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曾是一名将軍,在獲得少将軍銜後不久卻主動請求回鄉當農民

他是新中國第一批授銜少将,他的功勳卓著,曾在戰争時期多次受傷,他本可享受優厚的待遇,卻在授銜兩年後主動提出申請,回到自己的家鄉務農。他是誰?他為何會做出如此選擇?

他曾是一名将軍,在獲得少将軍銜後不久卻主動請求回鄉當農民

一、戰火的洗禮,投身革命

甘祖昌出生于1905年,那時,中華大地正處于滿目瘡痍的狀态。在成長到20歲出頭的時候,甘祖昌便投身革命隊伍,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一份子。在紅軍長征時,随軍一起到達陝西。甘祖昌從其參與革命到新疆就任,主要負責的是軍需與後勤保障方面的工作,在那個物質條件匮乏的年代,做好這份工作是不容易的。在劉南方《甘祖昌不為人知的故事》中提到了長征途中“三個辣椒”的故事,一名戰士在犧牲前将三個辣椒交給甘祖昌。豐衣足食的我們,或許覺得這三個辣椒沒什麼作用,但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其能發揮的作用不是我們能夠想象的。甘祖昌在得到這三個辣椒之後,分給了十幾個戰士,每人咬一小口,足見當時之艱難。

曆經千辛萬苦,甘祖昌随隊伍一起到達陝甘甯邊區,在國民黨對邊區進行封鎖期間,甘祖昌擔負起了軍需工廠的上司工作。大家都知道,在國民黨封鎖期間,邊區的物資異常匮乏,運鹽都需要先浸入棉襖中。甘祖昌便是在這樣極度困難的條件下,幾乎白手起家發展軍需工廠。在甘祖昌負責的軍需工廠中,除極少數具備一定的基礎外,大多數在籌辦之初都是零起步,比如紡織廠,廠房、原料、生産工具、勞工等都十分匮乏。在此種情況下,甘祖昌組織人員開窯做機房,借用老鄉的土織布機,同時仿造了一些織布機,逐漸将織布廠辦起,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邊區軍民的穿衣問題。

二、刀尖邊遊走,巧奪軍火

山西長期由閻錫山主管,在日軍侵入後,閻錫山部隊的部分軍火庫被日軍占領,其中包括原平鎮的一個小型軍火庫。抗戰時期,軍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軍的軍火又十分有限,甘祖昌作為分管軍火物資的一員,如何擷取更多的軍火是他尤為重視的。是以當他知道平原鎮有軍火庫之後,便尋找辦法,來了個暗度陳倉,在日寇的眼皮底下,搬空了這個軍火庫。

據劉南方《甘祖昌不為人知的故事》記載,甘祖昌在獲知原平鎮的情況後,帶領遊擊隊員喬裝打扮進行觀察,回到落腳點後制定了奪取軍火的計劃。等到半夜時分,由一支小隊在通往軍火庫的圍牆口進行埋伏,其餘人則在背面牆角挖洞。進入軍火庫之後,甘祖昌根據自身的運力,搬走了一部分軍火,并把洞口恢複原樣。此後,他們又多次按照此種方法,直至搬空了這個軍火庫。

三、新中國新使命,建設新疆

1949年,王震率軍進入新疆,甘祖昌也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剛剛解放的新疆,糧食生産能力不足,部隊所需的糧食無法得到供應。從其他地方或者蘇聯調運糧食又要承擔高昂的運費,敵對勢力甚至叫嚣這裡“好進不好出”。此時的甘祖昌依然擔任着後勤保障的職務,面對糧食不足的問題,甘祖昌向王震提出了全面摸排的建議,其中甘祖昌帶領着一支8人的隊伍深入北疆。後來發現當地群眾有較多的存量,隻是在國民黨政府統治期間受到過多壓榨,都把糧食藏了起來。于是向王震提出以日用品換取牧民羊毛和糧食,不但解決了糧食問題,還讓當地群眾獲得了他們所需的物品。

四、因傷療養,主動請辭

在戰鬥的過程中,甘祖昌頭部多次受傷,患有腦震蕩後遺症。在長期的高強度工作中,他的後遺症反複複發,經常出現暈厥的情況,是以組織上派他到廬山等地進行療養。在廬山療養期間,深感自身還能發揮作用的他,回到新疆,向組織提出了解甲歸田的申請,并在第三次獲得準許。于是,他帶着妻子回到老家萍鄉蓮花,與鄉親們一道參與鄉村建設。

關于甘祖昌将軍及其妻子龔全珍的事迹,有許多令人欽佩的地方,并被拍成了電視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