會的豐富多彩活動為主。自2021年1月5日起至今,我每天推出一篇郵文,介紹和宣傳集郵。每當陳老師看到我推發的郵文後,他經常第一時間發資訊鼓勵我,使我很受鼓舞。在家父在世時,家父每每見到我的郵文發表,都是他第一時間發來祝賀和鼓勵的資訊。如今家父步入天國,仍有家父的多年郵友,延續這份關愛和郵情,讓我每每都備加感動。

陳蘇老師鼓勵我将家父的郵文和我刊發的近300篇郵文合編成一部《郵海情深——父子郵文集》,他負責幫我聯系和解決香港出版社書号,使我備受鼓舞。願家父和我的郵文集早日出版,是對逝去家父最好的懷念,更是我與陳蘇老師續寫郵緣的寫照。如果家父在天國裡知道陳老師與我再續郵緣,也會很欣慰。感恩《集郵博覽》,感恩集郵,感恩郵友陳蘇老師!

醜舊寅新宏圖展,牛歸虎躍春意濃。在中國農曆壬寅新年即将到來之際,在此,我也衷心祝福遠方的郵友平安健康!

交流集郵知識,

傳播集郵内涵,

宣傳集郵文化,

分享集郵快樂。

暢談集藏心得,

郵話生肖天下,

培養品賞才智,

關注頭條賬号。

郵品記錄兩代人的郵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