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名字叫林徽因,一個天生自帶熱搜體質,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女子。
她是上帝的寵兒,家世好,顔值高,被稱作民國四大美女之首。
她才華出衆,在建築和文學領域成績斐然。
她是大陸第一位女建築學家,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她寫給兒子的詩歌《你是人間四月天》更是文壇的經典之作。 但世人偏偏不關心她所取得的成就,卻一直對她的情感生活津津樂道。
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三位男神橫跨半個世紀的糾葛,至今仍是人們茶餘飯後的八卦。
這本《刹那芳華,念念不忘:林徽因傳》,還原了一代才女林徽因真實的一生。自古以來,美女總是容易招來非議,林徽因也不例外。

人們喜歡編造她的绯聞,勾勒她的心機,隻因看到了她生命中流光溢彩的時刻,卻忽略了她從未沉淪在紙醉金迷之中。
相反,她從始至終都為自己選擇了一條更艱難的道路。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熱愛的建築事業,哪怕為此獻身也在所不惜。她人格獨立、思想自由。
她在短暫的一生活出了自我,活出了精彩,也活成了很多人生命中一道靓麗的風景線。
這本書的作者是暢銷書作家朱雲喬,她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一個善于以詩詞來诠釋社會的美好的靈犀女子。《刹那芳華,念念不忘:林徽因傳》是她傳奇女性系列作品之一,還有《因為喜歡,可迎萬難:張愛玲傳》、《堅守浪漫,不懼人間:陸小曼傳》以及《别讓愛情再流浪:三毛傳》,上市後廣受好評。
絕代風華,才貌雙全
“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便是民國才女林徽因名字的出處,“徽”即美;“音”即聲譽。她典雅的言行、深厚的造詣足以映照她的名字。
後因與一名男作家相似,便改為了“徽因”。
5歲起,林徽因便随姑母修習詩文,并練得一手王羲之體小楷;
12歲,就讀英國人創辦的北京培華女子中學,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礎;
16歲,随父親遊曆歐洲,在倫敦生活期間,閱讀了大量的英文原版文學作品;
被古代文學浸泡着長大的林徽因骨子裡就透着強烈的文學氣質,自幼聰穎靈秀的她對外物有着一種天然的洞察力。
到歐洲後,林徽因的父親奔走于歐洲各國,帶着女兒遊曆了許多城市。名勝古迹、博物館、報館、工廠,父親帶着徽因一一走過,隻為開闊女兒的眼界。
大部分的時間林徽因都是一個人呆在住處,或者跟着女房東出去寫生、畫畫。女房東是位建築師,從她那裡林徽因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大量的文學攝入,讓原本就敏感細膩的她多了一份睿智。而作畫、寫生的時光則讓她産生了對建築設計的向往。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林徽因在十幾歲時跟随父親到歐洲期間認識了徐志摩,徐志摩此時已有家室,她是知道的,以她的資質,她是絕對不屑于介入到徐志摩的婚姻之中的。
就好比詩人徐志摩,稱林徽因為自己的缪斯女神,他覺得,林徽因的魅力不僅在她的外貌,更在她活潑跳躍的思維,明澈清新的識見。
而他們之間的感情更多的是,彼此欣賞,彼此促進;維系他們的是對詩歌、文學的共同認知。
哲學家金嶽霖和林徽因毗鄰而居,并以“林下美人”來贊揚她的美貌。
林徽因毫不領情地說:“真讨厭,什麼美人不美人,好像一個女人沒有什麼可做似的。我還有好些事要做呢”,她的反應引得金嶽霖鼓掌稱贊。
妖娆的女人終究比不上自食自力、努力工作的女人更能令人刮目相看。
林徽因與梁思成兩個人在性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也都是把婚姻看得很重要的人,兩個人最終的結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兩個人婚後感情甚好,多年的考察工作,他們一直互相扶持,感情出于愛情,又勝于愛情。
耳濡目染,業精于勤
除了擁有令人稱羨的感情生活,徽因在事業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更讓人驚歎不已。
徽因是一個外柔内剛的女子,她把自己的柔軟留給了文字,又把自己的剛強留給了建築。
根據徽因的家人回憶,當年徽因寫詩時,特别重視儀式感。她總要點上一炷香,擺上一瓶插花,身穿白綢睡袍,面對庭院中的荷葉,在徐徐清風中吟詩。
徽因的詩詞像她本人那樣精緻美好,帶有空靈的意境。
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她寫給兒子的那首詩《你是人間四月天》,詩中寫道“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
徽因的文字充滿了感性,總帶着一種浪漫的情懷和優雅的态度。
目前,徽因共有63首詩被完整地儲存下來,它們大多發表在當年最負盛名的期刊上。她的部分作品因為戰亂不慎丢失了。除了寫詩,徽因還擅長寫散文、小說和編排劇本。
徽因20歲那年,恰逢印度詩哲泰戈爾訪華。為了迎接泰戈爾的到來,北京文人做了很多準備。
整個歡迎會的壓軸好戲是徽因編排的泰戈爾劇作《齊德拉》,徽因不僅在劇中飾演女主角,還自己設計舞台布景,為泰戈爾做翻譯。
1924年9月,林徽因和相知相戀的梁思成兩人,一起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學習,梁思成在美術學院建築系。
因建築系不收女生,林徽因便注冊在美術系,但她為了實作了自己的志願,她仍選修了建築系的主要課程。
1930年到1945年,她與梁思成兩個人開始了對于國内古建築物的考察,其實,美其名曰考察,實際上就是去尋找史料上記載的他們從未見過的古代建築,進行統計,再将建築資料進行測繪,保留資料。
考察的過程極其辛苦,但是她還是堅持了下來。在這期間,他們考察了中國五十個省的兩百多處古建築,這些考察對于後來的古建築保護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無論是在重病纏身的階段,還是處于戰火紛飛的時局中,她同梁思成的建築工作都未曾停止過。
而在後來國徽的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中,林徽因做出的貢獻更是不容忽視的。 是以現在我們談到林徽因時,說她是“才情滿溢”實在是委屈了她。
她不僅是“才情滿溢”的創作者,她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身份,那便是新中國建築學的拓荒者,一代建築大師。
在她的身上,我學到了對于夢想的堅持,需要我們拿出不認命、不服輸,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勇氣,還有她樂觀向上的求知精神!美貌會随着時光流逝而漸漸消逝,而女人内在的才情才能夠與時俱進,曆久彌香。愛讀書、愛思考、愛藝術,生活樂觀,心地善良,為人豁達是才情女性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也是永葆青春的關鍵所在!
之是以稱她是民國一代才女,絕不僅僅因為她的顯赫的家庭背景、她的美麗和優雅的氣質,她會寫詩、會演劇。
在和平時期,她有着浪漫的情懷、敏銳的才思,追求精彩生活的同時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建築事業,把大量的時間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她閃耀着迷人的魅力。
在戰亂和困難時期,她又迸發出驚人的毅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始終頑強而自信地活着,永遠高昂着倔強的頭顱,從未向命運低過頭,甚至于做好了如果居住的地方被日軍占領,則會選擇投河自盡也絕不委曲求全的準備。
上天賦予了林徽因美貌,但林徽因卻用她的智慧和人格魅力,用力地為自己的建築師夢想拼搏,哪怕是風餐露宿,哪怕是疾病纏繞。
她讓自己的“美麗”更加地大放光彩,成為一代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