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要“活”更要“火”,直播帶貨讓鄉村“嚯嚯嚯”

要“活”更要“火”,直播帶貨讓鄉村“嚯嚯嚯”

近幾年

随着直播帶貨

這一新電商形态的興起

不少農産品也搭上了網際網路快車

從農村運往城市

在帶“活”鄉村經濟的同時

也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等有關部門和各地政府也頻頻出台産銷對接、冷鍊物流、人才培養等促進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促使直播帶貨等農産品銷售新模式進一步發展,在促進農産品上行、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直播帶貨引領了鄉村新時尚

但其發展過程中

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

記者圍繞農産品直播帶貨現象

直播帶貨過程中存在的短闆

以及如何推動農産品直播帶貨

健康長遠發展

進行了走訪調查

現象:直播帶貨“活”了鄉村經濟、鼓了村民腰包

“現在給大家介紹的這款百花蜜,由蜜蜂采集山中多種花粉釀制而成,口感溫和,并伴有淡淡的花香……”1月10日上午,在福建省龍岩市武平縣大禾鎮大礤村的一處家庭農場裡,返鄉創業青年、龍岩市新農人協會會員張勇情緒飽滿地通過手機直播平台向全國各地網友介紹蜂蜜的品質、釀制環境、儲藏方法等,吸引了不少網友下單。

張勇告訴記者,4年前他開始接觸短視訊,之後便嘗試以短視訊、直播的方式跟網友分享自己的養蜂、養雞日常,并介紹武平特産,帶動周邊農産品銷售,讓附近的老百姓享受到了網際網路經濟帶來的實惠。“目前,我在直播平台有50多萬名粉絲,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能接到1000多個訂單。”張勇說道。

大禾鎮坪坑村村民鄧金發跟張勇合作兩年多了:“以前我們家自産的蜂蜜常常賣不出去,通過直播帶貨,現在僅銷售蜂蜜年收入就有4萬餘元,比以前翻了一番。”嘗到了直播帶貨的甜頭,現在鄧金發家的蕃薯、土雞等農産品都由張勇通過直播進行售賣。

這樣的例子在農村地區并不鮮見。記者走訪發現,近幾年來,農産品直播帶貨快速發展,不僅切實解決了不少老百姓的農産品滞銷難題,還帶活了鄉村經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要“活”更要“火”,直播帶貨讓鄉村“嚯嚯嚯”

四川省高縣上古村村民通過手機直播推介檸檬。

和張勇一樣,四川省宜賓市高縣沙河鎮“上古裡·電商直播村”的返鄉創業青年吳開強也将直播間搬進了村裡的檸檬基地,通過直播帶貨帶領全村村民蹚出了一條産業發展的新路子。“2020年初啟動直播帶貨以來,村裡的檸檬銷量一路攀升,甚至還遠銷國外。”吳開強告訴記者,他還帶領團隊助力周邊農戶銷售大米、蕃薯等農産品,村民的收益直線上升,腰包也越來越鼓。

要“活”更要“火”,直播帶貨讓鄉村“嚯嚯嚯”

青海省玉樹市雲塔村,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優秀帶頭人白卡在草原上通過手機直播推介當地的牧民文化和農産品。

在青海省玉樹市雲塔村,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優秀帶頭人白卡常常一邊在草原上放牧,一邊通過手機直播的方式向網友介紹當地的牧民文化和農産品。“直播帶貨不僅打開了農産品的銷路,還對我們當地的風土人情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白卡說道。

要“活”更要“火”,直播帶貨讓鄉村“嚯嚯嚯”

四川省阿壩州茂縣赤不蘇鎮赤不蘇村村民家待售的臘肉。

在四川省阿壩州茂縣赤不蘇鎮赤不蘇村,去年8月才開始做農産品直播的王永富目前準備通過直播平台推介村裡的臘肉臘腸,他告訴記者,通過直播平台,家鄉農戶種的蘋果、花椒、櫻桃,産的蜂蜜、臘肉、臘腸等,都可以賣出去了。“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村裡的産業發展了,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王永富說。

問題:農産品直播帶貨仍存在不少短闆

直播帶貨看似簡單

實際上涉及标準生産、

包裝儲存、物流配送、

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

目前在發展過程中

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家住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的曹梅以前經常通過觀看直播購買農産品,但近段時間她的購買意願降低了不少。曹梅告訴記者:“通過觀看直播能夠更直覺地了解農産品,這是我之前喜歡通過直播下單的一個主要原因,後來有幾次,我收到的産品外包裝顔色不一,果子大小也參差不齊,甚至還存在損壞變質等問題,之後我就買的少了。”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通過觀看直播購買農産品的市民都遇到過跟曹梅類似的問題。關于這些問題,高縣經信科技局副局長劉曉瓊認為,這與農産品電商供應鍊體系仍不完善有很大關系。“農産品缺乏分揀标準、包裝材質不結實、倉儲設施不完善、偏僻地區交通不便導緻物流配送效率低等,都是制約農産品直播帶貨發展的難點。”劉曉瓊說,這些問題解決不了的話,就會出現包裝配送前狀态完好的農産品,到消費者手裡時已經變成了殘次品。

要“活”更要“火”,直播帶貨讓鄉村“嚯嚯嚯”

四川省宜賓市高縣上古村将檸檬分揀裝箱後準備寄往全國各地。

除了産品品質、物流、倉儲、交通等因素外,龍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紅古田直播基地、龍岩市新農人協會負責人賴堅認為,直播人才缺乏也是制約農産品直播帶貨發展的一大因素。“目前,多地的農産品直播帶貨主要依靠政府幹部、‘網紅’主播幫助農民代言,在農村地區,既懂農業又懂電商,既能講清農産品品質特點,又能講好當地風俗文化故事,還能準确揣摩消費者心理并進行愉快溝通的農民直播人才極度匮乏,無法很好地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賴堅表示,培養本土直播人才為農産品代言更具有普遍意義。

建議:多點發力共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如今

随着農産品直播帶貨的快速發展

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并樂于

通過觀看直播購買農産品

然而

把優質的農産品

從田間地頭到端上餐桌

中間環節太多且涉及方方面面

如何讓這種新模式健康發展

走得更遠

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

是一個仍需探索的問題

要“活”更要“火”,直播帶貨讓鄉村“嚯嚯嚯”

四川省阿壩州茂縣赤不蘇鎮赤不蘇村直播間有序陳列的農産品。

“要積極開展産銷對接,加強各方協調,合理規劃、因地制宜地推動農産品的标準化、品質化、品牌化發展。”劉曉瓊認為,除了完善産品分揀标準、對産品包裝進行提檔更新和完善倉儲設施外,政府各相關部門也應積極搭建平台,正确引導推動農産品種植标準化發展,打造口感、外觀均優質的農産品,并發揮農産品所承載的文化屬性,讓直播帶貨在推介農産品本身的同時,推廣宣傳當地的特色風俗和美麗景色,助力鄉村振興。

“農産品的最大特點是鮮食性,對時效、運輸條件的要求比普通快遞更高,這就對快遞物流行業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戰。”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西甯市分公司市場營銷部經理侯東表示,近年來,大陸廣大農村地區道路更暢通、基礎設施更完善,郵政早已實作鄉鄉設所、村村通郵,快遞通過郵快合作的方式已實作進村,給鄉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變化。但目前涉農物流設施建設仍不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仍需更新,作為快遞物流企業,在涉農物流上應加快完善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鍊物流設施建設,提高物流服務的智能化和冷鍊保鮮技術水準,建設銷地農産品前置倉,因地制宜地打造農産品服務方案,高效快捷地完成由田間到舌尖的傳遞。同時,還應結合企業優勢,積極開展惠農項目,帶動農産品銷售,為鄉村振興貢獻行業力量。

要“活”更要“火”,直播帶貨讓鄉村“嚯嚯嚯”

青海省玉樹市雲塔村,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優秀帶頭人白卡通過手機直播推介當地的牧民文化和農産品。

賴堅認為,發展農産品直播還應注重對主播的培養和吸引,有針對性地對農産品主播進行與農産品調性、特性相符的教育訓練,吸引一批愛農業、懂農業、善經營的返鄉青年、新農人、創新創業人才加入農産品直播隊伍。“希望更多‘帶着好貨、帶着夢想’的人才加入農産品主播隊伍,一起行走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賴堅表示。

- End -

【喜歡就點贊,有用就擴散】

▌本文來源 | 公德心報(2022年1月19日 A1版)

▌原标題 | 《直播帶貨“活”了鄉村》

▌圖源 | 受訪者提供

▌編輯 | 李尚維

▌稽核 | 陳曉芸 楊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