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點丨定西的這項技藝,能讓殘損的古老字畫再現青春活力

看點丨定西的這項技藝,能讓殘損的古老字畫再現青春活力

書畫裝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不斷的一種技藝,在祖國燦若星河的文化藝術作品制作中,它極大地提升了書畫藝術的審美價值。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書畫裝裱在漢朝就已有绫帛的出現,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後經過唐宋元明清幾代曆史的發展,到今天己經有了不同形式的分類、不同的工藝技巧及材質運用。

看點丨定西的這項技藝,能讓殘損的古老字畫再現青春活力

如裝裱修複古舊字畫,需經過沖洗去污、揭舊補綴、修磨殘口、刺制裱绫、鑲鉗绫絹、轉邊扶背、砑光上杆等多道工序。古舊字畫在傳世的過程中,由于收藏保管不善,造成受潮發黴、污迹滿目、蟲蛀鼠咬,以及绫絹和紙的自然老化都會使書畫産生破損、糟朽斷裂等現象,如果不及時修複,就會影響古舊書畫的壽命和藝術價值,會因朽爛破碎而毀于一旦,對民族文化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看點丨定西的這項技藝,能讓殘損的古老字畫再現青春活力

傳統古法裝裱的優點在于能夠保持原作帛、绫、絹、紙質的經緯和色彩原貌,做工精細,裱件粘合牢固、柔軟平整,且能防蟲防黴。古舊字畫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藝術品,必須認真修複,才能儲存完好。如果修複的不好,藝術價值和觀賞性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對古字畫造成更加嚴重的損壞,危及古字畫的壽命,也削弱了古書畫應有的藝術價值。

看點丨定西的這項技藝,能讓殘損的古老字畫再現青春活力

定西位于黃土高原中西部,這裡有悠久的曆史文化。有許多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産,先後經曆了馬家窯文化、齊家、寺窪和辛店文化等燦爛的遠古文明;有《資治通鑒》所記載的“天下富庶,無如隴右”的富饒美景。近現代,定西文化産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開花,書畫裝裱也是日新月異,異軍突起,畫廊、文化城遍地皆是。

看點丨定西的這項技藝,能讓殘損的古老字畫再現青春活力

裝裱古舊字畫,有十分艱難、複雜、繁瑣的工序,需要多年的磨煉、紮實的功底、精細的手藝才能完成。在藝人們多年的努力創業中,定西傳統書畫裝裱與修複自成一體,創出了别有特色的手工裝裱工藝,總結出手工裝裱的幾個特點:第一步,挑刮畫心,用刀尖輕輕剔除污物;第二步,對不能剔除的油漬、鏽漬、黴漬等受污部分通過特殊處理,使之畫面光潔閃亮;第三步,裁截舊裝,将裱件展平與裱台面上,依此裁掉上下左右的飾料;第四,潤揭畫心。揭去畫心的背紙與托紙,晾至半幹時,将遺漿搓離成小碎條,用鑷子夾幹淨;第五步,補畫心。對破損的裱件進行修補,配料主要來源于澗揭畫心,下來的背紙要求精細耐心。

看點丨定西的這項技藝,能讓殘損的古老字畫再現青春活力

第六步,托畫心。将備用的裱紙覆粘到裱件背面,刷合在麥衣土牆上自然晾幹,這也是修複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整個過程中對漿糊的制作和對麥衣牆要求非常高,裱件的品質高低關鍵在漿糊的制作,需用精澱粉、清水、蜂蜜、花椒水、明礬等,按一定比例入盆,用溫火調煮,充分攪拌熬制,數日完成制作,用這樣的方法制成的漿糊才能達到粘合牢固,柔軟平整,且能具備防蟲防黴的效果。第七步,是鑲裝。對裱件進行裁邊,鑲绫,二次覆背上牆,晾至一周左右時間,下牆,打臘,砑磨,然後包邊,上軸,拴繩。隻有認真細緻地做到這七個步驟,一件完美的藝術品才能更完美地再次出現在你眼前,當然材質不同,你所看到的就有所不同。

看點丨定西的這項技藝,能讓殘損的古老字畫再現青春活力

據了解,目前,定西市書畫修複裝裱技藝主要分布在通渭、隴西、臨洮、安定區等縣區。經過這些年各級政府部門和傳承人的共同努力,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一些年輕人投入到了該行業,為以後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何瀚

須知:非遺項目、圖檔、視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