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蜀漢阿鬥當真“扶不起”?

人常言“扶不起的阿鬥”是指為人軟弱無能,通俗講為爛泥扶不上牆。可是劉禅當皇帝在位40年,當真毫無能力嗎?是臣子的光輝太過耀眼,還是劉禅本就不夠閃耀。筆者從一個中庸的角度來解剖一下他的生平,僅代表個人觀點。

蜀漢阿鬥當真“扶不起”?

扶不起來的阿鬥?

劉禅,小名阿鬥,其出生時其母甘夫人曾夢見北鬥星被其吞入,夢醒後産下劉禅,因其是嫡長子,劉備對其疼愛無比,後又起名為禅,而之前假子寇封,改名為劉封,是以封、禅二字又蘊含其野心。劉禅幼年多難,跟随父親劉備在外闖蕩打拼十幾年,吃過苦、念過書。長坂坡處被趙雲七進七出救出;孫夫子回東吳時将其帶走,途中又被趙雲截江救阿鬥。

蜀漢阿鬥當真“扶不起”?

長坂坡之戰

劉禅幼年拜讀伊籍門下學習《左傳》,伊籍乃當時著名辯士,後拜讀于秦宓名下,學習文史,秦宓也是當時著名辯士,後跟數位大臣學習治國理政之法,無一不是蜀漢的棟梁。諸葛亮曾說過:“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由此可見劉禅至少是一個較為聰慧的人,性格仁慈博愛,但是毫無猜險之性。

蜀漢阿鬥當真“扶不起”?

趙雲救阿鬥

成年後,在劉備的庇護下,國之大事皆無煩憂,是以度過完整的童年。可劉備去世後,阿鬥便沒了依靠。試問之,讀者們能在十七歲時做出的決定完全正确嗎?讀者們那時又能有深厚的城府嗎?讀者們又能摒棄雜念,安心處理國之政事嗎?反正筆者做不到,筆者十七八歲時,還是以電腦遊戲為主呢。

人嘛,總是要成長的,好在劉備去世前、後,給了劉禅一個很好的底子。劉備生前處決了有些野心的劉封,使其遺業歸于阿鬥一人手中;将張飛之女嫁給阿鬥,給阿鬥一個軍權背景、政治背景;敲打諸葛亮,使其甘心輔佐,政務多多幫襯,并讓阿鬥認其為相夫,留下了諸多猛将,雖然夷陵之戰蜀國精銳損失殆盡,但還是有一幫老臣輔佐。

劉備死後,劉禅放權于諸葛亮,事無大小,皆定于諸葛亮。諸葛亮作為丞相,本就是百官之首,先得國政大權,開府儀同三司,後在張飛死後,盡收軍政大權,而後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筆者插一句,年少輕狂的我們總是想要挑戰天空的底線,卻叛逆到連翅膀都沒有地匍匐在地面。那個年紀筆者可以了解,身為一國皇帝,手上無權着實令人郁悶。記得孫權在繼位後,周瑜仍然自作主張擅自動用軍權,惹得孫權大聲呵斥:“這江東到底你是主,還是我是主”?周瑜聽後心驚膽戰。可惜阿鬥沒有這種底氣和能力!而在那個年紀,人最應該做的就是要學習成長!

得到諸葛亮輔佐時,阿鬥沉溺宮中,不理政事,或許是性格執拗了些。皇權和相權的沖突開始變局,在這時相權達到了頂峰。諸葛亮任人唯親,重用身邊人,把控朝廷上下(描述毫無它意)。阿鬥沒有權力,但是我相信他會心存怨恨的,他渴望權力,人對于權力的欲望是無窮大的。無他,他本是皇帝,心中無城府,天真又愛玩。

人都是有兩面性的,一面行不通時,備受打擊;一旦行得通時,便放縱自己。這時阿鬥肯定隻想做一個守成之君。阿鬥對待百姓極好,不克扣,到處開發蠻夷之地,充實國庫、糧倉。鄧艾攻成都時,從他打開成都城門那刻起,他仿佛心中就沒有了天下,全城百姓則驚悸痛苦,足以看出其對百姓之好。

劉禅在位40年間,蜀漢沒有發生任何内亂,這在中國曆代王朝中已屬少見。曹魏大将當中,常有叛國投敵的,但我們很難在蜀漢文武官員中找到叛國者,也未見蜀漢百姓因饑荒而暴動。不可否認,臣子做得好,但是劉禅絕對有一筆功勞。在接到魏延謀反的報告時,劉禅馬上質問道:“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楊儀等衆,何故燒絕棧道?”他雖然沒去前線,但他有判斷力。魏延死後,他堅持實事求是,沒有對魏延一概否定:“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椁葬之。由此可見,劉禅并不一無是處。

劉禅在諸葛亮執政期間,一直毫無建樹,不排除諸葛亮事俱躬親,沒有給阿鬥一個良好的鍛煉條件。當然諸葛亮也經常指點、批評阿鬥,可是阿鬥會不會正确地想,隻有曆史知道了。

在諸葛亮病逝後,阿鬥接受了這沉重的一切,獨自應對困難。他聽信了諸葛亮的遺言,重用接替諸葛亮的蔣琬、費祎、董允等,可是諸葛亮執政期間并沒有培養一些後備人才,導緻蜀國後期人才凋零(與人才選用制度有關),以緻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可是少年不再是少年,他的治理水準和政治眼光提高了一些,但是相對于曹帝和吳帝來說卻差了一些,而且蜀國偏安一隅,經濟實力本不如魏國,還重用黃皓、陳袛,間接地導緻了蜀國每日愈下。筆者認為阿鬥在諸葛亮病逝後突然沒了主心骨後,壓力大導緻了聽信奸人,忘言沉醉了。總結:沒人可以商量、沒人可以重用、沒人指點确實容易走歪路。

蜀漢阿鬥當真“扶不起”?

諸葛亮像

至于此間樂不思蜀,我個人認為他是出于自保。至于千古的罵名,長久堆積于洛陽城下,人傳人,好不荒唐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蜀漢阿鬥當真“扶不起”?

滾滾長江東逝水

筆者認為阿鬥并不是一無用處,是蜀國的底子決定了蜀國的施政模式;是劉備的托孤決定了,決定軍政大權誰人的控制;是時代決定了蜀國和吳國的滅亡;同樣,是性格和環境決定了劉禅的成長。

千古的罵名,無人為其正名!尤見當年洛陽城中,司馬文王言道:“想不到劉禅竟糊塗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活到這時,也不能輔佐,何況是姜維呢!”衆人放言大笑,後主假笑。

此篇文章為原創,喜歡請點贊關注哦,也可以留言交流哦~~每天一更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