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位将軍讓日軍恨之入骨,犧牲後頭顱被帶走,8年前才得以回國

陳翰章出生于1913年,老家在吉林敦化。他的原生家庭十分普通,父母都是農民,不過長輩們對他的教育很重視,早早将他送入了私塾。

陳翰章自己也很争氣,從小成績就很好,十四歲的時候參加了私塾教員考試,

并且獲得了第四名,是全縣年紀最小的考生。

01

1927年的時候,他進入敦化敖東中學,并且還成為了學生自治會負責人,同級的學生都對他很敬佩。畢業那年陳翰章十七歲,畢業的時候成績是全校第一,受校方邀請留在了學校,成為國小教員。

這位将軍讓日軍恨之入骨,犧牲後頭顱被帶走,8年前才得以回國

1932年陳翰章十九歲,他在這一年做出了一個改變自己一生的決定——棄筆從戎,參加救國軍。

自此之後,他穿上軍裝成為一名軍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守護着中國。

"九一八"事變後,國内形勢愈發嚴峻,陳翰章參與組織了反日愛國宣傳活動,積極宣傳愛國抗日思想,并且為部隊吸納新的成員。

1932年8月,他正式加入了吉林中國國民救國軍,擔任總司令部秘書長這一職務,他加入後不久,攻打甯安縣城的戰役就爆發了,陳翰章自然一馬當先,

在戰中表現十分優秀。

這位将軍讓日軍恨之入骨,犧牲後頭顱被帶走,8年前才得以回國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黨組織決定吸納陳翰章這個優秀黨員,陳翰章正式成為一名黨員。他入黨後參與了多次重要戰役,每一次都有突出表現,日軍對他恨之入骨。

1933年,他已經成為東北抗聯軍隊中的參謀長,有了很大的話語權,

後來還行使過代理師長的職責,部隊中的士兵們都對他十分尊敬。

02

1936年,我軍與日軍在黑龍江甯安縣爆發戰鬥,這次戰役就是由陳翰章獨立指揮的。在作戰之前,他根據當地的地形與兩軍的情況制定了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指揮我軍在團山子伏擊日軍,最終導緻日軍大敗,極大挫傷了日軍的士氣。

同年五月份,陳翰章指揮部隊在鏡湖、煙筒溝等地兩次與日軍正面作戰,經過一番激戰後,将當地的僞警察隊全部殲滅。1937年7月,陳翰章的部隊主動襲擊了日軍首位在鏡泊湖水電站的守衛隊,并且取得了優勢,将水電站中被困的大批勞工全都解放了出來。

這位将軍讓日軍恨之入骨,犧牲後頭顱被帶走,8年前才得以回國

而陳翰章的目标遠不止于此,他之後繼續奔波于正面戰場,在安圖縣大沙河一帶與日軍正面遭遇,激戰四天四夜不落下風,後來還指揮部隊伏擊了日軍松島讨伐隊。

一年之後,他帶領着部隊卷土重來,再次襲擊了日軍駐守的鏡泊湖水電站。日軍十分惱火,為了抓住陳翰章,派出了大部隊進行追擊。

這位将軍讓日軍恨之入骨,犧牲後頭顱被帶走,8年前才得以回國

為了躲避日軍的追擊,陳翰章及時作出戰術上的調整,将部隊化整為零,各個小分隊由不同的隊長帶領着,與敵人展開了遊擊戰。靠着這種靈活的戰術,

在敵我硬實力差距過大的情況下,陳翰章還是拖延了很長的時間。

03

直到1940年,抗聯進入到了最困難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陳翰章是隊伍裡面的總指揮,雖然我軍面臨着很大的危機,但他依舊堅持帶領部隊抗擊日軍,從未想過放棄。

對于陳翰章這個人,日軍是恨之入骨,為了鏟除陳翰章及其所帶領的抗日隊伍,

日軍買通叛徒,知道了陳翰章的作戰計劃。

這位将軍讓日軍恨之入骨,犧牲後頭顱被帶走,8年前才得以回國

1940年12月,陳翰章帶領四十多人趁着夜色襲擊了日軍的伐木場,原本這是一次偷襲,然而日軍接到叛徒的密報後早有準備,陳翰章的小分隊遭遇了猛烈的反擊和追捕。

最終在寡不敵衆的情況下,陳翰章隻能帶領着殘部撤退,在大廟嶺山區一帶隐藏。

這位将軍讓日軍恨之入骨,犧牲後頭顱被帶走,8年前才得以回國

當時情況十分危急,敵軍很快就會搜尋到這裡,部隊隻有盡快轉移才能脫困,于是在稍事整頓後,陳翰章便帶着部隊轉移。12月8日下午,陳翰章和部下轉移途中遇到了警察隊,雙方一碰面立刻展開激烈的槍戰,陳翰章也在這次交火中犧牲了。

為了洩憤,日軍割下了他的頭顱,浸泡在了福爾馬林液裡面。陳翰章烈士的頭顱此後一直被存放在日本,

直到2013年4月,陳翰章誕辰一百周年,他的頭顱才被送回國内,與其屍身複原合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