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越南廢除漢字已有79年,連對聯也改用字母,有個漢字卻始終抹不掉

作者:麗妮說曆史

在東南亞湄公河下遊,一個曾經受中華文化深深浸染的國度靜靜矗立着。這裡就是越南,一個充滿神秘色彩和悠久曆史的國家。盡管時光流轉,越南已經廢除漢字近80年,但中國文化的印記依然無處不在,深深融入當地人的生活習俗之中。

越南廢除漢字已有79年,連對聯也改用字母,有個漢字卻始終抹不掉

每年春節時節,越南街頭巷尾的紅火景象,向人們訴說着一段别樣的故事。到處可見張燈結彩、挂上紅燈籠,遊人如織的盛況,與中國多個城市的喜慶氛圍别無二緻。而最令人矚目的,當屬那遍布大街小巷的大紅"福"字。

歲月流轉,曾經統治越南上百年的中華王朝已經遠去,曾經主導當地語言文字的漢字也已被拉丁字母所取代。但"福"字卻始終屹立不倒,成為中越文化交融的最佳注腳。在越南,這個飽含吉祥寓意的漢字,早已深深紮根于當地人的心田,成為節日歡慶的象征和祝福的載體。

越南廢除漢字已有79年,連對聯也改用字母,有個漢字卻始終抹不掉

其實,越南廢除漢字的曆史由來已久。早在19世紀中葉,法國殖民者為了削弱中國文化在越南的影響力,就開始限制并逐漸取締當地使用漢字的做法。之後,經過一番努力,越南民族主義者終于在1945年獨立後,将用拉丁字母書寫的"國語字"确立為官方文字,取代了原有的漢字型系。

越南廢除漢字已有79年,連對聯也改用字母,有個漢字卻始終抹不掉

然而,文字的更疊并不意味着文化傳統的斷裂。無論是喜慶時分貼挂春聯的習俗,還是年節時吃年糕、逛花市的民俗活動,都昭示着越南與中華文化之間千絲萬縷、源遠流長的淵源關系。

更有趣的是,盡管越南已經改用國語字書寫對聯,但在新春佳節期間,"福"字卻依舊無處不在,無論是街頭巷尾的商鋪,還是普通百姓家中,都會挂起這個吉祥的漢字,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越南廢除漢字已有79年,連對聯也改用字母,有個漢字卻始終抹不掉

可以說,"福"字是漢字在越南最後的堅守之地。它不僅傳承了中華文化的薪火,更承載着越南人民的美好祈願,成為兩國人民心靈的紐帶。當越南人們在歲朝換骨之時,再次把這個漢字挂在門戶,就如同在重溫一段陳年舊夢,感受祖先們的文化馨香。

一部越南文化史,也是一部漢字發展的縮影。

越南廢除漢字已有79年,連對聯也改用字母,有個漢字卻始終抹不掉

從最早的秦漢時期,漢字伴随中原王朝的統治而傳入越南;到後來越南地區疆土版圖逐漸脫離中原王朝;再到近代時期,法國殖民統治導緻漢字地位日漸式微。漢字的起起落落,如同一個縮影,折射出兩國文化交融的曆程。

越南廢除漢字已有79年,連對聯也改用字母,有個漢字卻始終抹不掉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漢字在越南式微,但喃字作為一種源于漢字的複雜方塊字,卻在越南本土一度興盛起來。喃字即是越南人将漢字與本族語結合的産物,自有其創造性和特殊意義。可見,即便在最黑暗的年代,越南人對于保留和發揚本族文化的執着,也從未止步。

越南廢除漢字已有79年,連對聯也改用字母,有個漢字卻始終抹不掉

而如今,盡管喃字在越南已不再使用,漢字也已經被國語字所取代,但越南人民依然熱衷于在新春佳節貼挂"福"字,展現出他們内心對傳統文化的眷戀。對他們而言,這個漢字不僅代表着吉祥美好,更是一種家國情懷、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信仰。

越南廢除漢字已有79年,連對聯也改用字母,有個漢字卻始終抹不掉

正所謂"百川歸海,終将彙同"。越南将是否在未來重新接受漢字,現在難料。但不可否認的是,幾千年的文化滲透已經将中國和越南牢牢地聯系在一起。"福"字之是以能夠長盛不衰、曆久彌新,不正是因為它所承載的中華文化在越南已紮下了太深太深的根基嗎?

越南廢除漢字已有79年,連對聯也改用字母,有個漢字卻始終抹不掉

人無遠慮,湮沒于世故;文無根基,則無從鑄就燦爛文明。當我們再次看到街頭巷尾的大紅"福"字時,不正是提醒我們要銘記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珍惜祖先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産嗎?讓我們共同期許,兩國人民有朝一日能夠在"福"字的溫暖光芒下,攜手再續文化交融的新篇章。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