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異地戀中的大學生情侶,會有未來嗎?北大同學們做了個調查......

【本文節選自北京大學通選課程《愛的心理學》苟旭、商海順、程晟、劉钊的小組作業。指導教師為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李同歸老師。大多數圖檔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學生們所有。如需要轉載,請聯系本專欄。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異地戀中的大學生情侶,會有未來嗎?北大同學們做了個調查......

異地戀的情侶會有未來嗎?!

苟旭 北京大學醫學部

商海順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程晟 北京大學醫學部

劉钊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摘要:對不少學生來說,初入大學就意味着與戀人的分離,這些freshmen互相隻能在螢幕中相見,對他們的心理甚至生理都造成消極影響。他們這種異地戀的戀愛關系如何?在戀愛中存在着哪些危機?本文就新生大學生異地戀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讨論,對這種親密關系的安全感、異地戀的沖突等通過資料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安全感;大學生;愛情三角理論;成人依戀理論;社交媒體;進化心理學

異地戀中的大學生情侶,會有未來嗎?北大同學們做了個調查......

1、引言

剛剛從高中時期繁重的課業解放出來,大學生在完成學業任務的同時,也需要尋求精神上的支撐。同時,網絡的發達也支援了網戀的擴充,能夠彌補些許“所愛隔山海”的遺憾。如今,異地戀在年輕大學生中越來越普遍,随之出現的關系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電子螢幕之外的距離意味着雙方情緒的不同步,缺乏真實的溝通積攢着一次次的失望。大學生正處于一生中的關鍵階段,心智發展尚未完全成熟,戀愛經驗不足,面對異地的處境,大學生的心理甚至生理都會造成消極影響。是以,對異地戀關系維持的方法或政策以及正确看待異地戀的态度應該引起重視。

本研究将異地戀的定義為:由于較遠的地理距離導緻戀人不能每天見面,日常溝通大部分都是以電腦或資訊技術為中介的溝通、隻有很小一部分是可以有近距離接觸的面對面溝通,這樣的戀愛關系即為異地戀。本研究報告以成人依戀理論為理論基礎,聚焦于年輕大學生對待異地戀的看法,旨在為處于異地感情狀态中的大學生群體們提供一些幫助。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我們選取了167名調查對象,他們主要為大一新生,其餘為少量的其它大學生。通過資料分析,我們從愛情三角理論、成人依戀理論、進化心理學等角度對不同的問題結合背景進行了分析,并結合文獻資料闡述。

3、結果與分析

3.1 異地戀中的安全感

異地戀中的大學生情侶,會有未來嗎?北大同學們做了個調查......

調查對象為平均年齡19歲,在有異地戀經曆的在校大學生中,有31名男同學,30名女同學,以6分為界限把1~6分看作“安全感不及格”,6分以上定為“安全感及格”資料顯示約有72.1%的調查對象“安全感及格”,在男生中約有77.4%的調查對象“安全感及格”,在女生中約有60%的調查對象“安全感及格”。安全感分數的平均分為7.4,在男生中為8.0,在女生中為6.8。男生安全感滿分的數量是女生的2.5倍。

從資料中可以得出19歲左右處于異地戀的年輕大學生“安全感及格”占比很高,且男生的安全感打分更高,滿分的人數也更多。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愛情是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激情主要指戀愛過程中的性欲成分,在異地戀中很難得到滿足;親密指在愛情關系中能夠引起的溫暖體驗,似乎異地戀隔着一定距離,沒有實際的接觸,也很難滿足;承諾指的是維持關系的擔保,在現代社會的異地戀中,身處異地的戀人“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的誓言變成“海王”的托詞,異地戀的承諾更加危險,似乎同樣也無法滿足。可這與資料明顯相悖,這些參與調查的年輕大學生安全感并不低,顯然要從心的角度出發,來說明這一問題。

首先上面的邏輯忽略了我們所處的這個高度資訊化的時代,在資訊高速公路上身處異地的戀人可以“零距離”暢談,微信等社交媒體的普及使用使得異地戀人可以共享自己的生活。首先從愛情三角理論的激情出發,激情是由性欲産生的,異地戀人沒辦法身體接觸,最多也就是音像互動,不能滿足傳統意義上雙方的性欲,可這種有距離的交流一定程度上使得雙方互相成為性幻想對象,使得雙方在彼此的心目中更加完美,一定程度上類似于現代人對于“紙片人”的喜愛,異地戀人成為彼此的“紙片人“[1],滿足了激情的需要;然後就愛情三角理論的親密來說,異地戀的親密主要通過線上進行,在發達的社交媒體的幫助下這點其實也能做到,但給對方帶來溫暖的不能像正常戀人一樣,這确實是異地戀面臨的一大難題;最後就是承諾問題,承諾是擔保,也即是彼此的信任,這種信任可以通過彼此的坦誠相待來做到,因為通信的友善,如果生活對彼此透明,也是可以滿足這一條件的。

異地戀中的大學生情侶,會有未來嗎?北大同學們做了個調查......

可以看出資訊時代下異地戀與古代傳統的怨婦浪子不同,更加可靠,并且我們的調查對象大多是大一學生,其它也多為大二學生,他們多是與高中的同學為異地戀關系,并且高中明确的禁止早戀,他們關系多在聯考後才正式确定,初入大學産生了一系列漂泊的孤獨感,而兩人通過彼此互相依靠,關系更進一步。吊橋效應是指當一個人提心吊膽地過吊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這個時候,碰巧遇見另一個人,那麼他會錯把由這種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了解為對方使自己心動,才産生的生理反應,故而對對方滋生出愛情的情愫,他們正好也就利用了“吊橋效應”,在重重困難之中萌生出更堅牢的愛情。通過疊BUFF,異地戀的”安全感及格“人數比例達到了實驗的結果,可還是有不少”安全感不及格“的實驗對象存在,說明愛情三角的殘缺影響還是不小的。

在女生中“安全感不及格”的近40%,且打滿分的人數遠少于男生,這一巨大差異可以通過進化心理學來說明,在進化心理學中男性和女性有着根本的不同,女性生命體的幼年時期付出更多的親代投資,擁有寶貴的繁殖資源,她選擇伴侶是一生最大的投資,她更關心男性是否專一,保證子代的順利成長,而男性則不同,他們最大的任務就是要開枝散葉,把自己的基因傳下去,是以更容易在異地戀的安全感打分中給出高分。此外,本研究對關于使異地戀人感到焦慮或不安的行為進行了調查,這次樣本更大,同時包括了有無戀愛經曆的161人,其中有127人和103人分别對“言辭模糊、不透露或很少透露自己的生活”和“不回微信”這兩大行為不能接受,幾乎覆寫了全部,“不回微信”和“言辭模糊”是兩種不同的背叛,“不回微信”從愛情三角形分析是缺少激情,親密和承諾也就徹底消失了,因為微信可以說是異地戀人的唯一聯系方式(不回微信也就不會回QQ,不接電話),這很大可能意味着愛情的決裂,在異地戀中這一點更為可怖,因為更難挽回,“哀莫大于心死”是感情的危機;而“言辭模糊、不透露或很少透露自己的生活”則是另一種情況,根據愛情三角理論,承諾是很重要的一環,異地戀人信任是不可或缺的,言辭模糊、不透露或很少透露自己的生活意味着什麼?很大可能是在與其它的異性交往,愛具有排他性,這是赤裸裸的背叛,兩個高頻選項都會促使愛情三角形崩潰。

異地戀中的大學生情侶,會有未來嗎?北大同學們做了個調查......

同樣的,在同時調查的另一個問題上,也出現了類似一邊倒的情況,這個問題是可以帶來安全感的行為,其中主動分享自己的情緒或者心事這一選項赢得90.7%的選擇率,而許下承諾這一不靠譜的“海王”行為盡管騙了幾個純情少男少女,可選擇率很低,主動分享自己的情緒或者心事展現了戀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可以帶來溫暖,而溫暖是親密産生的條件,這才是真正的許諾;許下承諾就更容易了解為什麼選擇它的調查對象很少,那很可能是“遊戲式戀愛”中的做法。

通過上述調查與分析,在異地戀中,安全感問題是受到諸多挑戰的,雖然網際網路和多種多樣的社交網絡改變了一些,可異地戀愛的三角形還是不夠堅挺,尤其是親密,異地戀想要感受溫暖其實并不簡單,這是異地戀面臨的問題,異地戀的安全感有待進一步提高。

3.2 異地戀的沖突問題

調查顯示:在針對于“對異地戀的顧慮或者困難”這一問題上,超過五成以上受調查者認為異地戀的主要顧慮和困難是雙方時間閑置錯開,不能有效進行溝通,在自己需要對方的時候對方不在身邊,會感到失落沮喪,沒有安全感,進而影響心情和學習。這可能是因為,大多數情侶之間存在着一種依戀關系。依戀理論最早是由英國精神病學家Bowlby提出來的,用于說明嬰兒和母親之間的依戀關系,但不難發現,成人之間也存在着一定的依戀關系。阿米爾•萊文和蕾切爾•赫爾勒所著的《關系的重建》中,将成人的戀愛分為三種類型: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和回避型依戀[2]。

受調查者中五成以上情侶的依戀關系介于安全型和焦慮型之間,一方面他們享受親密行為,并且都是溫暖有愛的,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會在全身心投入到感情中的同時,擔心對方是不是這樣同樣愛着他們,具體表現在渴望及時得到對方的關心和安慰,缺乏安全感等。是以我們認為如果處于異地的情侶之間是激情式的愛[3],那麼僅僅憑借當初的激情則很難克服因為上述心理而産生的困難,進而發展到少數調查者已經坦言說的那樣,覺得三分鐘熱度已經過去,雙方在一起太累,想放棄了等等地步,最終的結局便是關系走向破裂,異地戀結束。而如果處于異地的情侶之間是友情式的愛,情侶之間互相關心互相了解,彼此信任忠誠,那麼這一類情侶往往更能夠解決因上述心理而産生的各類問題,進而維持戀愛關系。

當然,本次調查中也有一到兩成的受調查者認為異地幾乎沒有任何困難和焦慮,為了進一步研究異地戀情侶之間的可能沖突來源,進而找到解決辦法,本研究也對另一個問題進行了調查:異地戀情侶之間會因什麼而發生沖突?調查結果顯示:

異地戀中的大學生情侶,會有未來嗎?北大同學們做了個調查......

超過75%的受調查者認為最容易發生沖突的是對方的敷衍。在本次調查樣本中,一半以上的情侶都屬于焦慮型依戀,是以在他們的日常交往中,他們渴望知道對方的所作所為,也想知道對方在想什麼,迫不及待地想要對方也證明對自己有多愛,而敷衍,對這一類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雷區了,敷衍會讓焦慮型依戀的情侶覺得對方并不是那麼愛自己,對方隻是理所當然的享受着自己的付出,而對于自己的态度處于一個模糊的界限,即自己不确定對方是不是深深愛着自己,這種思想在心中郁積,也許剛開始是委屈,難過,但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憤怒,胡思亂想,最終演變成吵架,鬧沖突,甚至是分手的導火索。在愛的理論中[1]Rubin區分了喜歡和愛的差別,喜歡是尊重欣賞,愛是接納與依賴,提供幫助等,是以我們小組認為,在異地戀模式相處下,情侶應該做到多多照顧對方的情緒,避免敷衍和對方交流,讓對方感受到的是愛,而不是喜歡,這樣才能做到讓對方真正安心。

同時也要注意到,也有超過四成的情侶認為失聯和不主動聯系會導緻情侶間沖突爆發。在異地戀模式下,維持情侶之間感情的一個很大要素,本身就是日常的聊天交流,是以一旦這唯一的一根紐帶也斷了,可能導緻的便是情侶間感情的持續降溫,最後消失,是以,處于異地戀下的情侶,萬萬不可長時間不聯系或者失聯,及時告知對方自己在做什麼,是給予對方安全感的關鍵,也是防止感情降溫的關鍵。那麼,當沖突真正發生的時候,情侶之間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異地戀中的大學生情侶,會有未來嗎?北大同學們做了個調查......

繼續調查的結果顯示,五成左右的情侶都是選擇電話解決問題,相比于網絡社交軟體(QQ、微信)等,電話可能更加正式,并且能夠讓對方真切地聽到自己的聲音,無形之中拉進情侶間的距離,是以打電話解決沖突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同樣,也有三成左右的情侶會選擇QQ、微信等方式解決問題。這可能是因為在此類網絡社交媒體軟體上聊天、解決沖突雖然不如電話那樣友善與親切,但是說出去的話收不回來,打出去的字卻可以删除,是以在QQ、微信上解決沖突有助于給雙方一點冷靜空間,克制一下那一刻的情緒,防止因為一時的沖動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當然,有條件的話,第一時間出現在對方面前面對面解決沖突應該是最好的辦法(少數受調查者談到應該面對面交流),本研究畢竟着眼于異地戀的沖突問題,是以大多數情況下的情侶是不能第一時間出現的對方眼前的,那麼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應該用心去解決了,不管是哪種方式,隻要雙方都緻力于去解決沖突,沖突還是能夠被很好地解決。但是也有一成受調查者表示不解決沖突,選擇不了了之。這類情侶要麼就是剛剛開始的激情式愛情,要麼就是感情很好的友誼式愛情,但是,無論是哪種愛情,不解決沖突這種方式是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的,如果是激情式愛情,不解決沖突,換來的可能是激情的逐漸冷卻,導緻雙方不能過渡到友誼式愛情,進而使得異地戀早早結束;而如果是長久的友誼式愛情,選擇逃避的話,看似沒有解決,實則解決了,解決辦法就是消耗雙方之間的感情,久而久之,當感情不斷被消耗,負面情緒不斷累積,便很容易造成情緒的潰堤,進而導緻異地戀結束。是以有沖突一定要及時解決,逃避或者不了了之,永遠是下策。

3.3 異地戀的優勢

除了上述提到的困難之外,異地戀也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161名被試中有104名被試認為異地戀使“雙方都有相對自由的空間”,96位被試認為在異地戀中雙方會“彼此更珍惜”,95位被試認同異地戀使“雙方潛在缺點不容易發現”。

由此可以看出,大衆對于這三點優勢都具有較高的認同性,而且對三者的認可程度差别并不大。“雙方都有相對自由的空間”這一點不難了解,因為戀愛雙方異地,就無需經常陪在對方身邊,而是用線上交流的方式代替線下的陪伴,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雙方自由的空間,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而“雙方的缺點不容易被發現”也易于了解。Kelmer等研究者認為,地理距離可能對戀愛關系起到了過濾作用,在這層過濾作用下,異地戀人更容易維持積極聯系的感覺,更少面對生活中的瑣碎事務。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距離産生美”,雙方線上上交流時會傾向于表現出關心和體貼,而不易像線下相處般随意,是以缺點也被隐藏起來。

關于“彼此更加珍惜”這一點,用Bowlby的依戀理論來解釋會比較合适。與個體早期嬰兒與照料者之間的關系類似,成年人在親密關系中也會出現接近維持、分離焦慮、安全庇護所和安全基地等行為模式。異地戀中的情侶時常處于煎熬之中,根據Bowlby的依戀理論,這種煎熬會激活情侶之間的依戀系統,使得雙方更加依賴彼此,而雙方給予彼此的安慰則能滿足這種依戀情緒,進而進一步使異地戀中的情侶更加珍惜彼此。

3.4 異地戀中的“最重要”

本研究也調查了大家對“異地戀修成正果最依賴的條件”的看法。結果顯示,有142名被試選擇了“信任”,140名被試選擇了“互相了解和包容”,88名被試選擇了“頻繁的交流”,46名被試選擇了“浪漫”。這表明無論是否有戀愛經曆,人們都趨向于認為信任與互相了解和包容是對抗異地最有效的兩大條件,也有超過50%的人認為頻繁的交流能夠幫助異地的情侶跨越阻礙。而中國青年報2019年2月份公布的内容顯示,“缺乏溝通”“互相懷疑”“缺乏信任”成為異地戀中最容易導緻兩人分手的主要因素,60%的受訪者認為異地戀情侶最重要的是“彼此信任,建立穩固的感情”。這與我們的調查結果深度符合。

顯然,信任與互相了解和包容這兩大條件分别歸屬于承諾和親近。而這與強調信任、關心、情侶的愛對伴侶的缺點和習慣的容忍的同伴式愛情相吻合。由此推斷出,同伴式愛情是最适合異地戀情類型。這也契合了隻有少數人選擇了“浪漫”這一結果。因為同伴式愛情的異地戀,難以實作浪漫與激情,往往會比較平淡,但也會細水流長,使得戀愛雙方能夠克服異地的煎熬,最終得以修成正果。是以,我們認為,能夠長久發展的異地戀最終都會向同伴式愛情靠攏。這樣,就算雙方不能走到最後,也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友誼關系。

異地戀中的大學生情侶,會有未來嗎?北大同學們做了個調查......

3.5 異地戀中的愛情三角理論

你認為異地戀中“親密關系”“責任”“激情”哪一個最重要?有無其他?在回答本問題的147份有效問卷中,認為親密關系在異地戀中最為重要的占比為32%,而責任占比60%,激情僅占8%。可見以平均年齡19歲左右的大學生群體大多數都認為責任在異地戀中最為重要。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責任在異地戀中最重要的比例高達60%!根據依戀理論可知,依戀是從面對面以及身體親密接觸等逐漸演化出來的一種現象,而異地戀無疑阻斷了這樣面對面的身體接觸。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大學生們大都青睐于用網絡聊天軟體來彌補因距離而無法見面的缺陷。但異地帶來的無疑責任感意味着要為這段有距離的戀愛負責任。在本次研究問卷中也對異地戀安全感進行了調查,這也是責任感的一種展現。“責任感”用斯滕伯格的愛情故事理論來分類,應當展現的是對“愛如園藝”的偏重。這種類型認為關系需要持續不斷的給予營養,打理。在愛情中具備責任意識,是戀愛雙方感情得以持久的重要保障。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愛情能向感情注入道德的力量,… …隻有當感情和思想融合成人對人的道德責任感,愛情才會是高尚的”。

是以無論一段戀愛關系是否為異地戀,責任感都被認為是維持愛情的基礎。顯然,在相較于普通戀愛更為艱難,更需維護的異地戀中,責任感顯得更加重要。是以高達60%大學生認為責任在異地戀中最為重要。

本研究資料顯示,認為親密性在異地戀中最重要的比例占32%。斯滕伯格提出的愛的三種内涵(次元),由此定義了 8 種愛的類型三個次元:親密性,激情,承諾。以親密性為主導的愛情類型為“喜歡或友情”,以激情為主導的愛情類型為迷戀式愛情,以承諾為主導的愛情為空洞式愛情。親密的伴侶彼此間有着廣泛、私人的了解;他們關心對方,彼此能從對方身上感受到更多的關愛;他們互相需要,彼此依賴;親密伴侶由于緊密的聯系,表現出很高的互相一緻性;親密伴侶間的互相信任能保持親密關系的穩定,減少沖突;最後親密伴侶通常會忠誠于他們的親密關系。一段有意義的高品質親密關系中必須包含所有這六個特征:了解程度,關心程度,互相依賴性,互相一緻性,信任度和忠誠度。缺乏其中任一特征,親密程度就會減弱。處在異地戀中的戀人們最需要的就是對于對方的了解,信任和忠誠等等。是以有較大部分大學生認為親密性在異地戀中最為重要。

本研究資料還顯示,認為激情在異地戀中最重要的比例占8%。在斯滕伯格提出的愛的三種内涵(次元)中,以激情為主導的愛情類型為迷戀式愛情。在異地戀中,這樣僅靠激情維持關系的愛情很大程度上無法抵擋距離造成的種種困難。以激情為主導的戀愛特征更為沖動,屬于“一見鐘情”的類型。如果沒有了頻繁的接觸與交流,這種激情就會逐漸消散。是以,僅靠激情無法維護異地戀關系。

4、建議與反思

綜合上述調查結果及分析,對異地戀情侶維持良好的親密關系有以下幾點建議:

4.1. 雙方都應提高自己的責任感

戀愛是一個雙向奔赴的過程,單向奔赴對維持親密關系來說十分危險。尤其是對于異地戀情侶,若是隻有一方在主動付出,而另一方被動接受,沒有積極的回應,親密關系就很難維持長久。如同那段對話。“你還喜歡他嗎?”“喜歡啊。”“那就去追啊!”“不了。”“為什麼?”“憑什麼?”是以雙方都應在戀愛中承擔責任,不要因為沉浸于異地所提供的廣闊的自由空間裡而忽視對方。這要求異地戀情侶采取積極的關系保持政策,做對方喜歡的事,在對方的情感賬戶裡“存錢”;同時與對方計劃共同的未來,并為此不斷提升自我,以達到雙方所期待的未來。

4.2 注意提高對方的安全感

戀愛中的安全感對于親密關系的穩定有着重要的意義。是以異地戀情侶需要注意培養自身的共情能力,及時照顧對方的情緒,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安慰與盡可能的幫助,成為對方的安全港灣;同時要能夠主動分享自己的心事和情緒,讓對方對自己的狀态有着充分的了解,達到安撫對方的依戀焦慮的效果。而對于自己,要對事情有着積極的歸因,也要能感覺對方關系保持政策的使用,進而提升自己在親密關系中的安全感。

異地戀中的大學生情侶,會有未來嗎?北大同學們做了個調查......

4.3. 進行的有效的溝通

敷衍對于異地戀情侶來說是最需要避諱的事情,這在前兩點中都有展現。是以異地戀情侶要進行有效的日常溝通,保持一緻性溝通姿态,及時告知對方自己在做什麼,對對方也要有積極的回複,減輕親密關系中的依戀回避水準。同時,通過有效的溝通使得雙方一起調整認知,達成一緻的愛情觀。在出現問題的時候,也要及時通過溝通化解誤會與沖突,消除親密關系中的隐患。在溝通時需要關注“有效程度”,明确溝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要讓問題雪上加霜。

4.4. 對對方要有着足夠的信任

信任包括兩點:一方面是對對方能力的信任,另一方面是對對方忠貞的信任。前者要求異地戀情侶對對方不應過度幹涉,更不應強行改變對方的想法,給予對方一個舒适的個人空間并成為對方堅實的後盾。後者要求異地戀情侶不要在親密關系中存在過多猜疑,相信對方能夠在日常與異性的交往中保持對戀情的忠貞,異地戀情侶也不應辜負對方的信任,在日常的交往中注意與異性保持合适的距離。

當然,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1)本次問卷調查研究最後隻收取到167份問卷,樣本選擇方面可能存在遺漏和偏差,造成結論不太全面;(2)問卷設計方面存在一定失誤,導緻某些調查資料無法進行深入分析;(3)更多趨向于現有理論分析,相關文獻查閱不太全面;(4)調查對象平均為19歲的大一新生,缺少高年級學生樣本,是以得出的結論和建議可能不帶有普适性。期待在接下來的進一步研究中,深入改進研究方式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和結果。

總之,本研究聚焦于異地之間的情侶關系,嘗試使用愛的心理學課程上所學習的理論,諸如進化心理學之類的有關觀點,來分析異地戀情侶産生問題甚至于分手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主觀上希望能對所有正處于異地戀中的情侶們送去一盞明燈,助他們能夠“有情人終成眷屬”,當然,也希望此次研究能夠對那些還沒開始談戀愛,但是因為心裡害怕異地沒有結局而遲遲沒有往前邁出一步的“有心人”們有所幫助,給他們提供一點思考未來的參考對象,鼓起勇氣追尋自己的真愛。

不得不說的一點是:人是一種會思考的動物,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不同,兩個人在一起也許就意味着兩種不同思維的碰撞,我們所提出的建議隻能針對一般情況或者說我們隻是從理論層面給出了建議,具體實際怎麼操作,還要因人而異。最後我想援引一個心理學家的實驗來為本次研究作結:心理學家Gilovich & Medvec做過一個調查,他們給市民打電話,問起市民們會對做過的事感到後悔還是沒做過的事感到後悔,結果顯示75%的市民回答會對想做而沒做的事情感到後悔!經過一系列的實驗調查,他們得出結論,長時間内,人們會對沒做過的事情感到後悔!是以,趕快行動吧!

參考文獻:

1.《關系的重建》,阿米爾•萊文和蕾切爾•赫爾勒著,台海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

2. 遠距離關系中的關系品質、承諾和穩定性 Kelmer,G., Rhoades, G. K., Stanley, S., & Markman, H. J. (2013). Family Process,52(2), 257-70.

3. 社會人格取向的成人依戀研究,侯珂,鄒泓,蔣索.(2005).心理科學進展,13(5),640-650.

4. 大學生異地戀調查超7成接受異地戀分手結局[EB/OL]中國青年網.2019-02-13.

5.異地戀大學生成人依戀與戀愛關系滿意度的關系:溝通姿态的中介作用.高秀秀.吉林大學.2020

6.依戀、關系保持政策對異地戀承諾水準的影響探究.李蕾.華東師範大學.2018

7.單志芳. 大學生成人依戀、自我分化與親密關系滿意度的關系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2014.

[1]Rubin(1970)開始将愛情定義成對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種态度之後,使得愛情得以并入人際吸引之社會心理學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測量方法研究愛情。他假設愛情是可以被測量的獨立概念,可視為一個人對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他從文藝着作、普通常識及人際吸引之文獻資料中,尋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題目,經過項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驗而建立愛情量表(love scale)和喜歡量表(liking scale),他發現愛情與喜歡有質的差别。

[1]網絡流行詞,是指二次元動畫或者遊戲中的角色,由于二次元的作品都是二維的,像是紙片,是以被稱為紙片人。

[2]書中明确指出,成人的戀愛風格大緻可分為三種:安全型、焦慮型、回避型。成人依戀主要表現為三種依戀風格,或者說人們在戀愛關系中感覺與回報的習慣,這三種風格與兒童依戀研究的結果是類似的:也就是安全性、焦慮型以及回避型。安全性依戀的人群非常享受親密行為,而且通常都溫暖而有愛;焦慮型依戀的人群十分渴望親密,常常對戀愛關系全情投入,而且又非常擔心伴侶是不是同樣地愛着他們;回避型依戀的人則将親密行為你等同于獨立性的喪失,他們總是盡可能地減少親昵。

[3]Hatfield提出的觀點,他認為愛可以分為激情式的愛和友誼式的愛。

異地戀中的大學生情侶,會有未來嗎?北大同學們做了個調查......
異地戀中的大學生情侶,會有未來嗎?北大同學們做了個調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