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移動品牌更新,民營營運商如何打開新天地?

小米移動品牌更新,民營營運商如何打開新天地?

我們總認為有一套方案可以解決問題,而有時制造更多問題的,恰恰是方案本身。

2013年12月26日,工信部向11家企業發放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批文,開啟了民營資本進入電信領域的步伐,在當時引發了一片叫好之聲。

如果把眼光局限在2013年,這無疑是一次多赢的帕累托改進,既有助于激發電信市場競争活力,也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服務,并且為電信市場的進一步體制改革提供道标。

事實上在2013年之後,三大營運商也确實推動了大規模的“提速降費”和優化服務,很難說這其中沒有民營營運商的推動。隻是後來的故事,并不全是這樣好的一面。

民營營運商有個更大衆化的名字——虛拟營運商,我們接到過的絕大多數騷擾電話都來自于此。是以去年10月送出的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草案中,相當一部分條款就是整頓虛拟号亂象。而當初拿到批文的民營營運商們,大部分都停止了通信領域投資。

但反過來講,正是這樣的亂象,凸顯出了小米移動等少數玩家的堅持不懈。

2022年1月17日,小米移動品牌更新,官宣了以簡單與可信賴為核心的品牌主張,意圖在新的發展階段裡,以全新的品牌形象、定位和更優質的服務連接配接廣大使用者。而在此時,小米移動已經累計服務五百萬使用者,是國内最大的民營通信營運商。

能解決問題的從來不是方案,而是願意解決問題的人。

一、橘生淮南,為何為枳?

在全世界範圍内,通信轉售業務都是一項朝陽産業。

上世紀90年代,英國政府首先開始對電信市場長期存在的“雙寡頭壟斷”進行審查。随後幾年歐洲各國也紛紛推動電信業務開放,在這樣的浪潮中,首創電信業租賃網絡營運模式的Sense于1998年成立,随後,Virgin Mobile、Tesco Mobile、Giffgaff、NEUF等移動虛拟營運商(MVNO)在歐洲各國如雨後春筍般誕生,到2010年,全球虛拟營運商已經達到1000餘家。

盡管市場已經進入成熟期,但通信轉售業務依然在各國政府的推動下快速發展,2018—2020年間,全球虛拟營運商增加了約180家,在西歐和北美的市占率分别達到了26.3%和22.3%,而作為對比,在包括中國在内的亞太地區,虛拟營運商使用者份額4.2%,尚落後于全球平均水準的5.8%。

小米移動品牌更新,民營營運商如何打開新天地?

為何在歐美,虛拟營運商能夠占據四分之一壁江山,在中國卻發展境況不佳呢?

其中原因,首先中國網際網路市場規模巨大,制度又不完備,這就導緻了民營營運商的發展不可避免伴随着灰産現象,主要應用于虛拟号的170号段,惡意電話占所有惡意号碼的8.6%,即平均12個惡意号碼就有一個是170号,是以許多虛拟号使用者通信很容易被各種軟體攔截,這就導緻了虛拟号垃圾資訊多,使用者體驗差,阻礙了普及。而反過來,虛拟号遲遲不能普及,又使得使用者體驗進一步惡化,這種負向循環,是阻礙民營營運商發展的重要原因。

其次,虛拟通信營運本身就是一個長期主義的生意,在短期内利潤低,發展慢。第一個國外民營營運商Sense當年成立當年破産,從先驅變成先烈。而美國虛拟營運商使用者市場佔有率在業務起步的第一年隻有0.5%,在第三年才達到1%,而且平均利潤率隻有11%左右,遠遠低于傳統電信業務的30%。

是以,盡管引入民營營運商的初衷是開放電信産業,但這不妨礙其仍然是一個門檻極高的生意。若不是以充分的戰略耐心和足夠的資本,支付市場開發初期的“沉沒成本”,慢慢擴大使用者規模,而是急功近利,希望拿到市場準入證後,立刻獲得高額回報,那麼很快就會受到市場反噬。

小米移動品牌更新,民營營運商如何打開新天地?

從這個角度來講,作為目前規模最大的民營營運商,小米移動能以簡單明晰的套餐和業務模式打遍天下,穩步發展到今天,本身就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二、因陋就簡,還是做減求空?

簡單的前提,是“可信賴”。

正如前文所述,目前虛拟營運市場發展的核心障礙之一,就是以非法通路、非法授權、僞造資料、克隆、行為欺詐等為代表的的電信騷擾詐騙。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是虛拟營運商無法得到信賴,另一方面也會極大地降低使用者的使用體驗——不少安全軟體直接将虛拟号碼識别為詐騙電話。

而小米移動,正是少數力圖對現狀做出改變的民營營運商之一,自成立之初,小米移動就在防騷擾防詐騙方面投入巨大,其研發的“靈犬”騷擾詐騙防治系統,有效針對開卡入網的前、中、後環節設立了防騷擾、詐騙等異常行為的觸發機制,避免号碼被用于騷擾詐騙、垃圾短信等用途。在安全合規的資料保護下,達到了更高的安全标準。

小米移動品牌更新,民營營運商如何打開新天地?

而在安全的基礎上,小米移動建構了對消費者而言省心省力又省錢的産品與服務體系。

我們許多人有這樣的經曆:基礎服務商提供的服務是面對所有電信使用者,而使用者的需求又千姿百态,是以基礎服務套餐的内容隻能追求大而全,不可能貼合使用者的特定需求。

反過來講,針對所有不同使用者和使用場景都用相應套餐滿足的“過精細化”産品設計,又會讓套餐系列變得龐大複雜,特别是在經過一系列變動之後,已經除了專業服務人員外無法選擇。這樣的情況除了加大服務難度之外,也容易導緻消費者無所适從,或者選擇了一大圈卻沒有優惠多少等問題。

小米移動品牌更新,民營營運商如何打開新天地?

而小米移動的網際網路基因,決定了其在洞察使用者方面有這先天性的優勢,善于以準确的定位,抓住多種不同使用者需求後面的“共性”,進而以最簡單的産品功能,滿足不同使用者的“最大公約數需求”。在2015年推出之初,小米移動就隻釋出了兩款核心産品,其不僅價格便宜厚道,還可以通過“微定制”滿足不同職業和不同場景的需求。

簡單的産品設計不僅友善了使用者,而且還可以擴大同一産品的使用者規模,以邊際效應降低營運商的維護和營運成本,這也是小米能在同類産品中取得價格優勢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小米移動的另一個核心優勢在于重視營運服務來給使用者的優質體驗,從3分鐘開卡最大限度降低辦理門檻,到全線上流程免去線下的“來回跑”,再到簡明的套餐說明和自由切換。

小米移動品牌更新,民營營運商如何打開新天地?

是以,小米移動在市場定位、産品設計和服務體驗上的獨樹一幟,本質上是網際網路的産品思維對于傳統電信市場的一次沖擊,為通信市場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可以預計,未來小米移動在通信市場的份額會穩步增長,但是除了深挖細分市場之外,民營營運商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三、物聯時代

能讓産業彎道超車的不是加速度,而是新市場。

中國的民營營運商為何發展緩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通信市場成熟,增量較少。美國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起步的2003年,其移動通信的覆寫率隻有31%。而作為對比,2013年,中國批複民營營運商牌照時,移動通信的覆寫率已經達到91%,是以即使新增使用者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民營營運商,但其總體而言,市場占比依然較小。

是以,民營營運商的發展方向,并不是與傳統電信争奪存量市場,而是向着物聯網的新增量進發。

根據報告資料,全球範圍内的物聯網平台企業由2015年的260家、2017年的450家增長至2019年的620家,整體數量增長了2.4倍,然而從2019年開始, 這一數字首次降低至2021年的 613 家。

小米移動品牌更新,民營營運商如何打開新天地?

根據物聯網研究機構IoT Analytics 最近釋出的《2021物聯網平台公司全景洞察報告》,在從2015年的260家增長到2021年的613家之後,物聯網平台數量已經停止增長。但是這并非意味着物聯網潮退,反而是其結束蒙昧期,正式開啟跑馬圈地的象征:基于雲的物聯網平台推動了整個物聯網市場的增長,2020年,物聯網平台的支出達到了50億美元,而到了2026年,這一數字預計将增長到280億,複合增長率高達33%。

未來,物聯網将是無處不在的,同時也會給産業界帶來更多機會。大量原本跟網際網路毫無關系的産品,都将能通過物聯網進行操作或傳輸資料,這預計将建構近3倍于手機的終端網絡。帶來連接配接、應用、資料多重價值。而這無疑是虛拟營運商的發展機會。有業内人士接受采訪時就曾表示,民營營運商今後的發展重點在于企業級的雲服務解決方案和5G物聯網服務,今後這些業務将會逐漸商用化。

可以預見,作為最大的民營通信商,以小米移動更為靈活的經營方式和更注重體驗的服務能力,将在物聯網生态領域發揮互聯互通的重要作用,獲得更大的增量市場。

是以,小米移動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推動自身品牌更新,不僅是在通信市場長期存在的需求,同時也是在為未來更大的發展進行“技術儲備”,而這樣的未來,并不遙遠。

市場終将選擇那些選擇了市場的品牌。

作者:錢皓

編輯:安吉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