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自信:《枸杞賦》解密甯夏枸杞與中華文化一脈相承

世界枸杞看中國,中國枸杞在甯夏。枸杞是甯夏的金字招牌和“地域符号”,穿越5000年華夏文明,甲骨文上镌刻印記,《詩經》裡低吟淺唱,唐詩宋詞中搖曳生輝,曆經4000多年文化傳承,3000多年藥用曆史,近600年藥用品牌發展史,甯夏枸杞一路紅紅火火。在今天,有人為它寫出文辭華麗朗朗上口的《枸杞賦》。

《枸杞賦》作者王振升用一千字,上溯根源,從形到神,描述枸杞的多樣性、配偶性、包容性、逆生性。

文化自信:《枸杞賦》解密甯夏枸杞與中華文化一脈相承

《枸杞賦》作者王振升。

寫《枸杞賦》第一個目的:正本清源 增強文化自信

王振升說,枸杞的根就在中華大地上,這點一定要講清楚。

“枸杞在中華大地上有悠久曆史,但是有人說枸杞原産地在南美,我在《枸杞賦》中寫明:甲骨文中就有枸杞的‘杞’字。”

甲骨文“杞”,從木從己。距今4000年曆史,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蔔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詩經》曰:陟(zhi)彼北山,言采其杞。孫思邈《千金方》載:“凡枸杞生西南郡谷中及甘州者,其子味過于蒲桃。”《本草綱目》記載:“全國入藥杞子,皆甯産也。”

“這就說明,枸杞的産生和中華文明是同步的,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人認同枸杞原産地在南美嗎?是以,在《枸杞賦》裡,我寫明‘中華原産’,這是增強文化自信的表現。”王振升自信地說。

文化自信:《枸杞賦》解密甯夏枸杞與中華文化一脈相承

杞字演變。

寫《枸杞賦》第二個目的:見證曆史 東西方交流使者

從漢朝開始,通過絲綢之路,枸杞被沿途各國奉為至寶,當地富裕的部落紛紛食用這種能夠滋補益壽的珍品。而今,更是被西方人追捧為珍品。《環球時報》2018年曾報道:“德國出現枸杞食品熱!”德國《焦點》周刊報道稱,随着德國人健康意識的加強,被稱為“水果中的國王”枸杞的銷售量在德國不斷上升,目前德國每年進口約5000萬歐元枸杞。枸杞甚至成為“網紅”食品,大量年輕網民在網絡上分享五花八門的枸杞創意食譜。

在《枸杞賦》裡,王振升用“禮樂華醫金玉帛,馳千年古道;青瓷綠茶紅枸杞,順萬裡海風。”表現枸杞作為珍貴禮品的重要性。舉例寫“青瓷綠茶紅枸杞”,三個産品三種顔色,青瓷是工藝品,綠茶是南方産品,紅枸杞是北方代表,這是已經深深印在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曆史長河中的見證。

文化自信:《枸杞賦》解密甯夏枸杞與中華文化一脈相承

王振升把《枸杞賦》知識産權捐獻給甯夏枸杞協會。

寫《枸杞賦》第三個目的:黃河文化形成的物化佐證 甯夏大地上人的精神寫照

“甯夏大地上有哪個産品這麼古老,有哪個産品知名度這麼高?枸杞不僅是個産品,還是唯一食藥兩用、沒有副作用的物品。枸杞配偶性很好,就是說可以和任何藥品搭配,‘配伍無忌,百搭和中!’”王振升文辭嚴謹準确,從枸杞的逆生性、先行性描寫,“此逆生者,花開無序,拔萃于萬物;果盛有季,絕類乎其品。浴烈日、忍旱渴,化葉為針;耐貧瘠、好拓荒,堿壤先行。杞之性,堪冰心。寒風作歌,自強不息無求索;荒砂為伍,厚德載物不居功。光華饋日月,千難磨一寵。”

“在貧瘠的土地上生長,幾乎沒有索取,卻給人類貢獻出紅紅火火的一生,這正如最早來到甯夏開發的先民,如枸杞一樣是先行者,某種意義上這是黃河文化形成的一個物化佐證,從枸杞身上就能看到甯夏人過去是如何奮鬥過來的,是甯夏大地上人的精神的寫照和升華。”王振升的言辭中透着滿滿的自豪感。

文化自信:《枸杞賦》解密甯夏枸杞與中華文化一脈相承

甯夏枸杞文化館展出的印本。

寫《枸杞賦》第四個目的:一個文化人的使命 分享枸杞的榮耀

王振升說,寫《枸杞賦》是自己人生莫大的榮幸和榮耀。“很早以前,我讀到清朝乾隆年間,時任中衛知縣的黃恩錫寫了一首詞,看了後印象深刻。這首詞叫《中衛竹枝詞》:六月枸杞樹樹紅,甯安藥果擅寰中。千錢一鬥矜時價,絕勝腴田歲早豐。感覺特别美,作者寫出了地點甯安,點明時間農曆六月,從這首詞,我開始慢慢了解甯夏枸杞。”王振升說:“從醞釀到寫完用時近5個月,千字左右,朗朗上口。前後修改不下一百遍,寫完後,我就把知識産權捐獻給甯夏枸杞協會,供社會免費使用。我覺得這是作為一個文化人的使命和責任,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和榮耀。(甯夏新聞網記者 蔣萍 文/圖/視訊)

附《枸杞賦》全文

作者:王振升

枸杞者,本草聖果也。紅紅火火感染五洲大地,圓圓潤潤滋佑四海蒼生。曆千秋不老,傳萬載興盛。

其源悠悠,文以化成。上帝之遺珍,王侯有偏愛;膳藥之翹楚,布衣多鐘情。王母飾杞墜,杞人枉憂天。杞字耀甲骨,中華同文明。考杞種之發祥,乃史前早有、華夏原生,神農始植、殷商圃紅。詩經頌,遺仙人之道;古文載,揚君子之風。

棘枸刺、莖杞條,故曰枸杞。凡上品者,必天地以采氣,紅日之聚精。賀蘭羅山扼群漠,黃河清水潤地靈。甯夏枸杞甲天下,貴在道地;道地枸杞貴中甯,獨此珍品。杞子初入《千金方》,藥效早載《山海經》。百草王者,衆杞入典之唯一 ;風物芳華,地标保護之孤種。至若信風花雨,壯夫揮汗地;而或朗日碧空,老幼忙摘星。覆地蓬勃村村碧,映天杞毯戶戶紅。念皇天厚眷兮,斯地有幸;占五寶之魁兮,嘉禾盛名。

“根莖與花實,收拾無棄物。”春葉天精草,夏花長生卉,秋果枸杞子,冬根地骨皮。卻老仙草,健藥馐珍。目益明,肝益護,寒益耐,熱益消,骨益堅,輕身益少,主五内之邪氣;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火可降,風濕可去,具十全之妙用。其功神妙,食藥雙雄。宜鮮啖、宜幹品,能浸酒、能湯烹。諺雲“是藥三分毒”,然則枸杞無副功。配伍無忌,百搭和中!

夫此逆生者,花開無序,拔萃于萬物;果盛有季,絕類乎其品。浴烈日、忍旱渴,化葉為針;耐貧瘠、好拓荒,堿壤先行。無欺黃蒿之孱弱,無附翠柳之柔情。不比胡楊之高韌,不慕沙棗之彌馨。王謝燕入尋常戶,休攀蟲草休妒參。杞之性,堪冰心。寒風作歌,自強不息無求索;荒砂為伍,厚德載物不居功。光華饋日月,千難磨一寵。

送下裡巴人之康健,和高山流水之雅韻。總以嘉禮饋贈,更達往來人情。馭汗血寶馬出塞外,乘雪域雄鷹越昆侖。中華瑰寶,伴蘇子卿牧節北海;東方聖果,助鄭三寶宣和西行。禮樂華醫金玉帛,馳千年古道;青瓷綠茶紅枸杞,順萬裡海風。貫看浩浩龍幡日邊過,更待悠悠駝鈴月畔聽。香料佐烹羊,天下珍奇,八寶蓋碗凝佳味;編鐘引羌笛,東杞西葡,賀蘭山下和高音。杞魂懷故土,茨端溢鄉情。

抵慢病、緩絕症,奇功新見;增活力、強免疫,其神綿榮。守根本,枝繁果碩;辟新途,品正神通。千金一鬥家家富,百帆争流歲歲豐。人勤茨傳久,德厚杞緣深。杞任在邦,乘一帶一路築夢;杞命在康,助華醫華藥複興。甲杞甯夏,健康世界。萬頃丹墜照塞上,無價紅寶無限程。

苟享此物,其健如松;苟伴此物,其歲如春;苟鐘此物,其運如金;苟珍此物,其勢如虹。

嗟夫,自古長生求無藥,唯我甯杞最延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