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临朐印记】冯恩昌: 听琴与写诗

听琴与写诗

作者 | 冯恩昌

我是一个诗歌爱好者,也是一个京剧爱好者。不但爱看京剧,还特别爱看爱听拉琴。我年轻教学时曾学拉京胡,后来进城工作没时间了,慢慢遗忘了。不过,仍然十分迷恋京剧,一有空就看,还很在意听京剧的音韵起伏之声。进入老年,有了空闲时间,就每天都看京剧,《白蛇传》《柳荫记》《龙凤呈祥》《空城计》等,不知看过多少遍了,演的什么故事能说上来,胡琴拉的什么曲谱也能大体清楚。特别感兴趣的是京胡的清美之声,我一直感到神秘,一只竹筒一根竹竿,结合在一起,缠上琴弦,就能拉出千般美妙的音韵,让人进入神仙的境界,感受人间的苦辣酸甜生活,其他丛林般的乐器群体,都超越不了小小一琴震动人心之声音。

琴声的清新音韵,一进入我的心灵,就会产生人的仙境生活,写诗的激情伴随着也来了。故,在我的晚年生活中,听着琴声写小诗,诗与琴声融合一起,诞生出最新鲜的韵律。我写的许多小诗,是那柔柔的琴声,揉进我的耳朵,渗进大脑的银屏,生出大自燃的天籁之景之声。常常激越的琴声,化作河溪的澎湃之声,松海的云涛之声,瀑布的轰鸣之声。操琴手的平静心情,缓缓地清美琴声,会生出和平的舒缓的心境。我写过这样一首小诗:

老农听溪

老农 歇凉

在溪桥上铺下草帘子

噙着烟袋卷卧而睡

渐渐进入梦乡了

依然聆听溪水弹奏小曲

沉醉于小溪送来的庄稼气味

这是柔柔的琴声,淡淡的琴声,化作我的小诗之韵,写出来的。

【临朐印记】冯恩昌: 听琴与写诗

听中国京胡大师们拉琴,受到写诗出新的巧妙启发,我仔细观察到,这琴声从琴手心灵中发出的感情,通过身姿表演式的摇动,从弦上迸发出琴韵,故而琴拉得特别好。把音符美妙,生活艺术的格调,都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琴声,是第一缕春风吹拂,第一场春雨喷洒,是轰雷溅雪之音,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写诗,如果同拉琴一样,也会写得好上加好。我写过这样一首小诗:

葫芦藤

一根绿色藤儿

把人间乐曲弹动

老农在棚架下听了一辈子

颐养成一个百岁老翁

葫芦藤也是琴弦,弹的也是人间生活情曲,人在农家小院过甜美日子,自会百岁长寿。这首诗,琴声和诗韵融合的好,我认为是精妙小诗。

【临朐印记】冯恩昌: 听琴与写诗

冯恩昌,1937年生于山东临朐。曾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理事、中国乡土诗人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田园派著名诗人、作家,“农家小院派”代表,被誉为东方诗神。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曾获亚太地区民间文艺最高奖“金飞鹰奖”终身成就荣誉称号,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国家一级艺术家称号,冯惟敏传说传承人,已出版文学专著23部,《糖葫芦》《故乡蝉歌》,选入全国全日制中学阅读课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