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薦讀丨郝随穗: 典藏子長

典藏子長

文丨郝随穗

如果說今夜有一條溫暖的河再次流經我的夢鄉,随着河水遠去的炊煙和正午,那一定會被我的接納典藏。故鄉正是在一個個夢鄉中一次次把她的所有典藏于我的書頁中。

北方是在一個地理概念中接近天際的孤獨,我的故鄉子長則是靠近天際的一個北方黃土高原坐标。這裡群山連綿,蒼雲高遠,來自祖先的民謠如同不可回避的時光序數,在每一秒的時間運作中沐浴着高天厚土的寒來暑往。

子長,日光下隆起的山巒和月光下安詳的溝壑,在古往今來的子長時光中典藏了多少曆史塵煙,和不能相忘的子長往事?

瓷質的子長

瓦窯堡,這個蘊藏了陶瓷内涵的名字,深刻地解讀了這方水土的心靈圖景和曆史與現實交織一體的悉數陳白。在陝北,以直接、粗粝、原始的方式在山崖上掘洞入住的生活習俗,延續了多少年?可能要從史前的蠻荒中溯源。而瓦窯堡這個以窯洞立意的數千年古堡,已然成為一個多重意義的名詞,是地名,也是 動詞,是破舊立新的一種力量,也是開創具新的先鋒。

瓦窯堡,亦是子長。瓦窯堡是子長的坐标,而子長是瓦窯堡擴散思維下的山河散布,生靈相安。

由炭火将黃土屬性改變,呈現更具質地的黃土靈魂。磚,這個從堡内的烈火淬煉中鳳凰涅槃般地以青藍色的棱角位居大地之上,成為黃土的精華濃縮,也成為子長人品質的一部分。磚窯洞裡住下的是子長人的香火延續,更是這方水土瓷質屬性的全部。

黃土、淬煉、沉積、聳立,是瓷質子長的主要元素。

到重耳川黃米山的石林目睹史前磚石結構的窯洞遺址,打開一扇門,走進去看看子長祖先的智慧如何與黃土和子長的炭融合而生的瑰麗文明,土窯洞的曆史早在數千年前就被子長人更新為堅固美觀的磚窯洞。

那麼,安定古鎮作為全國僅存的一個窯洞古鎮,留存下多少兵荒馬亂和繁華盛世的足迹?明月一池,沐浴安定古鎮,曆史的風雨不會停息時光的綿延,古鎮是一塊瓷,被狼煙四起的曆史打碎又被盛世繁華的曆史粘合。一塊瓷的流年裡,曆經了多少荒涼與繁榮?曆經了多少歡樂與悲傷?

高高的山巒有瓷質的海拔,子長第一山的高柏山如同青瓷裡提煉出的一個高度,從山腳到山峰流轉的故事,至今回響在土壤裡的縫隙中。是軒轅黃帝在此啟蒙文明,是桑梓于此廣播傳頌的農業,是曆史與當代前呼後應生息而來的子長故事的瓷質海拔。

黃河在高柏山的煙雲中繞過,留下群山守望。這條如同子長大動脈的秀延河是祖先留下的口信,一路向東,把話捎給黃河。黃河多情,子長的時光中充盈着黃河奔騰的氣概,一萬裡召喚遠方,在向前的路途上以子長的方式攬入星辰大海,典藏萬事萬物。

瓷,在這裡是曆史留存下的化石,被擠壓的時間在這塊化石裡蘊藏着磅礴的子長力氣;這也是子長人預設而付諸實施于漫長時光中精細打磨的立體呈現。

青銅的子長

正午,是每一天的沸點,黃金在這個時刻找到了自己的純度。而子長恰如一個正午,自古以來就是一塊青銅的純度存在。

把時光推延至數百年或者更遠的數千年吧。亘古于子長品質中的青銅是煙火相續的人間美好,生存與生活之間隔着一塊青銅的距離,這一面是磨砺,那一面是光澤,我們的祖先和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代都在子長這塊青銅的距離中互相抵達,在漠視生存環境的頑強生存意識和自我覺醒的生命體驗中,擷取青銅的屬性。

那麼,名滿天下的子長小吃,就是生活品質的展現。選擇一個風雪交加的天氣,子長的冷在溫度器之外尋找自己的冷點。一份子長煎餅拌涼湯的美食,似乎是對寒冷天氣的挑戰,子長人坐在室外的煎餅攤披着風雪端着煎餅,一口一卷煎餅,一口一襲人間煙火,下肚後的煎餅和煙火層層疊疊地從體内散發出一身正氣,可謂子長品質中的青銅骨氣。

子長人剛烈耿直,真理面前天不怕地不怕。一碗綠豆涼粉不隻是消暑美容的美味佳肴,更是義薄雲天的淩厲而立。在子長的大街小巷,鄉野村莊,炊煙中升起的是子長美味和子長品質的青銅高度。

子長煎餅和綠豆涼粉等小吃的精細複雜的工藝的細節處,無不滲透了子長人的無窮智慧。這種智慧是經過曆史的沉積,時光的錘煉而形成的,是子長人青銅一樣記憶和複制中,演變與創新中鍛打出來的青銅色澤和光芒。

而屹立在秀延河畔的鐘山石窟,則是青銅品質中的另一個高度與純度的曆史與現實的呈現。

一座山體的内部不是被掏空,而是被重新建構。如同子長人的内在精神的曆練與成熟,這座名叫鐘山的山體内,在一千多年前被雕刻出的佛像,雖然是難以開化的頑石,但是經過子長曆史的風雨雕刻,完全具備了青銅性質的文明意義。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石窟,有第二敦煌的美譽,生長在岩石縫隙中的菩提樹熬過嚴寒的冬天。神奇的故事,在這裡觸手可及。生命中不可重逢的神奇,在這裡成為尋常,成為你擡眼相望便是心靈對應的感念。

這些,沒有青銅的鍛打品質,沒有青銅的文化積澱,沒有青銅的曆練經驗,都無法在這裡成為不可置疑的事實。

薦讀丨郝随穗: 典藏子長

黃金的子長

對于色彩而言,黃金般的色彩是最有分量的。子長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個低調到被群山掩映的小地方,一萬座大山亘古不變的堅守與留存,為這裡鋪墊下一條寬闊的路,路上走來和走過的那抹色彩,就是黃金一樣的燦亮。

血腥風雨在上個世紀初,不再是一個詞語的陳列,而是在光明與黑暗互相較量中擊打出來的火花,火花在明暗間閃出的光澤,便是黃金的飛翔。而這飛翔在子長時空中的光芒,正是一塊黃金般彌足珍貴的彌漫和對這片土地的精神喚醒。

子長的血脈是擴張貫通古今的一條大河,承載着曆史的滄桑與厚重,以其黃金的品質,彪炳與子長史冊中的古往今來。子長是一個鍛打黃金品質的場域,穿行于曆史與現實中的子長人,在自我精神提純的勇于淬煉中,形成了宏大的集體叙事,而這種叙事就是子長精神的宣言。

那麼,請在一個名叫任家砭的小山村探尋時光中金貴的紅色種子吧。1927年春,任家砭建立了中共陝北第一個農村支部,成立區鄉農民協會,在陝北乃至整個西北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高潮。1935年春,這裡拉開了7陝北革命根據地土改分田的第一幕,随之如同星星之火紅遍陝北各地。出生在任家砭的陝北第一個女紅軍任志貞,她雙手打槍與敵人英勇鬥争,在山河草木中播灑下革命的火種,19時歲跟丈夫雙雙就義于大年三十日。

子長,本身就是一塊黃金。價值在于它數千年的曆史積澱和文化浸潤。這裡豐富的煤炭資源是子長激越向前的澎湃之力,那麼多時光的漫行中,子長在自身散發的光澤中,盤踞于品質的高貴之處,推出一個又一個具有黃金品質的人物,在中國曆史的冊頁中寫下子長這個有着英雄氣概的名字。

被譽為将軍縣的子長是個彈丸之地,這裡卻誕生了十一位共和國将軍。有一位名叫謝子長的無冕将軍,他雖然不在是一位将軍之列,毛澤東卻為其三次題詞并撰寫碑文,稱之為民族英雄。他擔任陝北遊擊隊總指揮時,打開安定縣城,救出被捕的200多名共産黨員和群衆,這是陝北遊擊隊第一次打進縣城,震動了整個陝北。他率部作戰連連大捷,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對陝北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他為中央紅軍長征落腳陝北瓦窯堡立下了卓越功勳。他的品質裡包含着熠熠生輝的金色,老百姓的一句謝青天,是對他最好的深情回饋。

子長的金貴在于它有前赴後繼的子長人薪火相傳這種品質,而這種品質的屬性裡有兩個詞語磅礴而出,那就是博大與犧牲。

博大是因為它的氣象中擴充開的情感接納和文化接納以及對認定事物的接納,會毫不猶豫地做出感天動地的抉擇與擁抱。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落腳于子長瓦窯堡,子長人傾其所有,以龐大的關照力,緊緊擁抱住這支在嚴寒中到來的隊伍。騰窯洞、燒炭火、送糧食、添衣服、宰豬羊,一連貫有着黃金手影的溫暖舉動,讓落腳的人在大雪紛飛中擷取到一萬裡路上從未有過的盛大溫暖。

而犧牲不僅僅是數千名有名有姓和更多無名無姓的生命在炮火硝煙中的逝去,他們固然懂得生命的珍貴,但是他們更懂得所有的事物不能被黑暗遮蔽。他們的犧牲不隻是局限于對生命的付出,如果他是一塊黃金,就會把自己分割開,送給缺失依托和需要路燈的人。

子長本來就是一塊深掩在黃土高原群山中的黃金,不為自己拂塵,不為自己言說。而曆史是最好的叙述者,用時間書寫下黃金的另一種表達。

無需尋找更準确的坐标為群山定位,這裡有華夏文明發源地的高柏山挺拔着人文初祖的向度,有一座古窯洞城池承載着子長歲月的悲傷與歡樂,有一個古堡壘熔煉着陝北文化的純度與高度,有一代又一代的子長人在這裡生息着,他們和這裡的一切形成自己的坐标,發出黃金的聲音,聲音裡回響着瓷質的專注和青銅的堅固。

這裡是子長,時光在典藏的冊頁裡寫下了子長的山脈與河流,寫下了子長的前世今生。

薦讀丨郝随穗: 典藏子長

郝随穗陝西子長人。中國作協會員,魯迅文學院第29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先後在《人民文學》《詩刊》《解放軍文藝》等報刊發表作品,獲冰心散文獎、孫犁文學獎、魯藜詩歌獎、長征文藝獎等,出版《費盡荒涼》《硬時光》《莊裡》等15部文學專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