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家族嫡优于庶,子优于女,疑问来了:嫡女和庶子谁地位更高?

在古代宗法制下,家族中长幼有分,嫡庶有别。嫡指的是家中正室所生的孩子,庶指的是家中妾室以及其他门房所生的孩子。一般来说嫡的地位是高于庶的,那么问题来了,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嫡女和庶子谁的地位高呢?

古代家族嫡优于庶,子优于女,疑问来了:嫡女和庶子谁地位更高?

嫡庶

前面也解释道,嫡是指正室所生的孩子,庶是指妾室和外室生的孩子。古代宗法制,等级森严,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不过如此,古人最看重长幼尊卑,身份地位的区分,家族中也是嫡长为尊,庶幼为卑。

嫡庶之分在名门望族与皇室贵族之间尤为明显,比如自古就有的嫡长子继承制,家里面的爵位世袭,皇位继承人优先考虑的就是正室所生的第一个孩子,在权利方面,自然是嫡长子所享有的权利更大。

而庶子的地位则相对来说低微许多,因为母亲是家中妾室,且给家里带来的利益没有那么高,所以一个庶子想要得到家族中的重用,要么母亲格外受宠,要么就是自身才干十分出众。

古代家族嫡优于庶,子优于女,疑问来了:嫡女和庶子谁地位更高?

古代的婚嫁讲求一个门当户对,门第声望越高的家族越看重女方的家族,世家大族会通过联姻来巩固自身的地位,这也说明了在古代为什么在一些地区,某些名门望族久盛不衰的原因。也正是因为正室娘家实力雄厚,所以赋予嫡出的孩子权利很大。

古代男子在娶妾室方面,就不会那么看重门第,往往娶的是一些家中婢女或者是一些寻常人家的女子,女方在身份方面就与正室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在权位上能帮到孩子的地方少之又少,因此庶出的地位是十分低微的。

嫡女庶子

众所周知,古代女性的地位是远低于男性的,那么嫡女和庶子谁的地位更高呢?答案很简单,嫡女的家庭地位更高。

古代家族嫡优于庶,子优于女,疑问来了:嫡女和庶子谁地位更高?

重点是,家庭地位更高。在家族中,嫡出的身份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从出生起,嫡女的吃穿用度都高于庶子,然而这仅仅是家庭地位高而已。

在家产的继承下,嫡女是完全没有继承权的,古时候宗族十分看重家族的传承,女孩子是没有继承权的,因为她们成年后是要嫁给外姓,就不算宗族的人了。如果正室没有生育一个儿子,那么她就有权利在庶出的儿子中挑选出一个德才兼备的,作为家族的继承人。

再有就是男权社会的大背景下,男子是可以通过科举入仕为官的,就算是庶子,经过自身不懈的努力,考取功名,光耀门楣,手中的权利和势力也是远高于嫡女的。

古代家族嫡优于庶,子优于女,疑问来了:嫡女和庶子谁地位更高?

女子没有考取功名的权力,就算家中对嫡女很是偏爱,将她培养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通,但是最终她的结局也是被家族拿来巩固势力,联姻。

嫡女和庶子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家族的继承资格,单就这样来说,嫡女的地位是低于庶子的。

那么庶女呢?她的境遇和嫡女比起来简直糟糕得不要太多。家庭地位不用说了,自然是最低的,在出嫁的时的嫁妆和阵仗上面和嫡女更是没法相提并论。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庶女会被当作嫡女的陪嫁,一起嫁给男方。

继承

自古以来就是男子继承家族的财产,嫡长子继承制到了明朝有了很大的变化,明代更加注重长幼之分,在那时流行的是长房继承制,这个制度主要是用来解决外戚专政的问题,比如明光宗在位一个月就驾崩了,然后由庶出的朱由校即位,七年后他因吃丹药而亡,他去世后没有子嗣可以继承皇位,最后依照兄终弟及的原则由弟弟中年龄最大的朱由检上位。

古代家族嫡优于庶,子优于女,疑问来了:嫡女和庶子谁地位更高?

皇室庶子都可以登大统,而嫡女不可以,这也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有继承权的,地位才是值得肯定的,纵使一开始嫡女的家庭地位比庶子高,一旦开始有继承权的分配,嫡女,身为女子的天然弱势就显现出来,没有继承权的她们大多数沦为权力的棋子。

结语

在普通老百姓家中,嫡庶之分倒没有那么明确,在王侯贵胄中,嫡庶分别明确,家族地位越高,嫡庶之分越明确,嫡女的家庭地位也是很高的,当然仅仅是家庭地位罢了,出阁之后,家庭地位是不如庶子的。

古代家族嫡优于庶,子优于女,疑问来了:嫡女和庶子谁地位更高?

不管是嫡出还是庶出,生于贵族,命运都由不得自己,个人婚姻还是思想观念,在古代社会,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高贵与卑贱。都是笼罩在“男尊女卑”观念中的可怜人罢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