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一場争奪戰,悄然開打

作者:瞭望智庫
又一場争奪戰,悄然開打
又一場争奪戰,悄然開打

目前,全球範圍内5G網絡建設正酣,其商業價值仍處探索和拓展階段,然而業界已迫不及待地啟動了6G技術研究,有些國家更是着急“抱團”。

2021年末,三星美國研究中心(SRA)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申請6G試驗頻率使用許可,并獲通過。

實際上,自2020年以來,美國通過聯合研發、簽署大型采購合同等形式不斷加強與歐洲、日本、南韓等在6G領域的技術合作,希望在6G時代實作“彎道超車”,拿回通信領域全球主導權,并企圖在萌芽階段遏制中國6G的發展。

面臨比5G時代更加激烈的全球競争,中國6G要如何布局?

文 | 老解

編輯 | 丁貴梓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注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資訊,否則将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6G時代,來得挺快

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建立虛拟數字世界成為可能,我們将迎來一個真實實體世界與虛拟數字世界深度融合、萬物智聯的新世界。

比如終端裝置的革新,觸摸屏輸入将成為過去,通過新型人機接口,人們甚至可以依賴腦傳感器操縱機器裝置;再比如全息通信和感官互聯的普及,人們将不再受時間、空間限制,實作多元感官的交融響應。在未來城市裡,智能傳感器、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車輛将通過互相協作、學習,提升工作效率和準确性,從容應對實時變化。

又一場争奪戰,悄然開打

2021年11月8日,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進博會上展示的未來6G通信技術概念。圖|中新社

而要滿足這些未來場景需求,實作實體世界與數字世界的連接配接和融合,就需要移動通信網絡提供比5G更快的速率、更大的吞吐量、更低的時延、更可靠的穩定性、更智能的排程、更低的能耗等等。

這就是6G要解決的問題。

作為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6G将在承接5G的基礎上繼續破除通信技術局限,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

要在速率和帶寬上超越5G,首先得解決頻譜問題。

無線頻譜是移動通信發展的基礎。基于低頻段頻譜可實作廣覆寫的經濟特性,同時也受限于帶寬的不足,過去移動通信集中使用的無線頻譜都在6GHz(吉赫茲)以下。為在速率和帶寬上實作突破,5G首次将移動通信技術拓展到24-50GHz的毫米波頻段,開始了移動通信技術在高頻段的拓荒之旅。

6G要實作比5G更高的速率和更大的帶寬,就隻能挺進比毫米波更高的頻段。

業界普遍将100-10000GHz(或0.1-10THz,太赫茲)頻段視為6G最可能使用的工作頻段。相比于毫米波,太赫茲頻段頻率更高、通信容量更大,具有傳輸速率高、抗幹擾能力強、易于實作通信探測一體化等特點,是電磁波譜中唯一尚待開發的新頻段,頻譜資源極為豐富。太赫茲頻段大帶寬特性,足以支援6G所需超高傳輸速率和超大傳輸容量。

早在2020年,FCC就開放了95-3000GHz頻段,作為6G技術研發的實驗頻譜。不過,太赫茲頻段仍待全面探索。基于目前技術能力,高頻段太赫茲基站組網的有效覆寫半徑僅為10-50米左右,還需在無線空口技術等層面取得突破,才能解決太赫茲基站覆寫的經濟成本和實體組網問題。

2 全球競賽,大幕拉起

作為前沿技術,6G研究工作最早由學術界牽頭。

2018年,奧盧大學在芬蘭政府的資助下率先啟動“6Genesis——支援6G的無線智能社會與生态系統”6G旗艦項目,并于2019年3月組織召開全球首屆6G峰會,釋出全球首份6G白皮書,推動了6G研究的起步。

随着6G願景逐漸清晰,為在6G研究上占據制高點,各國政府紛紛針對6G研發開展戰略性布局,美國就是率先搶跑的國家之一。

又一場争奪戰,悄然開打

2019年1月9日,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期間,一名觀衆體驗6G虛拟現實拳擊遊戲。

因其5G部署受頻率配置設定限制,在國際通用的6GHz以下低頻段上幹擾較多,美國轉而先發毫米波商用(這也導緻其5G發展緩慢)。是以,也有部分美國官員和專家主張跳過5G,直接發展6G。2018年9月,FCC官員就在公開場合展望6G技術,提出“6G将使用太赫茲頻段”“6G基站容量可達5G基站的1000倍”等觀點。

2020年5月,ATIS釋出6G行動倡議書,建議政府在6G核心技術突破上投入額外研發資金,鼓勵政府與企業積極參與制定國家頻譜政策。2020年8月,特朗普政府正式準許6G實驗。随後,FCC開放95-300GHz太赫茲頻段作為實驗頻譜,正式啟動6G技術研發。

作為全球第一個實作5G商用的國家,南韓也較早開展了6G研發工作。2020年8月,南韓科學技術資訊通信部(MSIT)釋出《引領6G時代的未來移動通信研發戰略》,計劃5年投資2000億韓元(約合1.68億美元)用于6G技術研發,確定南韓在2028年成為全球首個6G商用國家。

為和南韓競争,日本亦出台6G國家戰略,搶先釋出《6G技術綜合戰略計劃綱要和路線圖》,提出2025年實作6G關鍵技術突破、2030年正式啟用6G網絡、掌握6G技術專利份額超10%等目标。

歐盟除了先後出台《塑造歐洲的數字化未來》《歐洲新工業戰略》《2030數字化指南》等多項相關戰略,還采用多國整體戰略合作模式推進6G研發,邁出了聚集行業利益相關者、共同推進 6G 的重要一步。

為強化歐盟移動通信技術的6G競争力,在全球6G競争中形成制衡力量,諾基亞牽頭6G旗艦項目Hexa-X,計劃總體投入800 億歐元,緻力于建構歐盟6G技術發展路線圖。愛立信則組織參與歐盟 REINDEER 項目、研究無蜂窩MIMO技術,緻力于将歐盟打造為6G開發、标準化和最終部署中心。

大陸的6G相關科研工作啟動也比較早。2019年6月,工業和資訊化部牽頭成立中國 IMT-2030(6G)推進組,标志着大陸6G研發正式啟動。推進組成員主要包括三大營運商、通信裝置制造商、高校和研究機構等,共同組成聚合中國産學研用力量、推動中國6G技術研究和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主要平台。

同年11月,科學技術部牽頭成立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其中,推進工作組由相關政府部門組成,負責推動6G技術研發工作實施;總體專家組由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37位專家組成,負責提出6G技術研究布局建議與技術論證,為重大決策提供咨詢與建議。

3 Next G聯盟,6G合作“小圈子”

對于中國而言,要在風起雲湧的6G競争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還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美國在6G領域的規劃部署與技術進步。

就技術本身而言,目前,太赫茲已成為6G早期研發的重要實驗頻段,而美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對太赫茲技術研究的大規模投入。2020年9月,由30多所美國大學合作組建的太赫茲與感覺融合技術研究中心啟動了針對無線技術和太赫茲晶片的研究。可以說,美國在高頻無線領域的技術基礎、射頻硬體和晶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領先優勢。

在戰略部署上,5G發展不力成為美國加快6G研究的巨大動力。2020年,特朗普政府正式準許6G實驗後,ATIS于同年10月成立了專門管理北美6G發展的貿易組織——Next G聯盟。聯盟的戰略任務主要包括:建立6G戰略路線圖、推動6G相關政策及預算、6G 技術和服務的全球推廣等,最終目标是确立美國在6G時代的上司地位。

為擴大影響力,除了美國資訊産業巨頭高通、蘋果、思科、微軟、谷歌和通信營運商AT&T、Verizon之外,Next G還吸納了歐洲通信廠商愛立信、諾基亞,南韓三星、LG,日本夏普、NEC、DoCoMo等,中國台灣地區的台積電也在其中。

Next G聯盟明确要求,在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中受出口、再出口或轉讓許可要求限制的組織沒有資格參加該聯盟,形成其與盟友之間的6G合作“小圈子”。

2021年10月,Next G聯盟向國際電信聯盟下屬無線電通信部門ITU-R送出了關于IMT-2030願景的6G路線圖建議,希望借此影響未來6G全球标準的制定。同年底,Next G聯盟高調宣布與南韓5G論壇簽署諒解備忘錄,并将在讨論制定6G路線圖、全球标準化和頻譜方面深入合作,旨在為其牽頭制定的6G路線圖尋求更多國際支援。

而這都是為了将美國在太赫茲技術上的優勢轉化為對6G技術全球标準的影響力和主導權。

受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制裁影響,包括華為、中興在内的大陸高科技企業不僅被Next G聯盟排除在外、得不到技術交流的機會,在相關技術、晶片等進口方面也受到嚴格限制,嚴重影響大陸在高頻無線技術領域的研發進展。

4 避免路徑依賴,團結更多力量

在競争日趨激烈的6G研究賽道上,面對美國圍追堵截的嚴峻挑戰,如果我們仍停留在5G經驗、形成路徑依賴,就有可能錯失機會、被人反超。

2021年6月,大陸IMT-2030(6G)推進組釋出《6G總體願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白皮書》,仍将6GHz及其以下頻段的新頻譜視為6G發展的戰略性資源。

從考慮未來建網的角度出發,IMT-2030(6G)推進組重視中低頻段,固然有其合理性。但要滿足6G對超高速率、超大容量的頻譜需求,高頻段技術已是必然。随着5G标準向R16、R17、R18發展,5G應用對高速率、大帶寬的需求最終還是要由中、高頻段來支撐和實作,其技術價值将在垂直行業應用中得到最大展現。

随着5G演進到6G,競争将越來越多地集中在技術優勢和産業價值上,而不是網絡規模的大小。面對美國在太赫茲等高頻技術上的優勢挑戰,我們應具備危機意識,盡快采取行動,積極應對6G研究的全球競争。

一方面,在移動通信市場和技術研發領域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特别是加強與歐盟企業的合作。

在全球5G産業鍊上,美國的高通和蘋果在晶片和終端市場形成較強競争優勢,但通信裝置領域卻主要由中國的華為、中興和歐洲的愛立信、諾基亞占據。是以,在6G研發上,美國除了要維持傳統優勢外,還要在無線射頻産品上争奪一席之地,歐洲的愛立信和諾基亞也勢必會受到影響。

制定統一的6G技術标準、打造全球市場,需要多方合作、形成大多數共識,若僅靠國内力量則存在被邊緣化的風險。

是以,我們要團結更多力量,既可考慮組建跨國研發聯盟,也可成立跨國研發項目,吸引包括歐盟企業在内的公司和研究機構參與。通過技術和市場的密切聯系,既可在6G研究上打破技術封鎖,又可在制定6G标準的過程中實作制衡。

另一方面,國内相關通信企業要有前瞻意識和危機意識,勇于承擔6G使命。

國内企業由于在5G專利和市場上積累大量利益,過早和過快地推動技術标準向6G演進無疑将對既有利益造成一定損傷,是以容易陷入“進化短視”的路徑依賴。

2021年4月,知識産權發展研究中心釋出的《6G通信技術專利發展狀況報告》顯示,中國近年6G專利申請量迅速增加,在全球專利申請中貢獻率最大。但在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前十位的申請人中,日本、美國和南韓均有3家,大陸僅有電子科技大學(位列第八)。從中國專利申請來看,占據前十位的也是國内的高校和科研機構。

國外企業已在6G上奮起直追并走在了前列,而大陸的6G創新力量仍以高校和科研機構為主。國内通信企業還是要有前瞻意識和危機意識,從目前的5G收益中撥備6G研發,與學界展開6G研究合作,盡早在高頻段的技術領域形成突破,打造6G技術競争優勢。

6G研究的全球競争已經在國家層面展開,相較之下,大陸對于6G路線圖的頂層設計還相對保守。目前,工業和資訊化部所制定的《“十四五”資訊通信行業發展規劃》,僅将“開展6G基礎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發”作為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标。與别國相比,中國未來推出6G實驗網和商用網的時間或将大大落後。建議盡快做出相應調整,帶動國内6G産業擺脫對5G成功的路徑依賴,推動國内6G研究在太赫茲等高頻技術和産品上實作突破,适時啟動6G太赫茲頻段實驗。

參考資料:

1.《6G總體願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白皮書》,IMT2030(6G)推進組;

2.《6G通信白皮書》,諾基亞貝爾實驗室;

3.《6G全球進展與發展展望白皮書》,賽迪智庫。

又一場争奪戰,悄然開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