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魯木齊為什麼有段 “迪化” 史?

來源:易啟遊xinjiang

根據史料記載,今天的烏魯木齊區域在漢朝時期,屬于車師人(今吐魯番盆地)的居住地。到了三國時期,車師後國在那裡建城,名字叫做淤賴城。不過,民間管那裡叫做“優美的牧場”,如果用蒙語說就是烏魯木齊。

那麼,曆史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稱呼那裡為烏魯木齊呢?在敦煌發現的寫于公元925年的古和田塞國文書《使河西記》,是當時于阗李氏王朝派往河西沙州等地的使者所寫,該書中已有烏魯木齊的記載。

烏魯木齊為什麼有段 “迪化” 史?

車師遺迹

元朝的時候,烏魯木齊成為漠西蒙古和碩特部遊牧區。元朝滅亡後,和碩特部一部分留駐當地,一部分随固始汗去青藏高原,一部分和土爾扈特部去俄羅斯伏爾加河流域等地 。

烏魯木齊為什麼有段 “迪化” 史?

到了清朝,這裡由西蒙古之一的準噶爾汗國統治, 烏魯木齊在乾隆擊敗準噶爾汗國前隻是一片牧場的名字。乾隆平定準噶爾後,1758年,清軍為了駐兵屯田、适應人口增長及商業貿易的需要,先于在今南門外修築一座土城,城“周一裡五分,高一丈二尺”。位置就是今天的南關,這是烏魯木齊建城之始。

由于糧食連年豐收,而且和周邊哈薩克牧民的貿易比較順利,1763年,清軍在烏魯木齊修建兵房1200間,移入了1800多名攜帶家眷的官兵。乾隆又将舊土城向北擴充,達到周長五裡四分。這年的八月,烏魯木齊的土城加高加厚,竣工時,乾隆帝将擴充後的城池命名為“迪化”。乾隆十分擔心害怕失去這片土地,為了弱化當地居民的烏魯木齊影響, 更名為迪化城。迪化的意思也就是“開導教化”,乾隆皇帝希望用這個名字來維護自家的統治,寓意要“開導文明的風尚”,借此期望此地的人們從此有尊王服從之心,不再“反叛”,這是迪化城的由來。

1764年,巴裡坤提督帶着4000名攜帶家眷的士兵移駐烏魯木齊,是以清朝在原來的迪化舊城北修建了迪化新城。1767年建成後,北面的新城成為主城區,南面的舊城成為新城的南關廂,如今南門、大西門和北門仍是烏魯木齊重要的地名。

1876年,清軍擊敗阿古柏與白彥虎,重新占領迪化。1881年簽訂《中俄伊犁條約》後俄國歸還伊犁,此前新疆的政治中心——伊犁将軍府所在的惠遠城由于離邊界過近,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理優勢。1884年新疆建省後,清朝選擇了更具有新疆中心位置的迪化作為省城。1886年,清朝将原有的迪化城與修建于1825年的新滿城合二為一,建成省城,近代烏魯木齊的城市形态由此定型。

晚清民國,南關是迪化城最繁華,商業最集中的地區。當年這裡有從天津來的商号八大家,從陝西來的千裡挑貨人,從俄國來的跨國商人,以及從喀什噶爾、伊甯等新疆各地前來做生意的商販。

當時迪化城南梢門外有一座木橋,被稱為“頭道橋”,沿着南關大街再往南走有另外一座木橋,按順序被稱為“二道橋”。二道橋作為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吸引了許多商販在周邊聚居。

烏魯木齊為什麼有段 “迪化” 史?

烏魯木齊街景

1895年,清朝同意俄國駐吐魯番的領事館改設于迪化,并準許俄國在迪化建設商貿圈。1896年,中俄簽訂《劃定烏魯木齊領署及貿易位址條約》,将南關外三道橋到四道橋之間的地區劃作俄國貿易圈。

俄國商貿圈的建立,進一步推動了南關的發展。南關的俄羅斯、塔塔爾商人越來越多。1924年,民國政府在俄國商貿圈的基礎上設立了“迪化商埠”,進一步擴大了商業區的範圍。

雖然俄國商埠有四至範圍,但蘇俄商人并不嚴格遵守,他們往往會選擇更加熱鬧的二道橋一代經營店鋪,這使得二道橋更加繁榮。

烏魯木齊為什麼有段 “迪化” 史?

1954年,容易引發“教化”歧義的“迪化”作為城市名稱被棄用,重新改回烏魯木齊;同時撤銷綏遠省,并入内蒙古自治區,将“歸綏”改為“呼和浩特”。1986年,國務院釋出的《地名管理條例》指出:地名的命名要“有利于人民團結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尊重當地群衆的願望,與有關各方協商一緻”。

烏魯木齊為什麼有段 “迪化” 史?

烏魯木齊簡史

1757年清政府為徹底平定準噶爾叛亂,在現烏魯木齊九家灣一帶築壘屯兵,并将此地定名為“烏魯木齊”。

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為适應人口增長、屯墾及商業貿易的需要,清軍先于在今南門外修築一座土城,城“周一裡五分,高一丈二尺”,此為烏魯木齊城池的雛形。

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又将舊土城向北擴充,達到周長五裡四分。竣工時,乾隆帝将擴充後的城池命名為“迪化”。

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烏魯木齊同知改為迪化州知州,改烏魯木齊參贊大臣為烏魯木齊都統。

1884年(光緒十年),新疆設定行省,以迪化為省會。從此迪化成為新疆的政治中心。翌年,升迪化直隸州為迪化府。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

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複使用原名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為什麼有段 “迪化” 史?

【迪化紅山寺廟建築群】清朝乾隆年間,烏魯木齊的地方官員先後在山上、山下,陸續修建了玉皇廟、大佛寺、地藏府等廟宇。此後,又分别在紅山山頂與雅瑪裡克山山頂建造了鎮龍寶塔。解放之前,此地已是一片荒涼。現此地已建成公園。

烏魯木齊為什麼有段 “迪化” 史?

【迪化建築】清朝光緒十一年(1885年),迪化直隸州升為迪化府,并增設烏魯木齊、迪化縣為附郭首縣。次年,迪化與鞏甯雙城城合一。迪化府管轄迪化、烏魯木齊、奇台、昌吉、阜康、綏來六縣。民國二年(1913年),撤府、保留迪化縣。

烏魯木齊為什麼有段 “迪化” 史?

【迪化新疆機器局】清朝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饒應祺(1837年-1903年,時任甘肅新疆巡撫)購買槍彈機器,在迪化城南三屯碑成立了新疆機器局。次年,機器局遷至迪化水磨溝。此時的機器局有數十名勞工,機器裝置十餘台。清朝滅亡前,新疆機器局主要生産槍彈(8.1毫米毛瑟)、鑄造錢币、還生産梭标等冷兵器。民國十九年(1930年),新疆機器局改建為迪化兵工廠(後為新疆兵工廠);可以生産手榴彈、子彈及迫擊炮彈等。

烏魯木齊為什麼有段 “迪化” 史?

【迪化鑒湖】古時的今人民公園,是一片被稱作樹窩子的雜樹林;林内有蘆葦小湖泊。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此地為官員們的休憩之所。清朝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被流放的張蔭桓(原戶部左侍郎)捐建鑒湖亭。民國後,鑒湖成為開放的公園。

支援一下小編,請下方點贊、點和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