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公司設計研發的大陸首台采用全國産化電控系統的集裝箱場橋日前投入使用。大陸港口行業集裝箱場橋整機電控系統的國産化替代由此取得實質性突破,集裝箱場橋全套電控系統實作完全自主可控。

電控系統是大型港機裝置的“神經中樞”,承擔着裝置指令分析、傳輸、回報和驅動執行的核心功能。長期以來,國外電氣廠商對港口裝置電控系統掌握較大市場佔有率,重要部件采購價格和後期維護成本高,技術參數不能共享,給港口技術更新和生産營運帶來諸多不便。為攻克這一“卡脖子”難題,實作港口裝置電控系統的自主可控,天津港太平洋國際公司技術團隊聯合歐亞國際公司等兄弟機關,針對不同類型場橋的技術特點、工況要求和電控邏輯,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創新實作了集裝箱場橋電控系統國産化替代的“天津港方案”。
方案通過與國内知名電控廠家開展深度合作,對集裝箱場橋電氣房進行整體更換更新,全部機構使用國産最新系列變頻器和PLC控制系統,并編制了符合集裝箱碼頭生産實際的控制程式和參數設定。在曆時一年的設計、改造和調試工作後,大陸首台全國産化電控系統集裝箱場橋終于成功投入生産作業。
新國産化電控系統性能穩定,滿足港口生産作業需求。系統具備開放型接口方式,解決了技術參數共享問題;采用最新子產品化內建技術,降低近20%的維修成本和25%的備件采購成本;具備更快網絡傳輸速度、更強信号防幹擾能力、更平穩變頻變流功能,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标,也符合集裝箱碼頭後期自動化改造更新的實際需要。同時,新方案還充分考慮了裝置更新換代的通用問題,在全國港口行業具有很好的推廣性和複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