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才是真正的日俘,跟抗戰劇截然不同,成為俘虜依然面露兇光

導語:自從人類社會産生的那一刻開始,一直在上演着弱肉強食,無論是封建時期的諸侯國之間的兼并,還是到了中國近代史時期的列強入侵都在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如果想要不落後的話,必須要用武力武裝自己。

中國的近代史與其說是屈辱的,不如說它是悲痛的,是慘烈的,很多的革命人士他們來自于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甚至于不同的年齡,但是他們主動地承擔起了責任,勇敢的反抗,正是在大家同仇敵忾,衆志成城的努力下,我們才打赢了這場反侵略,反封建的戰争。

這才是真正的日俘,跟抗戰劇截然不同,成為俘虜依然面露兇光

如今,随着多媒體的介入,一些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也陸續地走進了千家萬戶,而在電視劇中,我們總是會看到在抗日戰争期間被俘虜的日軍是唯唯諾諾的,但是這并不是真實的,他們根據曾經所遺留下來的照片,我們可以得知他們在被俘虜的時候,仍然面露兇光。

由于中國近代史時期國力衰弱,而自從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得到飛速的發展,由于日本的國土面積狹小,他們對于資源極度渴望以及當時國際社會正處于戰亂時期,是以無形當中助長了日本的侵略别的國家的野心。在滿清朝廷末期甲午海戰,日本就已經與滿清朝廷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自此之後,日本從中國掠奪了大量的資源和物資,這個無形當中助長了他們的氣焰,是以日後日軍在發動全面侵華戰争之後,甚至于還妄言三個月滅亡中國。

這才是真正的日俘,跟抗戰劇截然不同,成為俘虜依然面露兇光

為了完成他的侵略野心,他甚至于将侵略戰争上升到了國家政策的高度,并且還在國内大肆美化自己的行為,他們稱這場侵略戰争為聖戰。日軍在中國所發動的侵略戰争,在他們的口中稱為是在解救苦難的中國人。這也導緻了日本國内很多不明就裡的群眾被政府洗腦,在很多日軍的心目中,他們認為自己在做一件高尚而又神聖的事情。無論他們在中國做下了多麼可恥又卑劣的行徑,在他們的心目中始終認定這一切都是為天皇服務,是他們的光榮。

這才是真正的日俘,跟抗戰劇截然不同,成為俘虜依然面露兇光

自從日本開始對外侵略和擴張之後,一直到抗日戰争結束,我們與日本侵略者鬥争了14年。在戰争進入後期的時候,日本為了保證戰鬥力,在全國範圍内征兵,甚至還征收女兵。可是在日軍投入了如此大的兵力的情況下,在抗戰結束之後,戰場上一共俘虜的日軍9708人。看到這一資料,我相信很多人會認為是我們的戰鬥力太弱,而日軍太強,是以我們才俘虜了少量的抗戰日軍,其實并不是這樣子的。

這才是真正的日俘,跟抗戰劇截然不同,成為俘虜依然面露兇光

日本政府在發動這場戰争的時候,就已經在思想上對上戰場的士兵進行了統治。在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下,讓很多的人盲目地遵從天皇,而且他們對于殺戮和鮮血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每一次看到無辜人的血液的時候,都會讓他們興奮,血液沸騰。

同時為了強化軍國主義思想,日本政府還出台了戰陣訓。短短3000字,卻始終在強調軍人必須要服從,而且要死命的效忠,在這種高強度的思想教育下,讓很多的日軍非常排斥被俘虜。

這才是真正的日俘,跟抗戰劇截然不同,成為俘虜依然面露兇光

在戰場上的日軍表現得非常瘋狂,甚至于在彈盡糧絕的時候,他們仍然鐵了心要繼續戰鬥下去,是以也導緻了在這場戰争中,被俘虜的日軍非常少。而在抗戰期間的老照片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被俘虜的日軍仍然是面露兇光,其實這才是他們原本的模樣。内心險惡,自然面目猙獰。

這才是真正的日俘,跟抗戰劇截然不同,成為俘虜依然面露兇光

盡管兩個民族之間有着血海深仇,同時我們也非常痛恨侵略者,可是根據《日内瓦公約》,也必須要優待戰俘。也有一部分被俘虜的日軍,他們受到了中國軍民的影響,漸漸地看清楚了日本政府所刻畫的聖戰的真實樣貌。是以很多的日軍選擇主動放下武器,甚至于還加入了共産黨,為中國的抗戰事業做着貢獻,其代表人物有宮川英勇。

這才是真正的日俘,跟抗戰劇截然不同,成為俘虜依然面露兇光

總結:很多的電視劇所呈現的人物角色都是被美化的,如果真的想要了解那一段血腥的曆史的話,還是要通過相關的書籍。盡管那一段曆史已經過去,但是我們不可以忘記曾經在中華大路上硝煙彌漫,鮮紅的鮮血仍然在刺痛着我們的眼睛,這一切都在要求我們必須要強大,隻有祖國強大了之後,我們才不會成為待宰羔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