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察:射月——美國和中國燃起宇宙空間競争的新時代

作者:櫻寺水榭

日經英語1/18刊登JAMES HAND-CUKIERMAN和MITSURU OBE的文章,分析登月計劃成為美國和中國燃起宇宙空間競争的新時代。

觀察:射月——美國和中國燃起宇宙空間競争的新時代

如果中美俄三國首腦被送入太空,會将改變世界嗎?

日本億萬富翁前澤友作說,他在最近為期12天的國際空間站通路中凝視地球時就思考過了這個問題。他告訴記者:"如果你親眼看到地球,而不僅僅是通過照片,它就會變得美麗100倍。如果有權勢的政治家能夠聚集在那裡,可能會使地球成為一個更好的居住地"。

他對星空中的峰會的設想可能仍然隻是想象一下。不過,世界各國上司人确實也把目光投向了天際,尤其是月球。像前澤一樣,他的下一個火箭票可能會把他帶入月球軌道,想要試探一下找我們唯一的永久性自然衛星的吸引力。

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日本和南韓,都在計劃2022年及以後的月球任務。這些登月計劃暴露了一場對資源、技術優勢和國家榮譽的日益激烈的宇宙競争,并有可能放大地球上不斷加劇的國際政治緊張局勢。這些任務還需要巨大的投資,随着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這些投資就顯得更加繁重。

與地球上一樣,決定性的競争,似乎依然會是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進階分析師和外太空專家馬爾科姆-戴維斯強調,按照目前的時間表,美國和中國"還沒有進入太空競賽"。但他表示,如果美國的計劃進一步落後于計劃,而中國加快自己的計劃,看到"一個搶走美國風頭的機會之窗",那麼,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

"如果中國擊敗美國重返月球,将會獲得巨大的聲望,"戴維斯說。畢竟華盛頓在1969年曾成功将美國國旗插在了月球表面。

目前,美國仍然領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特米斯計劃将在今年首次升空,這是一個巨大的太空發射系統火箭,将把一個未上崗的獵戶座航天器吊入月球軌道。

這将為第二次阿特米斯任務鋪平道路,因為接下來的任務是要将送宇航員飛越月球。然後,是阿特米斯III,是探索和政府與"太空富豪"合作的一個裡程碑。這個任務計劃與埃隆-馬斯克的可重複使用的SpaceX星際飛船相連,後者也将在今年進行首次軌道飛行。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阿特米斯III将在月球土壤上留下自1972年以來的第一個人類鞋印。

然而,阿特米斯 III已經從2024年推遲到至少2025年。美國宇航局在11月發表的一份審計報告警告說,由于"技術困難和因新冠疫情而加劇的延誤",登陸可能會晚"幾年"。它估計到2025财政年度的計劃成本為930億美元,高于早先預測的860億美元。

戴維斯警告說,美國國内的政治分歧也可能使維持一個連貫的戰略變得更加困難。他說,如果華盛頓未來的政府決定不優先考慮平流層以外的投資,中國和俄羅斯"可能會成為主導的空間行為者,因為,他們會制定适合自己的規則"。

現在,中國似乎專注于在今年完成自己的低地球軌道上的天宮空間站。然後,才會計劃在21世紀30年代轉向載人月球航行。

北京在這十年中計劃了三次非載人的月球之旅,包括2027年的嫦娥八号。據《環球時報》報道,這次任務将為2035年與俄羅斯建立的國際月球研究站"建構一個主要形式"。

"中國顯然在考慮如何在美國之前将宇航員送到月球表面,"經營日本月球資訊網站的行星科學專家寺野淳也說。"這些努力的背後是中國在《中國制造2025》願景下成為技術領域第一的目标。"這一願景是北京的計劃,旨在更新制造業,在機器人和航空航天裝置等戰略部門實作自給自足。

中國已經有一個月球"第一"。它在2019年将一個登陸器放在月球的遠方。去年年底,"玉兔2号"探測器在地平線上發現了一個被中國網站描述為"神秘小屋"的東西,引起了轟動。經過仔細檢查,它原來是一塊石頭,據說遠看類似于一隻兔子。

盡管有這種小小的月球天體插曲,但月球上肯定有比巨石和隕石坑更多的東西。ASPI的戴維斯說:"現在有許多理由回到月球"。

觀察:射月——美國和中國燃起宇宙空間競争的新時代

戴維斯說,發現潛在的大量水冰可以幫助維持人類在月球上和周圍的活動。他補充說,水還可以通過電解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當它們結合在一起時,可以作為火箭燃料用于前往火星和其他内太陽系目标的任務。

宇航員可以通過延長在月球上的停留時間,為前往紅色星球的六到九個月的艱苦旅程做準備。戴維斯指出,與地球相比,月球的引力較小,使它成為航天器"去其他地方的一個更容易的發射點,無論是與可能有豐富資源的近地小行星會合,還是在金星周圍進行載人軌道任務"。

他說,另一個誘惑是氦-3的存在,這是核聚變發電所需的一種同位素。由于核聚變的倡導者說它是一種潛在的更安全、更可持續和無限的原子能形式,全世界對核聚變的興趣已經增長了數十年。

同時,月球上的太陽能設施,也可以補充地球上的可再生能源。

香港大學名譽教授、天文學家孫國說,采礦和其他商業活動在短期内不太可能成為可行。不過,他說,"在月球上建立具有觀察宇宙的獨特能力的永久性站點,以及研究太陽系的曆史,是我們目前的技術能力所及之處"。

關于中國,他說,由于"國家意志和決心"以及不斷擴大的訓練有素的人才庫,它有能力取得成功。同時,他強調了合作,并對載人和不載人任務進行了區分。

他說:"作為科學家,我們不認為無人駕駛科學任務的發展是'競賽'或'競争',而是國際合作的機會。不過,載人計劃将永遠有政治色彩,但它們的科學影響較小。"

無論是否有人類,各方都表示願意與國際夥伴合作。

一份詳細介紹與俄羅斯合作的國際月球研究站的中國報告說,"歡迎任何國家或組織進行合作"。

有關于歐洲參與國際月球研究站的說法。同時,歐洲航天局正在與美國宇航局、日本和加拿大合作建立Gateway,它是一個月球軌道上的小站,将作為月球任務的前哨,以及深空探索的中轉站。歐洲大陸的雄心預計,将在下個月在法國舉行得特别太空峰會上進一步具體化,歐洲空間政策研究所指出,這是朝着共同願景和"全歐洲方法"邁出的一步。

十幾個國家已經簽署了由美國上司的《阿特米斯協定》,承諾遵守透明和尊重制有的空間使用條約等原則。該協定仍然對其他夥伴開放。

然而,戰線正在以微妙和不太微妙的方式被劃定。

莫斯科拒絕加入《阿特米斯協定》,并将它稱為"以美國為中心",盡管它與華盛頓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合作。況且,俄羅斯還威脅說要停止這種已有的合作。國家媒體報道說,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去年6月告訴議會,如果美國的某些制裁不被解除,俄羅斯退出空間站就會是"美國夥伴的一個問題"。

中美合作似乎完全不可能。2011年的一項法律修正案,要求任何美國政府資助的與中國的太空項目需要得到國會和聯邦調查局的準許。

四方安全對話,這個由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組成的松散的安全聯盟,去年将合作範圍擴大到了太空。它的重點是分享衛星資料,就太空作業的原則和規則進行磋商,以及其他議題。中國經常抨擊四國集團是冷戰思維的遺迹。

華盛頓的四個盟國中的所有三個都在加強他們自己的月球或太空倡議,有時是互相之間的合作。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2月28日宣布,日本打算在2020年代末通過阿特米斯計劃将第一個非美國人送上月球。

岸田說:"太空是一個在人們心中創造夢想和希望的前沿陣地。它也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基礎設施。"

行星科學家Terazono将岸田的話解釋為一個資訊,即"如果中國在技術上占主導地位,日本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可能會受到威脅。"

日本還在考慮與印度一起執行一項任務,可能在2024年,前往月球南極,科學家認為那裡有永久陰影的隕石坑,裡面會有冰。印度駐日本大使桑傑-庫馬爾-維爾馬贊揚了兩國之間的"戰略聯盟","思想和目标趨于一緻,主張在南中國海和其他水域的自由航行,法治,民主。"

中美俄之外,即使隻有印度和日本太空預算一小部分的一些國家,也同樣熱衷于開辟太空市場。

南韓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阿特米斯協定協定》的簽署國,将于今年8月用SpaceX的火箭發射第一個月球軌道器--探路者。南韓天文學和空間科學研究所的進階研究員辛采京說,這将是"南韓太空探索計劃的開始,而且,它不會是一個單一的奇迹"。

她所在的團隊正在為該軌道飛行器開發一個攝像頭,這應該會對月球表面如何随時間發生實體和化學變化有新的認識。她說:"我們不隻是在模仿别人以前做的事情"。

辛采京稱贊月球是"充滿機遇的土地",并說她有信心為擁有"更小、更便宜、更快的項目"的參與者提供一個位置。

她補充說,保持和平很重要,并引用了作家庫爾特-馮内古特的一個觀點說,"宇宙是一個非常大的地方。有足夠的空間讓很多人對要做的事情持正确的看法,但卻未必能達成一緻"。

如果宇宙沖突真的出現,卻并沒有什麼明顯的手段能解決它們。

1967年的《外層空間條約》得到了今天所有關鍵參與者的加入,該條約規定:"空間,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不受國家通過主權要求、使用或占領或任何其他方式的侵占。"

南極洲也有類似的制度。然而,這并沒有阻止一些國家提出領土要求。

Terazono表示,主要的航天國家可能會試圖建立基地,以控制有水資源儲備的月球區域,或友善航天器着陸的地點。

軍事化是另一個擔憂,盡管國際條約限制了這種活動。戴維斯說:"大國之間日益緊張的風險,正在加劇空間可能成為武器的風險,因為一些國家--中國、俄羅斯和印度,測試和部署了反空間或反衛星能力,美國也有潛在的反衛星能力"。

像日本大亨前澤這樣的夢想家更願意強調天體合作的潛力而不是對抗。這位企業家在他的飛行服上貼了一個"世界和平"的徽章,他計劃在他與SpaceX公司計劃于2023年進行的登月任務中帶着一群藝術家們。

他在宣布這一計劃時說:"我選擇去月球,"他引用了美國總統約翰-F-肯尼迪關于阿波羅登月任務的慷慨陳詞。但是,當他從國際空間站傳回時,前澤打出了一個更謙遜的音符,一個将與那些希望天上地下和平的人産生共鳴的音符。

他回憶說:"我想繼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當他從空間站注視着地球時,他說,"我想好好珍惜這個星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