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家族嫡優于庶,子優于女,疑問來了:嫡女和庶子誰地位更高?

在古代宗法制下,家族中長幼有分,嫡庶有别。嫡指的是家中正室所生的孩子,庶指的是家中妾室以及其他門房所生的孩子。一般來說嫡的地位是高于庶的,那麼問題來了,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嫡女和庶子誰的地位高呢?

古代家族嫡優于庶,子優于女,疑問來了:嫡女和庶子誰地位更高?

嫡庶

前面也解釋道,嫡是指正室所生的孩子,庶是指妾室和外室生的孩子。古代宗法制,等級森嚴,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不過如此,古人最看重長幼尊卑,身份地位的區分,家族中也是嫡長為尊,庶幼為卑。

嫡庶之分在名門望族與皇室貴族之間尤為明顯,比如自古就有的嫡長子繼承制,家裡面的爵位世襲,皇位繼承人優先考慮的就是正室所生的第一個孩子,在權利方面,自然是嫡長子所享有的權利更大。

而庶子的地位則相對來說低微許多,因為母親是家中妾室,且給家裡帶來的利益沒有那麼高,是以一個庶子想要得到家族中的重用,要麼母親格外受寵,要麼就是自身才幹十分出衆。

古代家族嫡優于庶,子優于女,疑問來了:嫡女和庶子誰地位更高?

古代的婚嫁講求一個門當戶對,門第聲望越高的家族越看重女方的家族,世家大族會通過聯姻來鞏固自身的地位,這也說明了在古代為什麼在一些地區,某些名門望族久盛不衰的原因。也正是因為正室娘家實力雄厚,是以賦予嫡出的孩子權利很大。

古代男子在娶妾室方面,就不會那麼看重門第,往往娶的是一些家中婢女或者是一些尋常人家的女子,女方在身份方面就與正室有着天壤之别,是以在權位上能幫到孩子的地方少之又少,是以庶出的地位是十分低微的。

嫡女庶子

衆所周知,古代女性的地位是遠低于男性的,那麼嫡女和庶子誰的地位更高呢?答案很簡單,嫡女的家庭地位更高。

古代家族嫡優于庶,子優于女,疑問來了:嫡女和庶子誰地位更高?

重點是,家庭地位更高。在家族中,嫡出的身份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從出生起,嫡女的吃穿用度都高于庶子,然而這僅僅是家庭地位高而已。

在家産的繼承下,嫡女是完全沒有繼承權的,古時候宗族十分看重家族的傳承,女孩子是沒有繼承權的,因為她們成年後是要嫁給外姓,就不算宗族的人了。如果正室沒有生育一個兒子,那麼她就有權利在庶出的兒子中挑選出一個德才兼備的,作為家族的繼承人。

再有就是男權社會的大背景下,男子是可以通過科舉入仕為官的,就算是庶子,經過自身不懈的努力,考取功名,光耀門楣,手中的權利和勢力也是遠高于嫡女的。

古代家族嫡優于庶,子優于女,疑問來了:嫡女和庶子誰地位更高?

女子沒有考取功名的權力,就算家中對嫡女很是偏愛,将她培養得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通,但是最終她的結局也是被家族拿來鞏固勢力,聯姻。

嫡女和庶子的根本差別就在于家族的繼承資格,單就這樣來說,嫡女的地位是低于庶子的。

那麼庶女呢?她的境遇和嫡女比起來簡直糟糕得不要太多。家庭地位不用說了,自然是最低的,在出嫁的時的嫁妝和陣仗上面和嫡女更是沒法相提并論。甚至在有些情況下,庶女會被當作嫡女的陪嫁,一起嫁給男方。

繼承

自古以來就是男子繼承家族的财産,嫡長子繼承制到了明朝有了很大的變化,明代更加注重長幼之分,在那時流行的是長房繼承制,這個制度主要是用來解決外戚專政的問題,比如明光宗在位一個月就駕崩了,然後由庶出的朱由校即位,七年後他因吃丹藥而亡,他去世後沒有子嗣可以繼承皇位,最後依照兄終弟及的原則由弟弟中年齡最大的朱由檢上位。

古代家族嫡優于庶,子優于女,疑問來了:嫡女和庶子誰地位更高?

皇室庶子都可以登大統,而嫡女不可以,這也說明,在特定的條件下有繼承權的,地位才是值得肯定的,縱使一開始嫡女的家庭地位比庶子高,一旦開始有繼承權的配置設定,嫡女,身為女子的天然弱勢就顯現出來,沒有繼承權的她們大多數淪為權力的棋子。

結語

在普通老百姓家中,嫡庶之分倒沒有那麼明确,在王侯貴胄中,嫡庶分别明确,家族地位越高,嫡庶之分越明确,嫡女的家庭地位也是很高的,當然僅僅是家庭地位罷了,出閣之後,家庭地位是不如庶子的。

古代家族嫡優于庶,子優于女,疑問來了:嫡女和庶子誰地位更高?

不管是嫡出還是庶出,生于貴族,命運都由不得自己,個人婚姻還是思想觀念,在古代社會,沒有一個人是真正的高貴與卑賤。都是籠罩在“男尊女卑”觀念中的可憐人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