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沃爾沃換将羅文,戴森模式勝算大嗎?

【導語:剛剛過完71歲生日的沃爾沃CEO哈坎·塞缪爾森(Hakan Samuelsson)正式官宣退休,由前戴森CEO吉姆·羅文(Jim Rowan)于2022年3月21日正式開始兼任沃爾沃這個北歐豪華品牌的CEO和總裁。】

撰文|張 弛、編輯|康 喬

在幫助沃爾沃完成IPO之後,塞缪爾森也可以算得上是功成身退;而繼任者羅文最大的标簽在于其曾是戴森的掌門人。我們并不了解戴森之前在海外的經營業績,但不得不說戴森在羅文當家的那段時間裡,戴森在國内被賣出了“花”。戴森吸塵器一時間洛陽紙貴,成為中國中産階級競相追捧的網紅産品。

沃爾沃換将羅文,戴森模式勝算大嗎?

羅文上任伊始就會面臨大考

時下的沃爾沃正處在一個轉型的十字路口。從2010年被吉利收購之後的紅利已經釋放殆盡,其在2021年下半年用一個成功的IPO為第一個十年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号。2022年,基于沃爾沃新一代SPA2平台的車型将逐漸上市,以替換之前已經問世多年的SPA平台的車型。這其中在2022年年底上市的首款SPA2平台車型——沃爾沃的旗艦純電SUV最為值得各方期待。是以,羅文這次可謂是火線加盟。

沃爾沃換将羅文,戴森模式勝算大嗎?

在全球沃爾沃的主要競争對手紛紛發力純電動車的大背景下,這款被外界視為純電動版的XC90能否一炮打響,将直接決定沃爾沃的純電動化轉型能否成功。尤其是考慮到無論是Luminar雷射雷達,還是高通智能座艙平台以及谷歌車聯網系統等配置都已經上線,Ride Pilot自動駕駛也很有可能在這款車型上開啟訂閱功能,沃爾沃把能夠用上的技術和能夠集結的供應商都系數囊括在内。是以這是沃爾沃不能輸的一戰,也是羅文不能輸的一戰。

沃爾沃換将羅文,戴森模式勝算大嗎?

不得不提的戴森造車經曆

戴森之前的造車經曆也是備受各方關注, 戴森彼時組建了比較完整的研發隊伍,甚至一度造出了原型車,但是最終其造車計劃被戴森的創始人叫停,功虧一篑也是讓各方扼腕歎息。而羅文應該正是那段時間戴森電動車項目的主導者或者深度參與者之一。

沃爾沃換将羅文,戴森模式勝算大嗎?

造車之路,充滿了九九八十一難。以戴森的體量,要想靠自己的一己之力走完造車路的确難度重重。但是從目前在國内紅得發紫的蔚小理的經曆來看,戴森無論是在諸如電機、固态電池、機器人這些底層核心技術上,還是從品牌以及市場号召力上,都勝過國内這些新勢力車企不少。目前這些新勢力車企通過前期融資不僅在美國以及香港實作了IPO,并且在國内市場逐漸站穩了腳跟以及成為不容忽視的一股造車力量。是以從這個角度看,彼時戴森放棄造車的決定并不英明。

沃爾沃換将羅文,戴森模式勝算大嗎?

雖然戴森在放棄造車之後,并沒有放棄在很多底層技術上的繼續研發投入。但是除非在性能上出現相比競争對手的擁有代際的領先優勢,否則戴森想要在智能網聯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占據一席之地也并不容易。這次能夠執掌沃爾沃汽車,無疑可以讓羅文再續之前的造車夢。尤其是沃爾沃擁有更加完整的造車體系能力,能讓羅文将之前在戴森電動車上沒有實作的想法都悉數落地。是以如果羅文能夠帶領沃爾沃打造出一款可以匹敵特斯拉的電動車,那必然可以将之前對于戴森造車的質疑全部打破。

汽車行業轉型從人才開始

其實通過國内新勢力造車企業可以發現,跨界也可以把車造好。蔚小理的創業者,身上都充滿了網際網路基因。他們給傳統的汽車行業注入了很大的活力,讓國内消費者第一次在汽車行業感受到了網際網路的服務。在新勢力的沖擊下,傳統車企在電動車領域節節敗退,尤其是在中高端電動車市場,即使強如BBA或者大衆、豐田,在國内市場都難以和蔚小理這樣的新勢力平起平坐。而由傳統汽車人打造的包括愛馳、威馬以及天際這樣的新勢力,同樣在和蔚小理的競争中盡顯頹勢。

沃爾沃換将羅文,戴森模式勝算大嗎?

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羅文并不豐富的汽車行業經驗,非但不是他的劣勢,反倒可能會成為他的優勢。傳統制造或者營銷崗位出身的管理者,會被過往幾十年汽車營運的經驗所束縛住,反倒沒有辦法在短時間真正形成從客戶痛點出發的設計理念。對于羅文這位跨界人士來說,所要避免的是将戴森的經驗生搬硬套,隻要能夠将過往的經驗和汽車行業經驗有機結合在一起,那必然可以為沃爾沃的設計和銷售帶來更多新的思路和新的打法。

沃爾沃換将羅文,戴森模式勝算大嗎?

點評

沃爾沃在目前這個時間點選擇羅文,對于這家有着近百年曆史的傳統車企來說多少有一絲賭一把的味道。不過反觀福特,之前也曾将波音高管穆拉利招至麾下,幫助福特成功躲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沖擊,免于破産局面,實作了福特利益的最大化。沃爾沃如今沒有破産之虞,但也處在一個向電動車轉型的關鍵時期,而且這也是一個不容失敗的轉型。羅文的表現如何,年底就可以見分曉。

(本文系《禾顔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