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紫燕食品IPO:擁擠的鹵味賽道還有多少空間留給“夫妻肺片”?

作者:烹饪界推薦家常菜單

目前鹵制品行業增長已經放緩,幾大龍頭未來的競争戰略出奇的一緻:加快加盟連鎖擴張,以規模方式打壓競品,這注定了衆參與者要犧牲一部分利潤空間來換取市場佔有率。

繼絕味食品( 603517.SH)、周黑鴨( 01458.HK)、煌上煌( 002695.SZ)“鹵味”三巨頭登陸資本市場後,近期又有一家鹵味欲沖刺A股,旗下囊括了夫妻肺片、百味雞、藤椒雞等知名風味産品。對,就是紫燕食品。

自2020年7月紫燕食品進入上市輔導期之後,已曆時一年半。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資訊顯示,目前紫燕食品進入遞表待稽核階段,上市程序進一步加快。一旦成功上市,“三巨頭”将變為“四國殺”。

目前鹵制品行業增長已然放緩,行業競争格局雖然分散,但也趨于固化。包括鹵味“三巨頭”在内的頭部企業紛紛加速連鎖加盟這一輕資産模式跑馬圈地,意欲在存量市場上尋找突破口。

同樣,紫燕也不例外。作為鹵制品行業“老三”(國際咨詢機構Frost&;Sullivan2018年鹵制品行業研究報告,紫燕食品市占率3%,位居第三位),2020年營收26億,淨利近4億,兩項名額且均超過了周黑鴨、煌上煌。此時選擇上市,又有着怎樣的“野心”?

資本再現百億造富神話

資本市場最不缺的就是造富神話。就拿鹵制品行業而言,周黑鴨的上市使得創始人周富裕身價接近百億;2016年煌上煌市值高漲至150億,創始人徐桂芬家族身價也水漲船高,超過70億。

反觀紫燕食品,典型的家族企業,上市後身價暴增也将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作為發展30餘年的老品牌,紫燕食品起源于四川,發迹于南京,現管理層已曆經家族兩代人,第一代創始人是鐘春發夫婦,現任第二代鐘春發兒子鐘懷軍。

據企查查資料顯示,上海紫燕食品股權結構中,前十大股東中,除了第八、九名與實控人無關外,其餘均與鐘懷軍家族有關。

紫燕食品IPO:擁擠的鹵味賽道還有多少空間留給“夫妻肺片”?

圖檔來源:企查查

大股東甯國川沁合夥人隻有鐘勤川和鐘勤沁,持股比例分别為55%和45%。鐘勤川和鐘勤沁系鐘懷軍、鄧惠玲夫婦的子女。同樣第四大股東甯國勤溯也是同樣的合作人結構。第五大股東戈吳超系鐘勤沁的丈夫。

第六大股東甯國源茹的兩個合夥人鐘勤源與鐘勤茹,系鐘懷偉(鐘懷軍弟弟)子女。

第七大股東上海懷燕實控人鐘懷軍,持股47.50%,其餘股東崔俊鋒、曹澎波、周清湘均為紫燕食品高管。

第十大股東甯國銜泥實控人也為鐘懷軍,持股44.62%(十大股東之外仍有鐘氏家族控股企業,但持股比例較小,是以隻統計了前十大股東)。

綜合下來,前十大股東中鐘氏家族共持股88.63%。

另外據公開資料顯示,紫燕食品也曾經過多次股權融資,投資機構包括康煦資本、龍柏資本、弘章資本、聚霖成澤、嘉興智潞等,但外部資本股權占比非常低。

按照前面所說的,目前紫燕食品整體行業市占率第三,即便按照鹵味“三巨頭”周黑鴨市值121.06億計算,創始人家族身價至少在107億以上。

夫妻肺片撐起“一片天”,增長靠降費漲價

紫燕食品大家并不陌生,紫燕、絕味周黑鴨已經成為日常鹵味的消費集散地。店鋪“來自四川樂山”“四川嘉州”的辨別格外醒目,幾乎成為店面裝修标配。旨在突出以川鹵為代表的風味特色。

與同行業絕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鴨以休閑消費場景不同,紫燕以佐餐鹵制熟食為主營,招牌産品就是夫妻肺片。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近年來夫妻肺片營收占比超三成,是名副其實的“壓艙石”。

其它收入還包括百味雞、藤椒雞、紫燕鵝等整禽類産品,這部分營收占比也将近三成;虎皮虎爪、霸王鴨脖等香辣休閑類産品;醬香牛肉等其他鮮貨、預包裝産品等。

紫燕食品IPO:擁擠的鹵味賽道還有多少空間留給“夫妻肺片”?

資料來源:紫燕食品招股說明書

從具體細分來看,夫妻肺片和整禽類佐餐類業務是公司主打,香辣休閑和其它鮮貨是培育業務,占比較低。

自2018—2020年兩年間四大業務複合增速分别為13.4%、15.22%、3.53%、13%。也就是說公司增長核心還是依賴夫妻肺片和整禽類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收入的增長與漲價關系很大,加盟店快速增長短期并沒有貢獻多大業績增量。

尤其是2019年和2020年,經銷管道中夫妻肺片分别漲價12.5%、9.06%,整禽類漲價4.35%、5.34%。單單2020年加盟門店的客單價就增長了12.64%。

紫燕食品IPO:擁擠的鹵味賽道還有多少空間留給“夫妻肺片”?

資料來源: 紫燕 食品招股說明書

同時加盟店數量由2018年末2849家增長至2020年末的4365家,兩年共計增長53.21%,但對應銷量卻增加不明顯。

以經銷管道為例,夫妻肺片和整禽類在這兩年間銷量僅增長了7.02%、22.36%。

雖然新店剛開始基本都處于培育期,在經營管理上并不穩定,不能指望貢獻太多增量,這已是行業常識。但還有一組資料,雖然新增門店增多,但退出的同樣不少。

2018—2021年上半年新增加盟門店940家、1,053家、1,226家和633家,退出數量193家、391家、372家和273家,退出與新增家數比例分别為20.53%、37.13%、30.34%、43.13%。

退出家數比例不斷提高,也進一步增加了銷量預期的不穩定性。

另外,由于佐餐類食品保存期限較短,為緩解加盟商進貨壓力,紫燕食品允許銷售中的過期商品可以按50%進貨價退回,這點也是與絕味、煌上煌所不同的地方。

較高的新店關店率及退貨政策,導緻新增加盟店并沒有有效貢獻銷量增量。

另外,報表對2020年業績大漲并沒專門做解釋。2020年公司歸母淨利潤3.89億,同比增長182%。目前的漲價幅度并不能佐證業績的大幅增長,更大的秘密在于對費用的控制。

紫燕食品IPO:擁擠的鹵味賽道還有多少空間留給“夫妻肺片”?

資料來源: 紫燕食品招股說明書

招股書顯示,2020年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同比降低了0.74億和1.08億,考慮到這點,再綜合漲價因素就說得通了。

經銷管道模式存隐憂,短期擴張較快償債能力大考

同絕味周黑鴨等其它競品直接加盟的模式不同,紫燕采取的是經銷商管理模式,也就是說在在自己與加盟店中間還加了一道經銷商關卡,形成“公司——經銷商——終端加盟門店”兩級管道網絡。

紫燕與經銷商間為區域買斷式的銷售關系,不直接向終端加盟門店銷售。而經銷商則負責區域市場的開拓和加盟店管理,包括店鋪裝修、員工教育訓練、對外宣傳、市場促銷等門店的營運要求。

而紫燕與終端門店的實際關系僅為品牌授權和商品配送。

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經銷商數量98家,包括前員工經銷商數量10家。平均管理的終端加盟門店數量31家。

所謂前員工經銷商,是紫燕原有的市場營銷團隊。2016年前紫燕采用的是直接加盟模式,但由于經銷商數量不斷增多,不便管理,是以改為經銷商管理模式。

經銷商管理模式有利有弊。利正如招股書說的那樣,節省了相應的管理費用。但引發的問題同樣很大。

一者管理上紫燕并不直接管理終端門店,諸如員工教育訓練、公司制度等問題全權交由經銷商,管理不嚴可能引發人員管理、衛生和品控等方面的問題。

比較典型諸如2021年9月發生的上海滬光路店櫥窗内老鼠亂竄問題;2017年3月某平台在售的紫燕百味雞菌落總數、大腸菌落嚴重超标;2018年11月生産的紅油筍絲微生物檢測不合格,被罰款2萬元等等。

一系列問題說明了公司品控質檢仍需加強。

還有很重要一點,中間管道增多勢必會影響公司盈利能力,比如毛利率水準。報告期内紫燕食品毛利率一直處于30%及以下(2020年曾達到30.45%),2021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27.09%。

而同行絕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鴨分别為34.61%、33.97%、59.00%,對比來看紫燕明顯偏低。

加盟管道模式核心點在于整體的利潤配置設定,中間管道增多會影響管道利潤配置設定政策。

除了統一制定的經銷商出廠價外,再有經銷商自主制定所屬區域加盟門店批發價和終端零售價,并報由紫燕審批備案。

中間管道的增加對應的返利激勵支出也在增加,侵蝕毛利。公司對管道的返利包括進貨返利、開店返利、促銷返利等等。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公司折扣及返利金額分别0.75億、1.03億元、2.12億和1.12億,占總營收比重分别為3.72%、4.21%、8.11%和7.99%。

事實上,增加經銷商層級理論上是為了實作更好的管理,但管理費用大幅高于銷售費用的情況也耐人尋味。報告期内管理費用分别為1.9億、2.4億、1.32億和0.67億,是同期銷售費用的1.62、1.75、2.1、1.41倍。

同時紫燕快速發展引發的短期流動負債增加同樣讓人擔憂。招股說明書顯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流動負債7.74億;而同期賬上資金僅為1.89億,即便将公司經營現金流淨額1.93億全算上,也不足以覆寫。

從整體資産負債率來看,同期紫燕為52.28%,而同行業絕味食品13.4%、煌上煌23.42%、周黑鴨38.43%,遠高于同期競品。

同時2021年上半年公司兩個重要的短期償債名額,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别為0.66、0.49,遠低于包括絕味食品、煌上煌在内的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值3.51和2.78,嚴重低于行業平均值說明短期償債能力遇到嚴重考驗。

對此公司的解釋為建立生産基地和購置機器裝置所緻。

誠然,從報告期内投資/籌資活動淨現金量可以看出,公司償還現金債務壓力比較大,2021年上半年仍為-3.1億,沒有改善迹象。近年來投資擴張活動也比較激進,2021年上半年稍有緩解。

紫燕食品IPO:擁擠的鹵味賽道還有多少空間留給“夫妻肺片”?

是以對于本次紫燕IPO上市,首要解決的,是債務問題而不是産能問題。

結語:跑馬圈地之路不能回頭

目前鹵制品行業增長已經放緩,幾大龍頭未來的競争戰略出奇的一緻:加快加盟連鎖擴張,以規模方式打壓競品,換取市場佔有率。

據Frost&;Sullivan對中國鹵制品行業研究顯示,2015年—2019年行業年複合增速僅為7%,近兩年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影響,未來行業增長預期定然也不會太樂觀。

而在絕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鴨“三巨頭”的門店規劃中,已經有“規模擴張競賽”意味。

其中紫燕食品計劃到2025年開店1萬家,而截至2021年年中,紫燕全國門店數量超4700家。

也就是說未來四年中每年将新增門店超1000家;絕味食品同期13136家,并計劃未來每年新增1500家至1800家;煌上煌4840家,計劃到2025年每年新增1500家,達到萬店目标;周黑鴨2270家,計劃每年新增1000家。

行業巨頭如此般的跑馬圈地也預告了一場混戰不可避免。目前行業格局仍較為分散,據Frost&;Sullivan行業研究資料,CR5僅為21%,龍頭絕味食品市占率8.5%。

其它巨頭的瘋狂擴店計劃自然也不甘落後。而在未來行業增速放緩預期下,這場“内卷”大戰必将比預想中更為激烈。

紫燕食品IPO:擁擠的鹵味賽道還有多少空間留給“夫妻肺片”?

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行業研究報告

本文源自阿爾法工場研究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