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臨朐印記】馮恩昌: 聽琴與寫詩

聽琴與寫詩

作者 | 馮恩昌

我是一個詩歌愛好者,也是一個平劇愛好者。不但愛看平劇,還特别愛看愛聽拉琴。我年輕教學時曾學拉京胡,後來進城工作沒時間了,慢慢遺忘了。不過,仍然十分迷戀平劇,一有空就看,還很在意聽平劇的音韻起伏之聲。進入老年,有了空閑時間,就每天都看平劇,《白蛇傳》《柳蔭記》《龍鳳呈祥》《空城計》等,不知看過多少遍了,演的什麼故事能說上來,胡琴拉的什麼曲譜也能大體清楚。特别感興趣的是京胡的清美之聲,我一直感到神秘,一隻竹筒一根竹竿,結合在一起,纏上琴弦,就能拉出千般美妙的音韻,讓人進入神仙的境界,感受人間的苦辣酸甜生活,其他叢林般的樂器群體,都超越不了小小一琴震動人心之聲音。

琴聲的清新音韻,一進入我的心靈,就會産生人的仙境生活,寫詩的激情伴随着也來了。故,在我的晚年生活中,聽着琴聲寫小詩,詩與琴聲融合一起,誕生出最新鮮的韻律。我寫的許多小詩,是那柔柔的琴聲,揉進我的耳朵,滲進大腦的銀屏,生出大自燃的天籁之景之聲。常常激越的琴聲,化作河溪的澎湃之聲,松海的雲濤之聲,瀑布的轟鳴之聲。操琴手的平靜心情,緩緩地清美琴聲,會生出和平的舒緩的心境。我寫過這樣一首小詩:

老農聽溪

老農 歇涼

在溪橋上鋪下草簾子

噙着煙袋卷卧而睡

漸漸進入夢鄉了

依然聆聽溪水彈奏小曲

沉醉于小溪送來的莊稼氣味

這是柔柔的琴聲,淡淡的琴聲,化作我的小詩之韻,寫出來的。

【臨朐印記】馮恩昌: 聽琴與寫詩

聽中國京胡大師們拉琴,受到寫詩出新的巧妙啟發,我仔細觀察到,這琴聲從琴手心靈中發出的感情,通過身姿表演式的搖動,從弦上迸發出琴韻,故而琴拉得特别好。把音符美妙,生活藝術的格調,都能準确地表達出來。這琴聲,是第一縷春風吹拂,第一場春雨噴灑,是轟雷濺雪之音,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寫詩,如果同拉琴一樣,也會寫得好上加好。我寫過這樣一首小詩:

葫蘆藤

一根綠色藤兒

把人間樂曲彈動

老農在棚架下聽了一輩子

頤養成一個百歲老翁

葫蘆藤也是琴弦,彈的也是人間生活情曲,人在農家小院過甜美日子,自會百歲長壽。這首詩,琴聲和詩韻融合的好,我認為是精妙小詩。

【臨朐印記】馮恩昌: 聽琴與寫詩

馮恩昌,1937年生于山東臨朐。曾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聯主席,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山東散文學會理事、中國鄉土詩人協會常務理事,全國田園派著名詩人、作家,“農家小院派”代表,被譽為東方詩神。作品多次在國内外獲獎,曾獲亞太地區民間文藝最高獎“金飛鷹獎”終身成就榮譽稱号,被評為世界文化名人、國家一級藝術家稱号,馮惟敏傳說傳承人,已出版文學專著23部,《糖葫蘆》《故鄉蟬歌》,選入全國全日制中學閱讀課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