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袁姣素:新時代下的湖湘農村景觀與文學叙事——讀龔鵬飛長篇小說《燕子花》

文丨袁姣素

在當下的新媒介時代,電子元素、人工智能、數字化風暴的現代化語境布滿了社會的各個角落,人們在現代化的“轟鳴”中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日新月異的科技與快速膨脹的資訊讓人們用一部手機和電腦便能玩轉世界,就連閱讀習慣都變成了“快餐”和“閃屏”,我們的“鄉土中國”也逐漸被城鄉一體化所覆寫消融。恍惚中彈指一揮間,故鄉在一次次地回頭和忐忑中變得面目模糊。當讀了龔鵬飛的長篇小說《燕子花》後,日漸陌生的故鄉在碎片化的鏡像中重返時間的河流,給人以心安吾鄉的從容和安甯。故鄉的山水,時代的記憶,在《燕子花》裡逐一還原歸位,望鄉、逐月、睹物思人,昔日的鄉村物語和場景在夢裡浮出水面,溫暖心房,觸動靈魂,複活我們日漸消逝的往事。

袁姣素:新時代下的湖湘農村景觀與文學叙事——讀龔鵬飛長篇小說《燕子花》

龔鵬飛的《燕子花》以書中人物呂懷遠的回鄉見聞為視角起點,回憶了資江下遊的農人們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生活景象;以在場的觸角感覺時代的變遷,摹寫了鄉村小人物的群像,抒發了對這片土地的無限深情。作者試圖重塑鄉村版圖,展現鄉土中國的嶄新形象,其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和文學叙事真摯感人,喚起人們對新農村的憧憬和追求。衆所周知,在鄉村在場的時代書寫中,周立波的《山鄉巨變》《暴風驟雨》代表着一個時代的記憶。而《燕子花》中的湘北農村人物和方言俚語,以及特征鮮明的地域文化和風土人情,建構了資水下遊一方山水的民間和傳奇故事,給人一種《山鄉巨變》的情景再現之感。無獨有偶,周立波是湖南益陽人,曾是《每周文學》的編輯。作者龔鵬飛也是湖南益陽資水下遊的一方子民,亦是編輯出身。他們以同樣的深情聚焦鄉土,關注社會底層人物的悲苦命運。不同的是,龔鵬飛的《燕子花》整合的湖湘農村風景圖譜具有新時代的變革風貌,以傳統的文學叙事重塑了新農村的時代精神,有着流光溢彩、畫龍點睛的意味——“打禾佬,曼肚子,吃飯吃一德桶子,屙屎屙一馬桶子”。每當割牛草的小孩扯着尖亮的童音唱這首歌的時候,大家仿佛看到從銀城街上走下來成群結隊的人,他們打着赤膊,手杆子上肌肉一股股隆起,肩膀上搭着一個藍色的布袋,那是他們的換洗衣服。他們是安化下來的,被叫作打禾佬……在新農村的鄉村詩學的文化發展中,文學性叙事有着其獨有的藝術魅力。

誠然,無論是小說創作還是非虛構抒寫,鄉土題材一直是作家們鐘情和挖掘的寶礦。俗語說,“土能生萬物,地可産黃金”。土地,是我們的立根之本;故鄉,始終是我們的出發原點。大地無言,唯見故鄉月明。鄉土大書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生發着千姿百态,萬種風情。而在不同程度的抒寫中,我們會遭遇到經驗寫作的高度同質化問題,這也是作家們亟需突破的一大寫作困境。《燕子花》卻在同質化中另辟蹊徑,它的布局建構在追溯往事、跟進時代的步伐中突出當下新農村的精神風貌。在土地這個質樸無華的主旋律下,既保持傳統文化的潛移默化,又更新在場的時代記憶。作者從“老屋”出發到興修水利、人民公社成立,到打谷機的出現更替了請人打稻谷的人力勞動,拖拉機替代了牛耕時代;從影視拍攝電台播音的發展制作反映農村變化的“農耕巨變”,到1996年前後自然災害“大洪水”帶給鄉土大地的沉痛記憶;從“白沙村的河土”挖沙改造事件的種種,到“非典”“非洲豬瘟”,再到“改廁風波”“人居環境”……作者筆下昔日的鄉村風景再現了時代程序中新的“鄉土中國”,那些風雲變幻、時代變遷的痕迹刻錄在人民的心裡,令人感喟與深刻。

一部長篇小說的好壞與否,精神和人物的整體塑造是否得當極其關鍵,在小說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龔鵬飛長篇小說的結構叙事是把控自如,深谙其道的。《燕子花》通過整合新時代農村建設中的時代變遷,以地域性文化的特征和符号塑造了春瞎子、楊浩光、楊立生、謝丹新、趙惠寶、陳鐵柱、柳英等一系列鮮活可感的小人物形象。其方言俚語特色鮮明,展現了湖湘文化的農村風采,增加了小說的在場感和真實性。小說中的細節表現亦是純熟有度,水到渠成。譬如“楊浩光”一節中——“我拿着這本《新華字典》到了學校。下課了,我就給同學查名字,并且有言在先,查名字的話,要麼,就擠給我三點墨水,要麼,就撕給我一張紙做紙炮。”學校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再現讓人無比懷念曾經少年時的天真和無憂,相信那個年代的人們都有過似曾相識的經曆。“作者趙惠寶”中“趙惠寶回到西站時,要屙尿了,就往廁所跑,可上廁所竟然要收一角錢,他就找那戴紅袖章的老頭子辯論,說從古到今,解手哪有要收錢的,那老頭子說,你不交錢,你出去……”這個場景的描寫在讓人熟悉的同時,又展現了城市與農村之間的人情、文明、道德的對比。在農村,到誰家裡去解個手友善下,相信都不會遭到拒絕。人們都是笑臉相迎,憨厚坦誠。而柳英的一心為公,勤勉履職的農村女幹部形象同樣給人烙下深刻的印記。他們個性各異,敦厚淳樸,見證時代,栩栩如生,是新農村中的人物形象的代表。

龔鵬飛的新著《燕子花》于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歌吟大地的大書,記錄着一個時代的農耕文化,再現了新時代下的“鄉土中國”。燕子花在湖湘農村又叫紫雲英,是田野裡春的使者,是農人眼裡的“化肥養料”。春耕一翻,它就把鋪天蓋地的美埋到地下,開始了一個故事的醞釀、一片土地的發酵……

作者機關:湖南省文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