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作者:志雲說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作者|志雲說

來源|志雲說(ID:ZhiYunView)

近日,郭晶晶所在的豪門霍家并不太平。

起因于2012年長房次子隐瞞廣州南沙發展項目中價值70億的權益,兄弟姐妹反目,對簿公堂。

一直以來,霍家在一衆豪門當中,算得上是家風清正。

可如今看來,在“利”字面前,終究還是讓外人看了笑話。

日前,該财産糾紛案還在審訊調查中,具體結果日後自有一番定論,是以我就不在這添油加醋。

比起去聊豪門恩怨,我更想跟大家去說說霍家一代人傑霍英東的故事。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霍家有今天的富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全賴先人霍英東一人之功。

他在生前曾這樣評價過自己:

“如果人生的滿分是100分,我要給自己打100多分。”

霍英東,何德何能當得起這樣一句自我評價?

出生貧寒,處江湖之遠,香港同代富豪,身世最苦

香港同代富豪當中,若說誰是出生最“苦”的,當屬霍英東。

1923年,出生于香港一戶水上人家,一家7口,住在狹小的船上。

7歲,一場台風,喪父喪兄。

幸得母親劉氏,省吃儉用供他上學。13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當時香港著名中學——皇仁學院。

在此,接受到了系統的教育,也為他今後的道路打了基礎。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1941年,霍英東18歲,本該為上大學準備考試的他,恰逢國際局勢劇變,太平洋戰争爆發,香港被日軍侵占。

學業中斷,被迫提前走入社會。

作為家中僅剩的男丁,他要為這個家,擔起一份責任。

由此開始了他打工的生涯。

這個時期,香港風雨飄搖。

即便有一定學識的霍英東也找不到什麼體面的工作,隻能做一些又髒又累的活。

在輪船上當鏟煤工、在機場做苦力、在糧油倉庫“打哩”(給大米過磅)……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正值青年的他,也是以陷入了迷茫與苦悶。

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霍英東的命運終于迎來了一絲曙光。

當時,香港《憲報》上刊登了不少拍賣戰時剩餘物資的消息,由于報刊資訊全由英文撰寫,普通市民少有能看懂的。

霍英東,早年在皇仁學院接受的是全英文教育,英文閱讀自是不在話下,是以也就嗅到了其中的商機。

于是當機立斷,問自己的姐姐借了100塊錢,參與這些戰後物資的競标。經過一番倒賣之後,淨賺2.2萬元。

這個錢,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一筆巨款,也成為了霍英東早年創業的一筆重要啟動資金。

嘗到倒賣的甜頭後,霍英東也就輾轉于各大物資拍賣場之間。

另外,也做起了駁運生意,開起了船廠,事業有了不錯的起色,算得上是苦盡甘來。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不過,這個時候的他,與一般商賈并無不同,身心所系的還是個人前途命運。

他真正展現出不同于常人的一面,那還得從1950年開始說起。

微末之軀,不忘家國之憂,命懸一線,冒死為内地輸送物資

1950年,北韓戰争爆發,美國操縱聯合國對中國實施禁運。

凡是戰場上能用得着的東西,如藥品、衣服、食品等,一律不準運往内地。

當時的中國,建國未久,百廢待興,北韓一戰,就是一場關乎國運的大戰。

打仗,不僅僅是智慧謀略的比拼,更是資源實力的比賽。後方補給,是将士們能夠持續作戰的關鍵因素。

一口糧食、一瓶藥品、一件冬衣,在冷酷的戰場上,或許就代表着一名将士的生命。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香港,擁有水深港闊的天然良港,在輸送海外物資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當時的國家上司人,便想以香港為跳闆,将海外物資運送到内地。

可是,我們都知道,那時香港可還是受英國管轄。

作為中國近代老殖民家,随着中國民族獨立,所有内地的特權一掃而空,他們哪裡會見着中國好。

是以想要以香港為跳闆,運輸物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隻能在私下裡偷偷進行,這也就意味着要冒着巨大的風險。

那時,霍英東事業不過剛剛穩定,就當時的香港,他也不過是個小人物。

可當得知國家面臨這樣的困難時,他依然選擇接受這項私運物資的任務。

為了避開英國海軍的視線,霍英東連續多日蹲點。

摸清他們巡邏規律後,時常淩晨2、3點,連夜偷渡,為志願軍輸送大量補給物資。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1951年,前線緊缺汽油桶,而汽油桶主要材料是黑鐵皮。

得知此事後,僅僅幾個星期,霍英東便運送了6000噸黑鐵皮。

細數抗美援朝3年,霍英東管理的船隊,幾乎日夜午休,全員3班倒,開足馬力為戰場輸送軍需物資。

而他本人,每天睡覺基本上就3、4個小時,随時警惕着可能面臨的生命危險。

據相關資料顯示,當時的他瘦得隻剩下不到90斤。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一舉成名卻如履薄冰,在港10年飽受政治壓迫

一啄一飲,霍英東這種愛國舉動,在華人商圈秘密傳開,為他積攢了許多人脈資源和善意。

作為中國的一份子,大家願意和這樣一位充滿愛國熱情的人做生意。是以,霍英東的事業也迎來高光時刻。

20世紀50年代,一種新興行業在香港悄然興起,那就是地産。

霍英東憑借敏銳的嗅覺,幾乎賭上全部的身家,盤下了香港九龍油麻地四方街一處地皮,興建樓房。

這一舉動,可以說拉開了霍英東成為香港一代地産巨賈的序幕。

憑借着獨創性的售樓方式,霍英東興建的樓房,成為香港市民争搶的香饽饽。資金回籠之快,在香港獨領風騷。

僅僅幾年時間,霍英東就憑借着“氣吞萬裡如虎”的氣勢,一舉跻身香港頂尖富豪之列。

更是在1955年,在銅鑼灣,建成了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蟾宮大廈。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彼時的霍英東,年齡不過30出頭。

他的強勢崛起,也是以觸碰了香港一些權貴的蛋糕。

蟾宮大廈建成未久,香港社會上便出現了各種關于霍英東的負面資訊。

更緻命的是,當初為内地運送物資的消息被公之于衆,并且還有消息稱他販賣軍火。

霍英東也是以意識到,這背後有一些力量推動。

這些力量,不僅僅來自于傳統地産商對他的嫉妒,更深層次是港英政府的打壓。

基于這樣的認識,霍英東也漸漸收斂鋒芒,變得低調謹慎。

在他的回憶中曾說過一番話:

“在香港,沒有哪一個富豪在發家後,像我一樣如履薄冰地生存,在處理與港英當局的問題上,就像是走鋼絲、險象環生。”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然而,即便如此,依舊遭到了一次實質性的打擊。

當初為内地輸送物資後,霍英東和内地當局一直在私底下保持着密切聯系。

在1964年,更是受邀參加國慶15周年大典。

雖然這一切都是秘密進行,可終究還是走漏了風聲。

霍英東從北京回到香港,立即遭到了港英政府的打壓,不僅中标的地被收回,而且他旗下的星光行,也被拉入“黑名單”。

通過各種無恥的手段,逼其将星光行以成本價賣出,并且最終還沒得到真金白銀,而是一紙欠條。

這幾乎成為了霍英東從商生涯中最大的恥辱!

改革開放後第一位,在内地投資的港澳商人

港英政府的壓迫,讓霍英東心灰意冷的同時,更加堅定了要投身于祖國建設的決心。

曾經目睹過國家山河破碎的他,清楚地知道,隻有國家富強,中國人才能在這些外國人面前挺直腰杆,才能得到真正的公平與正義。

是以,打60年代起,他就一直在尋找報效祖國的機會。

可惜,那時内地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曆史時期,全國上下人心浮動,局勢不明。

直到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才讓他看到了曙光。

即便相關政策還不清晰,甚至舉國上下還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态。

霍英東幾乎義無反顧,将主要的時間、精力、财力轉移到了内地。成為了當時第一個在内地投資的港澳台商人。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1979年,霍英東出資300萬,在自己的家鄉廣東番禺縣興建番禺飯店,該飯店也成為他在國内建飯店的試水之作。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番禺飯店

同年,協同其他港澳富豪,組建中澳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投資4000萬港元,在中山市興建中山溫泉飯店。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中山溫泉飯店俯瞰圖

80年代初,投資2億港元,和廣州市旅遊局合作興建高達34層的白天鵝飯店,該飯店在當時也成為内地首批3家五星級飯店之一。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白天鵝飯店

除了實業上的支援外,在慈善公益上,霍英東同樣灌注了無數心血。

1984年,出資10億港元,成立“霍英東基金會”,通過投資與捐贈的方式參與中國内地經濟建設和福利事業。

1986年,出資1億港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合作,成立“霍英東教育基金會”,資助内地教育事業。

1991年,捐資4000萬,資助北京師範大學,興建教學樓。

2002年,将澳門娛樂有限公司27.7%的股份悉數捐出,成立在澳門特區政府監管下的“澳門霍英東慈善基金會”;

并且将1984年至2002年,從該公司所得的30多億元利潤,完全用于建設澳門與内地經濟發展和公益事業。

……

根據相關統計,改革開放後,幾十年間,霍英東用于慈善的捐款,就已經超過了150億元。

他既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同時也是重要的參與者。

為體育外交殚精竭慮,最大的願望就是中國能申奧成功

除了在内地投資和做慈善外,霍英東還為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改革開放後,中國雖然重返聯合國,但在國際上卻沒有什麼體育空間。

在那段時期,體育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着政治問題。

在70年代,有一個重大的事件,那就是“乒乓外交”,以小球轉動大球。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是以,中國在國際體育界獲得承認,同樣也意味着承認中國政權的合法性和唯一性。

那段時期,霍英東中國在各項國際體育組織中應有的地位,不遺餘力。

一邊和反對的聲音辯論,一邊出錢出力搭建關系網。

可以說,中國幾年間先後獲得國際羽聯、足聯、籃聯等席位的背後,都有霍英東的身影。

這個過程,并不輕松,霍英東曾在回憶裡稱:曾多次遭到生命威脅。

可是他并沒有是以退卻,甚至在1984年,中國重返國際奧委會後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時候,帶着一家老小前往洛杉矶。

在那,他親眼目睹了許海峰、李甯一戰封神。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那一幕,也成為了他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刻。

此外,他也捐出大筆資金支援中國體育事業。

1984年,中國北京申辦亞運會成功,霍英東立即捐建了亞運村的遊泳館,并且為了配合亞運會組織工作,又興建了北京貴賓樓。

1990年,北京亞運會成功舉辦,看着來自全世界的運動選手來到中國比賽,霍英東内心隻感覺到一股深深的自豪。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同時也讓他心裡升起了一股強烈的執念,那就是中國一定要舉辦一場奧運會。

這幾乎成了他晚年最大的願望。

1900年至1993年間,為了争取中國2000年奧運舉辦權,霍英東幾乎動用了他的所有關系。

并且多次私下宴請當時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又以中國奧委會名義,在瑞典建造奧林匹克博物館。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甚至當時直接放言:

若是北京申辦成功,他直接捐10億,用于建造可容納10萬人的奧運主會場。

可惜,最後還是以2票之差,落敗于澳洲悉尼。

這樣的結果,無疑令當時的霍英東失落至極,甚至一度抑郁。

正因如此,舊病(淋巴癌)複發,他本人也難以繼續奮鬥在一線。

但是他的意志并沒有是以而消沉,他将肩膀上的責任移交給了自己的下一代。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的消息傳來,那一天,他笑得像個孩子。

郭晶晶豪門争奪戰背後,我想起了那個在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商人

圖源:廣州日報

可惜,等來了國家申奧成功的好消息,卻沒有親眼目睹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盛況。

2006年,這個為祖國鞠躬盡瘁的老人,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4歲。

回首一生,無愧于心

霍英東,他是一個商人,更是一個純粹的愛國者,他始終将自己的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

當看到家鄉貧窮落後的時候,他會發自内心感到心酸;

當看到同胞在國際舞台上為國争光的時候,他會歡呼雀躍得像個孩子;

當看到自己的祖國一步步富強的時候,他油然感到自豪;

1984年國慶,霍英東應邀參加國慶35周年紀念日。這是他第一次光明正大地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禮。

記者問他有什麼感想。他一時間不知怎麼回答,隻是眼睛裡的淚水嘩嘩直流。

在艾青筆下,有這麼一句詩: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在霍英東的身上,我們能夠感受一種最為質樸的愛國情懷。

古代君子,常以“守道而忘勢,行義而忘利,修德而忘名”作為自己處世修身的最終目标。

這一點,他做到了,他無愧心,無愧于人,無愧于祖國。

正如他逝世前總結自己人生時所言:

回首往事,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如果人生的滿分是100分,他要給自己打100多分。

參考資料:

1. 陳光:《天安門上痛哭的香港富豪霍英東》

2. 冷夏:《愛國商人霍英東的傳奇人生》

3. 葉曙明:《助力祖國改革開放事業的當代“精英”》

4. 姚雲炤:《長津湖戰役的幕後英雄》

作者:志雲說,本文首發于志雲說(ID:ZhiYunView),專注職場成長,由百度職業經理人、公益達人“館長凱先生”創辦,陪你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