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都喜歡用時勢造英雄來贊美那些生逢亂世的好漢,可是誰又知道,
如果有得選擇,誰不想子孫滿堂,誰不想頤養天年,順順利利地走完這一生?

現實往往把這些擊得粉碎,但即便如此,世上有再多不平事,也終有一些勇敢的人站出來,
他們不去想自身的安危,不去想自己的家庭,也不去想自己的未來,隻是義無反顧地去做了,為幼輩掃除一切障礙。
而李大钊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他舍小家為大家,他舍棄自己生命也要喚醒那些麻木的群眾,盡管一個人勢單力薄,但他永懷希望,認定那個美好的中國會到來。
一、李大钊先生有救國救民的宏願
李大钊老家在河北樂亭,得益于祖父的教導,他從小就很喜歡讀書,
是以他很有儒人的風雅。
長大後,他在永平府中學和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就讀,在學校裡,他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見識到了社會百态,清政府的腐敗,群眾的艱難求生,這一幕幕讓他十分的氣憤和痛苦,
于是,他萌生了為國奔走為生民立命的想法
。
之後,他離開了自己的妻子,來到了日本學習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直到接觸了馬克思主義思想,
他才深深地感覺到也許國家有救了,群眾有救了。
于是,一回到國内,他就把自己滿腔的知識應用在實際上,與胡适、
陳獨秀等人一起倡導新文化運動,企圖解放群眾的思想
他深刻地知道這事不是一蹴而就,隻能一步步來,于是,為了讓群眾了解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他先後寫下了《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著作。
這隻是其中一小步,效果并不明顯,是以,為了喚醒更多的麻木的國民,
他與陳獨秀、王盡美、董必武等人打算成立中國共産黨
,于是,中國共産黨在幾人的組織下艱難成立了。
之後,為了聯合國内勢力,一緻對外,李大钊先生還拜見了孫中山先生,表達了自己的意願。孫中山先生同意了,但在執行的過程中,由于李大钊先生身份敏感,被軍閥盯上了,不久便
被奉系軍閥張作霖逮捕了。
二、李大钊先生被逮捕殺害時,毫無怯意
當時,李大钊先生屬于知識分子,思想先進,且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北大教授,
他本可以平平安安地過完這一生
。但是,他看到了民不聊生,看到了國家動亂,他做不到熟視無睹,
他願意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付出自己的所有。
李大钊先生被捕後,很多人都義憤填膺,甚至還召開了很多次會議,
商讨如何将他救出來
。但當時國内形勢非常緊張,救一個人不是那麼容易的,李大钊先生想了許多,還是不願意讓他們冒險。
更何況,他認為,如果他的死能喚醒那些麻木的群眾,
那麼他的死就是價值有意義的,死得其所,這是他心中的堅持。
李大钊先生笃定地認為,
無産階級一定能夠戰勝封建秩序,隻要革命還在,那麼,這一切隻是時間問題,他希望所有人與他一道努力,見證奇迹的出現,見證那個美好的明天。
他始終堅信着,即使在獄中,他都沒有放棄過這一份信念。
為了保全共産主義,保護革命,即使被打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他都沒有供出其餘的共産黨員。
這一份勇氣,這一份堅韌,這一份甯死不屈的氣魄,令人敬畏。
被逮捕絞刑的除了李大钊先生,
還有其餘的19名革命者
。這19名革命者大部分是學生,1名是女生,其餘18名是男生,
他們是被公開處以極刑的,雙手被吊着,渾身沒有一處完好,之前被嚴刑拷打時流的鮮血已經幹涸。他們死前目光憤怒,打罵狗賊,無畏無懼,死後極其慘烈。
與19名革命者的死法略有不同的是,李大钊先生是被秘密處死的,
他死前沒戴眼鏡,挺直腰闆,臉上毫無懼色、鎮定自若。
他死前的這一幕,被劊子手拍下了,劊子手本想取笑,但在看到李大钊先生的照片時,他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這哪裡是貪生怕死,這哪裡是拼命求饒,這分明就是蔑視,分明就是不将他們放在眼裡。
如果張作霖看到,也許會氣到發狂,但也許不會,他隻會恍惚良久,然後感慨一下而已。
三、回憶中的國士無雙,國士雄風
這才是國士無雙!這才是國士雄風。據記載,李大钊先生1927年犧牲,犧牲時他才38歲。
他年輕時,曾經站在演講台上
,或激情飛揚,或義憤填膺,或感人肺腑地發表自己的想法。
他引經據典,旁征博引,課講得幽默生動,很多學生都很喜歡他,他知識淵博,
恨不得把自己所知的傾囊相授
。這就是他,在自己的領域内所知甚多的他。
除此之外,李大钊先生治學非常嚴謹,
常常為了研究一個課題,查閱典籍,深入調查,做到事無巨細,高度還原
。他不會囫囵吞棗,淺嘗辄止,他要做的就是詳實真切。
事實上,他也真的做到了,很多同僚都十分佩服他的工作作風與處事态度。
在工作中,他似乎是個高不可攀的嚴肅學者,但在生活中,他也有溫情的一面。
他與他的妻子趙紉蘭十分恩愛,妻子雖然比他大8歲,沒有讀過書,是個很傳統的中國女性,但她勤勞善良,非常支援丈夫的工作。
有時候,為了幫助丈夫,省吃儉用,努力籌錢給丈夫做革命事業。而她自己,則一個人拉扯孩子,從沒有抱怨過一句。
兩人互相了解,互相幫助,實為一對賢伉俪。
他們平時還會像小情侶似的,做些浪漫的事,隻是他們之間浪漫的事是去田裡,和那些群眾一起種田。
李大钊先生從沒有嫌棄過普通的群眾,對普通的群眾相當的熱情,自己家本就支出困難,
他還會拿出一部分接濟他們
。群眾也很敬佩這樣一位和藹可親的先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深刻地知道,中國的群眾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中國的群眾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隻是令人悲傷的是,
在李大钊先生為着中國革命積極奔走時,病魔奪走了他的女兒鐘華的生命
。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哀,讓李大钊先生像是一下子老了好幾歲,但他留給自己女兒的悲痛時間并沒有多少,因為他還有許許多多的群眾。
他隻能徑自振作起來,安慰自己的妻子,跟她分析當下的形勢,希望她好好照顧自己。
妻子雖然傷心難過,但也明白丈夫說得對,她了解他,也支援他的事業
。李大钊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心懷天下。
他的時間是屬于全中國人民的,
他舍棄了小家,成全了大家
他經常寫信寫書安慰那些看不到希望的人,讓他們不要放棄,讓他們始終相信自己,相信中國,相信苦難的日子總會過去的,
相信美好的日子總會到來
在《青春》的寄語裡,
就有李大钊先生對革命青年的期望
,有他殷切的懇求,還有他對青年的諄諄教誨,有他為革命而積極努力的行動,
更有他希望中國解放人民幸福的宏願
這是李大钊的生前事迹,屬于他妻子的回憶,
屬于那個年代的革命青年的回憶
,屬于無數共産黨員的回憶,更是屬于無數群眾的回憶,而現在,
他是我們的回憶
李大钊先生已經犧牲了,他犧牲在軍閥的刀下,犧牲在那些可惡的敵人面前,
犧牲在我們無數為他肅然起敬的中國人民面前
。但他雖死猶生,他的精神長存,
他将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結語
包括李大钊在内的革命者為了中國付出了鮮血,付出了生命,才有了如今的中國。而現在,也正
是因為有了無數懷揣着家國情懷的仁人志士投身建設,奉獻自己,才有了中國如今的盛世。
我們的世界不和平,我們的祖國還沒有足夠的強大,我們的社會還有許多的不公平,但事在人為。隻要我們人人都規範自己,
嚴格要求自己,願意為了祖國的強大而去努力,那麼總有一天,你想要的中國必定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