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真烏拉國與滿族烏拉街的曆史

女真烏拉國與滿族烏拉街的曆史

(烏拉街的關帝廟)

“話說烏拉”

金天德年間(1149一1153)金海陵王在一個叫“洪尼”的地方建城,取名“哈恩呼貝勒”城,元末清初又稱“布特哈烏拉城”,明末建國稱“烏拉國”(今烏拉亍舊亍)。

明萬曆廿一年(1593),由葉赫國主納林布錄為統帥,彙合烏拉國等八部人馬向建州進發,在古埒山一帶展開拼殺,被建州首領努爾哈赤擊敗,統帥被殺,烏拉國國王滿泰之弟布占泰被俘。

努爾哈赤關押布占泰三年之後,為瓦解海西女真将布占泰放回烏拉,恰遇滿泰父子在吉林市北錫蘭城修邊壕時被村民所殺,布占泰繼任烏拉國主。布占泰為感謝努爾哈赤不殺之恩和複國之德,将妹妹滹奈送與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奇為妻,幾年後,布占泰又将姪女十二歲的阿巴亥送與努爾哈赤為妃,努爾哈爾遂送姪女與布占泰為妻。

努爾哈赤征服哈達輝發兩部後,烏拉國受到威協。便聯合了葉赫,進而使海西女真與建州女真關系惡化。葉赫為了依附烏拉,便将葉赫美女東哥嫁與布占泰(後因被俘未果),後又欲附建州,又将東哥許與努爾哈赤,但東哥死話不允,更加劇了兩地關系惡化。

明萬曆卅六年(1608),努爾哈赫發兵進攻烏拉,占領了宜罕山城(江密峰北忙牛河畔,布占泰見事不妙,懇請罕王停兵並發誓永遠依附建州,並要娶罕王小女兒穆庫為妻,努爾哈赤答應並撤兵。

明萬曆四十年(1612),努爾哈赤先後收服了除烏拉和葉赫兩部外的海西其它部落,葉赫為聯合烏拉共禦建州而又将東哥嫁與布占泰,布占泰倒向葉赫,並用無矢箭辱射建州三女,三女暗告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大怒要征服烏拉。

同年秋,努爾哈赤出兵問罪,先攻金州城(烏西土城子),布占泰見情危機,遂向努乞和,努爾哈赤索其子為質方肯罷兵。布占泰不甘臣服,囚禁了建州二女(舒爾哈奇之女),建州舉國憤怒。

轉年(1613)正月,努爾哈赤率重兵進攻烏拉,克多城後在富爾哈(現富爾村)城與布占泰相遇,布占泰戰敗欲回烏拉城,這時烏拉城己被建州兵占領,布占泰見大勢己去逃往葉赫,不久死去,烏拉國滅亡。

烏拉城中的烏拉那拉氏,人口四散,他們改姓伊爾根覺羅的“趙”姓和“那”等姓了。

女真烏拉國與滿族烏拉街的曆史

烏拉街名稱的由來

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族鎮(簡稱烏拉街鎮)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北30公裡,全鎮西臨松花江,幅員面積188平方公裡,烏拉街鎮現有27個行政村、1個街道、總人口7.1萬人。

那麼烏拉街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呢?

東北有“先有烏拉街後有吉林”之說。

據當地史籍記載,烏拉街古稱“洪泥羅”城,遠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滿族人的祖先肅慎人就生活在這裡。烏拉街鎮曆史悠久,古迹傳聞衆多。

烏拉街最早的城池為明初(十四世紀中後期)扈倫國主納齊布錄所建,稱“烏拉洪尼勒”城。明嘉靖年間,納齊布錄七世孫布顔收複附近各部,在當時叫洪尼的地方建城,将城稱烏拉。内城是紫禁城,由城主和貴族居住,外城由兵與民駐居。

1613年,烏拉國為努爾哈赤所滅。後金三年(1629)年,太宗皇太極為防烏拉|國東山再起,派納音邁圖(富察氏)攜家屬來任“烏拉地間嘎善達”,皇太極避諱烏拉國之稱,易名為“捕打海嘎善”。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烏拉城因水患,房屋建築被毀,經當時烏拉打牲總管穆克登(富察氏)奏請,在原城之東高埠之地建築新城。人們把老城稱“舊嘎”,把新城稱“烏拉嘎善”(嘎善是鄉或集市的意思)。烏拉嘎善逐漸演成“烏拉嘎”,因以前“嘎”與“街”諧音,又演變成“烏拉街”,50年代推廣國語,“烏拉街”又讀成“烏拉階(街)了。

這裡出的最早皇後,孝烈武皇後(1590年-1626年),烏拉那拉氏,名阿巴亥。生于萬曆十七年,是海西女真烏拉部(今天吉林省吉林市北30公裡的烏拉街滿族鄉)貝勒滿泰之女。

女真烏拉國與滿族烏拉街的曆史

烏拉街的曆代名稱

烏拉街這個名字,乍聽起來覺得很奇怪,它與漢族的地名不一樣,因它是滿洲人前身女真人的語言地名。“烏拉”漢譯是江、河或水岸和江岸之意。

烏拉街的曆史可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遠古時代。古代記載的“肅慎氐”就是滿族的遠祖肅慎。這從烏拉街楊屯大海猛出土文物“偌矢石怒”得到的實物可以佐證。但有關烏拉街的名字,至今可見的文字記載,而是從元代開始,顯然,每個名字的記載都有它的成因所在。

一、烏拉夷:此各字走烏拉街元、明兩朝稱謂的一種。“夷”是明朝人們對女真人的蔑視、污蔑的稱呼。把當時的海西女真有“江夷”和“山夷”之分,沿江稱“江夷”,靠山稱“山夷”。

二、烏拉衛:明朝初,實行“以夷治夷”的政策。永樂年間(1406年)設立“奴爾幹都司”,“衛”為最基層的地方行政管理機構,烏拉衛是“奴爾幹都司”下屬的一個“衛”。

女真烏拉國與滿族烏拉街的曆史

三、烏拉國: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海西女真各部蜂擁掘起,各自獨霸一方,自立為王。扈倫國納齊布錄的六世孫布顔建立烏拉國,史稱“扈倫四部”。(烏拉、葉赫、哈達與輝發。)

四、布特哈烏拉:“布特哈”是滿語“漁獵”之意。明萬曆年間(1613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率兵滅了烏拉國之後,采取了懷柔政策,封了原烏拉國王布占泰第八子、自已的親外孫洪匡為“布特哈烏拉貝勒”來管理烏拉地區的行政而得其名。

女真烏拉國與滿族烏拉街的曆史

五、打牲烏拉:清朝于1648—1909年的260多年間,在今烏拉街設立隸屬于清庭内務府的“打牲烏拉總總衙門。其職能是以籌辦朝庭所需的各種貢品為主。打性烏拉系打牲烏拉總管衙門的簡稱。

六、烏拉城:源于明代扈倫四部之一的烏拉國遺存城池。從烏拉楊屯大海猛墓葬群及出土的一些文物上看,此城應建于渤海國時期。

七、烏拉街:後金三年(1629年)皇太極派讷音富察邁國(現烏拉街滿族鎮官通村“将軍傅”的五世祖。)攜眷屬來烏拉城任“烏拉地面嘎珊達”,後易名“捕達海嘎珊”,後因水患移址今烏拉街鎮址。舊址稱“舊街”,因“嘎”與“街”諧音,故稱烏拉街(gai一聲)了。

八、烏拉洪尼勒城:女真語,意為江邊要塞之城。是明代扈倫國的城池,在今舊街村。

九、大烏拉虞村:在高土奇“扈從東巡日錄”中稱“大烏拉虞”村。

十、大烏拉:清代稱吉林城為“小烏拉”,稱烏拉城為“大烏拉”。

十一、烏拉街鄉公安村:清亡後,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吉林府政為吉林縣,全縣劃十個鄉公安區,烏拉街鄉公安區是其中之一。

十二、烏拉街第一公安區: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吉林縣改為永吉縣而下轄而設。

十三、烏拉街警察署:曰僞時期所設。

十四、烏拉鎮:建國後的1953年所設。管轄烏拉街區域内行政事務。

十四、烏拉街人民公社:1958年設。

十五:烏拉街滿族鎮:開放改革後的1984年三月改公社為鎮轄。

女真烏拉國與滿族烏拉街的曆史

“烏拉地方的滿語地名”

烏拉街:原讀音“烏拉嘎善”。“烏拉”是漢語“沿江”,“嘎善”是“鄉、鎮”,合起是“沿江的鄉鎮”。

亞複:漢語“菜園子”。(約8公裡)

哈達灣:漢意“江河遇山而轉彎處”(南約30公裡,屬吉林市)

金珠:滿語“金洲俄佛羅”,漢義“生長楊樹的地方”。(南約20公裡,現屬吉林市)

汪拉瑪:漢義“針”或“針狀。(本鎮)

查裡巴:漢意“江岸緩坡漫彎處”,又有譯“茨茅草”。(本鎮)

阿拉:漢意“小山崗”。(東約十公裡)

公拉瑪:滿語“古拉瑪渾”音轉,漢意“兔子”。(本鎮)

弓通:滿語“古噜圖恩”音轉,漢意“高埠處島子”(本鎮)

乜司瑪:滿語“尼什哈”音轉,漢意“小魚”。(本鎮)

郎通:滿語“拉拉圖恩”音轉,漢意“島子未端”(本鎮)

大口欽:漢意“蝌蚪”,(東北約20公裡,吉林市龍潭區所轄)

崴子:漢意“轉彎處”。(南約20公裡。龍潭區所轄)

莽卡:漢意“沙丘”。(北約20公裡屬長春九台)

塔庫:漢語“胖頭魚”。(北約20公裡屬九台)

舍嶺:漢意“泉子”。(北約20公裡,屬九台)

龍棚:漢意“象腰刀的江漫彎處”(北約20公裡,屬九台)

博爾哈通:漢意“柳條通”。(北約20餘公裡,屬九台)

舒蘭站:漢意“果實”。清時驿站。(東北約25公裡,屬舒蘭。)

蒼石:漢意“喜鵲”。(東北約20公裡,屬舒蘭。)

作者富察晨楓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