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恭喜很少做噩夢的人,你的心髒和血管更健康

作者:生命時報
恭喜很少做噩夢的人,你的心髒和血管更健康

你是否曾從一個糟糕的夢中驚醒,滿頭大汗?

在夢中被追殺,從高樓上墜落,夢到牙齒脫落……這些夢境不僅影響起床後的心情,還和健康密切相關。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家發現,頻繁做噩夢,會明顯增加高血壓、心梗或其他心髒病的風險。

恭喜很少做噩夢的人,你的心髒和血管更健康

《生命時報》結合該研究采訪專家,揭開噩夢和心血管健康之間的關聯,并教你改善睡眠品質。

受訪專家

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心内科副主任醫師 王占成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神經科主任 李中

北京華信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 邢穎

頻繁做噩夢,心血管病風險增加

在這一研究中,研究人員對3468名榮民的夢境狀況展開分析,其中77%為男性,平均年齡38歲,31%的人有創傷後應激障礙,33%的人自我報告至少有一種心血管病。

恭喜很少做噩夢的人,你的心髒和血管更健康

■ 研究發現,一周内做噩夢≥2次,會明顯增加高血壓、心梗或其他心髒病的風險。

■ 在考慮了年齡、種族、性别等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頻繁做噩夢會增加51%的高血壓風險、50%的心髒病風險和132%的心梗風險。

■ 在進一步考慮吸煙、抑郁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因素後,頻繁做噩夢的人患上高血壓和心髒病的風險均升高了43%。

總之,這項研究提示我們,很少做噩夢的人,在心血管健康方面更有優勢;而頻繁做噩夢(一周≥2次)對心髒和血管是一種威脅。未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揭示這一相關性機制。

人為什麼會做噩夢?

一個事實是:幾乎每個人每天睡着之後,都會做夢。多數人每晚會做3~5個夢,多的可能做7個。隻不過有些人不記得做過夢,有些人記得而已。

恭喜很少做噩夢的人,你的心髒和血管更健康

根據照腦電波狀态,人的睡眠周期大緻分為兩個部分:“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和“快速眼動睡眠期”,其中前者又分為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深睡期4個階段。

夢境基本都出現在“快速眼動期”

正常人在剛剛入睡時,眼球幾乎不活動,即非快速眼動睡眠期。

大概經過60~90分鐘後,眼球開始很快地像鐘擺一樣來回活動,這個時期稱為快速眼動睡眠期,大概持續10~15分鐘。

正常人的睡眠,就是非快速眼動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交替的過程,一夜大約循環4~6次,每次90分鐘左右。

如果在快速眼動睡眠期被叫醒,就比較容易記住夢境。

恭喜很少做噩夢的人,你的心髒和血管更健康

人為什麼會做噩夢,原因尚不清楚,目前主流觀點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1. 精神壓力大。精神因素占噩夢直接誘因的60%左右。
  2. 與服用某些藥物有關。比如有助擴張血管的藥物,會間接改變大腦中某些化學物質的平衡,誘發噩夢。
  3. 睡眠不足。英國劍橋帕普沃思醫院睡眠專家尼古拉斯·奧斯克羅夫特表示,睡眠太少容易誘發“鬼壓床”,常發生在剛入睡或将醒未醒時,一般一兩分鐘内即可消失。

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心内科副主任醫師王占成提醒:心血管病、房顫和高血壓患者,頻繁做噩夢要引起重視,可能是疾病發生變化或加重的信号。

這是因為心髒病患者更可能出現呼吸問題,導緻大腦供氧量降低,引發噩夢。建議及時到醫院心内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診。

做10件事讓你睡得香

常做噩夢大多是睡眠障礙的表現之一,高品質的睡眠有3個判斷名額:

  • 夜間一般不醒,即使醒了還能馬上入睡;
  • 适當做夢,但不是噩夢,且不會似睡非睡;
  • 醒後感到神清氣爽,沒有疲乏感。

如果睡眠品質差、總做噩夢,甚至因噩夢驚醒,醒後仍心有餘悸,這種情況超過3個月,影響到白天的工作、生活等,且不存在藥物影響,就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恭喜很少做噩夢的人,你的心髒和血管更健康

不妨試試以下10個方法,有助改善睡眠,減少噩夢:

1改善身心焦慮

睡前軀體或心理的緊張,會導緻失眠和噩夢。通過放松訓練,可降低身心焦慮水準,促進睡眠。

容易自我訓練的方法是“正念呼吸”:選擇一個舒适的姿勢,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經過一段時間練習,身心就會得到放松。

2增加體力活動

每天堅持運動1小時,最好是有氧運動,如做操、跳舞、快走、慢跑、遊泳等,有助于延長深睡眠時間,但睡前兩小時不要劇烈運動。

3被子不可過沉

被子重會壓迫胸部,導緻肺活量減少,大腦供氧量随之降低,人就容易做噩夢。

4臨睡前不吃東西

不要空腹或飽腹上床,避免攝入過多的咖啡因飲料,盡量戒煙限酒。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稱,睡前吃零食會使大腦更活躍,易做噩夢。建議睡前1小時就不要再吃東西了。

5寫寫日記

提前寫下所有的煩心事,以免它們在夜間打擾睡眠。寫日記有助于減輕壓力,減少做噩夢頻率。

6睡前做好準備

  • 打開窗戶通風,改善室内空氣品質;
  • 睡前可洗個熱水澡或熱水泡腳;
  • 穿寬松睡衣;
  • 枕頭高低、軟硬合适;
  • 關燈、關好門窗,拉上窗簾,營造安靜、舒适的睡眠環境。

7不賴床

過多的賴床,會導緻睡眠片段化和淺睡眠,更容易做夢。

8增加睡眠動力

睡眠動力,也稱為睡眠壓力。保持清醒的時間越長,睡眠動力越大,越容易入睡,睡眠越深。

常做噩夢或失眠的人,可以嘗試不管晚上睡眠好壞,白天不補覺也不午睡。同時不要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事,如看手機、看電視、看書等。

9聽聽白噪音

用手機播放白噪音,來幫助大腦進入睡眠狀态。

10向醫生求助

長期做噩夢不利于身體健康,更不利于情緒管理。如果經上述調節,仍存在頻繁做噩夢的問題,建議到精神心理科就診。▲

本期編輯:鄭榮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