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陽9歲男孩離家出走身亡:青少年離家出走,家長該如何應對

作者:時雨春風fighting

2021年12月初,在我的家鄉沈陽,一則尋找9歲男孩金勃陽的朋友圈迅速刷爆微信,引起全網高度關注,無數網友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孩子平安歸來地好消息。

沈陽9歲男孩離家出走身亡:青少年離家出走,家長該如何應對

2021年末沈陽全程尋找金勃陽

然而,在經過兩天地尋找後,最終還是傳來不幸地消息,在渾河水域中,救援人員發現意外走失地9歲男孩遺體,并已将其打撈上岸,經家屬确認就是他們走失地孩子陽陽

網友會有很多疑問:為什麼孩子會選擇離家出走,陽陽地媽媽解釋到:因為最近地學習成績不太理想,媽媽就批評了幾句,并且跟他說要是你不好好學習,你還能幹什麼你隻能撿垃圾,你什麼也幹不了。之後陽陽下樓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媽媽也沒有想到孩子會離家出走。

2022年1月9日,四川南充市某中學的高二學生張聖才因沉迷手機遊戲,不滿母親沒收其手機離家出走至今未歸。

近年來,大陸青少年離家出走現象日益嚴重,引起了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關注,已成為 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不少家長也會感到詫異,為什麼在物質條件如此發達的當今社會,本該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的孩子們會如此心事重重,是什麼導緻他們這些過激行為,我們該怎麼樣預防這樣悲劇再發生呢?今天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夠幫助到有相似經曆的家長朋友。

孩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

在心理學上,國外對青少年離家出走的分類有可以大緻可以分為逃離型和逃去型兩類。前者指青少年為逃避家庭或個人問題而用離家的方法去冷靜自己;後者則指青少年離家去尋求刺激、歡樂或新的體驗。國内的分類則較細,雖然分類不完全相同,但概括起來大緻可分為遊戲型、逃避型、向往型、反抗型和強制型等四種類型。逃避型與逃離型相類似,向往型與逃去型相類似,遊戲型主要出于貪玩好奇,盲目從衆,反抗型則向父母、師長表示抗議或不滿的宣洩,甚至是一種報複行為,強制型可能因受到外力的壓迫而離開。

無論屬于何種離家出走,其性質都屬于心理危機。這首先是因為離家出走存在着誘發事件,如學業失敗、父母打罵、他人誤解和失戀等等。青少年不成熟的心理遇到某一自身無法解決的困難就誘發了離家出走行為。大量研究結果也顯示:離家出走青少年的家庭皆有一些共同現象,如不良的家庭教養方式,較差的家庭經濟水準;親子關系不和等原因,是以影響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有時并不是一種,孩子離家出走是受到家庭,社會,學校,個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的。以下的幾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如果您家有以下幾種情況,一定要引起重視

沈陽9歲男孩離家出走身亡:青少年離家出走,家長該如何應對

1.較大的學習壓力感與偏低的自信心之間的沖突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很大,大量的離家出走青少年案例表明,他們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學習困擾,父母親對他們又往往寄予極大的期望,學習受挫後,父親的打罵,老師的不重視,同學的另眼相待,使他們幾乎看不到鼓勵的目光,聽不到贊揚的話語,較低的他人評價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自我,孩子往往會覺得自己很沒有用,總是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怎樣努力都無濟于事,這種不自信的心理狀況會導緻青少年兒童無法勇敢地面對學習中的困難,逃避現實,甚至離家出走。

2.孩子渴望得到了解與家長麻木疏遠之間的沖突

離家出走的孩子和父母之間往往也存在着一些親子關系問題,這其中不乏存在一些特殊類型的家庭,比如主幹家庭(祖孫三代同堂的家庭),單親家庭(父母離異,或父母一方去世,有一方單獨撫養),留守兒童(也稱隔代撫養形家庭),這些情況都會導緻家庭成員中缺乏溝通意識,疏忽對孩子的關心,使孩子對家庭的情感不深,歸屬需要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有的家長的嚴格要求和不當的教育方式,使子女不願意也不敢吐露心扉。禁止他們參與與讀書無關的一切活動,更加激起了逆反心理。體罰和責罵嚴重傷害了他們的自尊,使親子關系惡化。他們渴求得到了解和關懷,卻常常因親子關系疏遠而無法滿足精神的需要,就會産生悲涼、疏遠感,甚至選擇離家出走。

3.孩子心中渴望友情但實際生活中卻很孤獨

青少年都渴望極力維持與同伴的友誼,在親子間感情存在隔閡的情況下,更願意與同齡人交往,渴望建立真摯的友誼。然而有一些孩子因為身體的缺陷,家庭條件等因素或者是父母對其擇友的苛刻标準而無法獲得自己向往的同窗友誼,缺乏朋友這一重要的支援系統。由于學習的競争與壓力、父母的管制等,青少年很少有機會與朋友進行心靈的溝通,情感孤獨。朋友間支援的弱化,使青少年在面對挫折時常常産生消極的反應,甚至獨自離開學校和家庭

4.對新鮮事物的向往和有限的認知和控制水準之間的沖突

離家出走的青少年對社會現象往往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認知,而且自控能力較弱。比如盲目崇拜、模仿小說,電視,網絡中所描繪的形象,從這些地方體驗到的強烈沖動和情感,使他們産生豐富的幻想,對現實和幻想的界限模糊。自認為富有正義感,講義氣,易沖動,崇尚以武力解決問題,認同于虛幻世界中人物的行為,将違規和缺德的行為視為英雄人物的豪放不羁或是正義之舉。他們在學習上無法感受成功的喜悅,而網絡遊戲或虛拟世界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情境,激起了他們渴望已久的愉快的内心體驗,輕易可得的快樂使他不斷産生強烈的沖動,以至于沉迷于追求快樂,即使知道其危害,仍控制不住。而當今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取向給他們的思想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面對大量充斥的不良社會資訊很可能盲目遵從,誤人歧途,導緻離家出走

5.青春期自我意識的崛起和較低的應對能力之間的沖突

随着孩子進入到青春期,自我意識也逐漸崛起,他們往往不願意受别人管制,甚至是自己的父母,渴望能夠獨立處理一切事務。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識的增強,極為渴望以成人的方式行事,被他人欣賞,卻不為大人認同,面對種種困境,他們又常常産生強烈的情緒反應。青少年生理上的急劇變化使其産生了強烈的成人感,進而産生了強烈的獨立意識,常常不願聽從成人的意見,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但與成人相比,其認識能力不夠全面,行為不夠成熟,情緒上具有外露性、易變性和沖動性,表現出明确的兩面性。面對衆多新的複雜的問題,常因認知的片面,情緒的沖動,對挫折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積極的應對能力卻又不願找成人幫助而産生上述的反應,消極的應對方式進一步影響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甚至導緻離家出走這樣的極端行為。

沈陽9歲男孩離家出走身亡:青少年離家出走,家長該如何應對

如何預防孩子離家出走

1.家長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

在離家出走的這個問題上,很多時候看似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家長也負有很大的責任,有些家長打着對孩子負責的旗号,将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于孩子,即使與孩子之間有溝通,但是雙方不一緻時,父母就會強加實施,也有些家長因為自身的各種原因,平時很少過問孩子情況,孩子一旦出現問題後便橫加指責,情緒失控,口無遮攔,甚至對孩子拳腳相加。親子關系的好壞決定教育的成敗,親子關系一旦出現問題,對孩子任何的教育方式都不會有效果。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其影響最深的人,作為成年人我們要有定力,學會控制情緒。

2.鼓勵孩子多交有益的同齡朋友

雖然很多父母都可以做到跟孩子以朋友方式相處,但是父母畢竟是家長,本質上是一種隸屬關系,是以孩子内心更希望能夠有同齡孩子跟自己作伴,有些煩惱作為同齡孩子更能感同身受。是以,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多交同齡朋友,多和有益的同齡孩子為伴。當孩子有了傾訴的對象,心中的苦悶得到排解,這樣就會大大降低離家出走的行為。

3.增加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獨立能力

有些孩子在生活上實在太依賴父母了,連最基本的穿衣洗臉、吃飯收拾玩具,都要家長為他們代勞,他們根本不會照顧自己,心理上和生活上都離不開父母。家長在教育孩子獨立這個點上,一定要狠下心來讓孩子自己完成生活瑣事,鍛煉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孩子有自我、有主見,不能随便聽從别人的意見行事,這樣孩子遇到問題,才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做出更好的判斷。多鼓勵孩子接觸新鮮世界和環境,父母也應該做好榜樣,遇到困難不抱怨,多多想解決辦法,積極地去應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