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青島過年,儀式感滿滿!貼對聯從外往裡、除夕晚上吃兩頓餃子……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雷 實習生 吳文濱

春節曆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春節的起源蘊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春節期間,青島地區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的習俗,帶有濃郁的地域特色。一起來了解一下老青島過年都有哪些習俗。

老青島過年,儀式感滿滿!貼對聯從外往裡、除夕晚上吃兩頓餃子……

忙年場面。本文資料類圖檔由青島市城市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提供(署名除外)

有的地方辭竈請竈王爺吃面條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會在中國春節有慶祝活動或者休假。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青島地區關于過年的民俗還是有不同的,比如,青島市區過小年(辭竈)一般都是臘月二十三,但有郊區農村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辭竈),這就是延續了“官三民四”的傳統說法。

另外,辭竈的風俗大多是包餃子,但在有些地方的百姓會以面條來供奉竈王爺,這是源于“竈王爺爺本姓張,就愛喝個爛面湯”的說法。

老青島過年,儀式感滿滿!貼對聯從外往裡、除夕晚上吃兩頓餃子……

辭竈

過去青島地區除夕晚上吃兩頓餃子,第一頓是傍晚六七點鐘那叫 “接竈”,全家人把上天開“年會”七天的竈王爺請回來。晚上十一點半左右,全家開始忙活第二頓餃子,這除夕的餃子是有“ 故事”的,裡面包了含有硬币、糕、糖果、棗等寓意“高、甜蜜、早、發财”的餃子。全家人在一起,高高興興圍坐在一起,分享吃到 “故事”的快樂。

前幾年一個關于古代倒貼福字的典故,誘導了老百姓過年貼福字的習慣,很多人家把福字倒着貼,以為寓意是“福到(倒)了”。而這恰恰做錯了,倒貼福字的典故傳說或許在曆史上有,但決不适合在春節貼福字這樣做。福字必須正,隻有且隻能正着貼,所謂的福氣和好運才能進來,如果反着貼恰恰相反了,福氣都走了,那還祈求什麼。福字有可以倒貼的地方,在什麼地方呢?比如牲口圈、垃圾箱等這些地方。

老青島過年,儀式感滿滿!貼對聯從外往裡、除夕晚上吃兩頓餃子……

族影(天後宮陳列品)

年三十吃米飯當隔年飯

在青島有些地區,像即墨等地,大年三十早上貼對聯一定要從門外往裡。貼好對聯,才能開始挂柱子(又稱族譜、家堂、族影)。挂柱子很講究,王德偉現場為記者展示他們家流傳下來的竹簾,上面有蠟燭的影子,年代比較久了,或許有老祖宗垂簾聽政,蠟燭代表着光明的引領和護佑。柱子的兩邊有兩副豎幅的畫卷,東蓮花西牡丹,不能挂錯。挂好柱子,開始擺供桌,供桌上貢品上都要有紅顔色染過的粉絲陪襯,并要有米糕和兩碗帶棗的隔年米飯。

老青島過年,儀式感滿滿!貼對聯從外往裡、除夕晚上吃兩頓餃子……

過年請祖

大年三十中午這頓飯就叫隔年飯,一般都是米飯,排骨白菜炖粉條為主。吃完這頓飯,就正式進入過年的程式了,小孩大人不能亂講話,要說吉利話。一直到正月初二送年前家裡不能随便清掃。柱子在初二送年後請下來,但是竹簾要正月十五後才能取下來。初二柱子取下來,恭敬的包起來,一般人家都會再把财神像或者福字挂到竹簾上直到正月十五。

鬥轉星移,時光荏苒,過去的年味因儀式感強勁而濃烈厚重,随着社會生活和生産方式的變化,無論從物質發展,日常節奏,工作生活空間還是現代通訊交流方式的不斷改變,都讓現在的年味在保留好的傳統基礎上,變得簡約不簡單。

但是,無論以後再過多少代人,過年不變的是我們骨子裡對家的眷戀和美好親情的渴望和珍重!

講述人:青島炎黃文化研究會紀淑英、王雲霈、王德偉(記者綜合整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