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發出“雞肋”感歎,劉備喜提漢中|曹操篡漢連載15

曹操發出“雞肋”感歎,劉備喜提漢中|曹操篡漢連載15

作者:握中懸璧(公号同名),授權讀史釋出。點選此處可檢視上篇文章

219年三月,曹操大軍從長安出發經過褒斜道南下,經過近一個月的跋涉後,于四月份左右抵達漢中。

中途曹操在各險要之處分兵把守,非常謹慎,一切準備妥當後才進軍陽平關下,與張郃等人兵合一處。

之前夏侯淵雖然兵敗身死,但由于郭淮和張郃的努力,曹軍損失并不算太大,仍然有數萬之多。

另一方面這次曹操親自南下,中途的各個要地也有駐軍,總兵力自然不會少,預計至少要在十萬人左右。

這麼多的軍隊發起八百裡的遠征,後勤壓力可想而知。

曹操四處分兵防守,為的就是保護糧道。糧道實在太重要了,一旦有失就會萬劫不複,對于經曆過官渡之戰的曹操來說,真是怎麼慎重都不為過。

對于劉備來說,這次曹操是來真格的了,對方在兵力上占據優勢,此時主動出擊并不明智。

另一方面,曹軍雖多,但相應的後勤壓力也會更大,是以希望憑借兵力優勢速戰速決的是曹操,而不是劉備。

于是劉備決定充分發揮地形優勢,堅守定軍山,決不出戰。

其實劉備的後勤壓力也不小,甚至補給線的長度要超過曹操,整個金牛道長達千裡以上,為了供應數萬大軍的遠征,益州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人力資源接近枯竭。

是以說雙方都有說不出的苦。這樣繼續僵持,拼的就是綜合國力,根本不需要在戰場上分出勝負,誰先斷糧誰就得被迫放棄漢中。

不過,明顯還是曹操這邊壓力更大,畢竟之前已經到了叛亂四起的地步了,雖然能暫時鎮壓下去,但是拖得久了難免再次生亂,是以曹操決定嘗試打開局面。

之前曹操一直駐紮在陽平關以東的平原地帶,目的就是這一點。倘若他打定主意和劉備拼消耗的話,那明顯應該向東撤退,這樣可以縮短補給線,減輕自己的壓力。

曹操發出“雞肋”感歎,劉備喜提漢中|曹操篡漢連載15

然而曹操一直呆在陽平關附近,那肯定是對陽平關有想法了,如果能奪下陽平關的話,就能嚴重威脅劉備的糧道,讓他不得不撤出漢中。

曹操立刻展開行動,上一次援救武都,曹操選擇曹休承擔重任,這次他把任務交給了曹家二代另一位後起之秀曹真。

曹真是統率過虎豹騎的名将,身經百戰,經驗豐富,這一次曹操把徐晃給他做副手,讓他以征蜀護軍這個實權官職的身份攻打陽平關,可見信任之深。

此時劉備這邊的陽平關守将高詳兵力并不多,而且對手還是曹軍名将,是以他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形勢非常危急。

按照《三國志》的記載,曹真在陽平關大獲全勝,那麼按理說他應該順勢截斷劉備糧道,逼迫劉備撤兵才是,為何劉備還能繼續堅持呢?

以真為征蜀護軍,督徐晃等破劉備别将高詳於陽平。(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第九)

我認為事情的真相是曹真雖然取勝,但是并未攻占陽平關,因為劉備聞訊後發兵支援了,這才讓曹真功敗垂成。

曹操發出“雞肋”感歎,劉備喜提漢中|曹操篡漢連載15

這一推斷可以從法正的傳記中印證一二。

根據法正傳記中引用裴松之注的記載,在漢中大戰期間,有一次形勢不利,而劉備又身先士卒,暴露于曹軍弓弩之下,可他堅持不肯後退,誰勸也不聽。

這時候法正走上前來擋在劉備面前,對漫天箭雨視若無睹。

劉備讓他下去躲避,但法正卻回答說:“主公親臨險境,在下豈能先走?”

結果劉備恍然大悟,這才答應後退。

先主與曹公争,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雲:"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第七)

這一紀錄仔細推敲起來是有些問題的,因為劉備始終死守定軍山不下去交戰,那麼曹軍的弓弩怎麼可能威脅得到他呢?

要知道定軍山雖然不算什麼高山,但是高度跟下面的盆地相比也有三百多米的落差,就算是養由基再世也不可能把弓箭射到山上去。

另一方面,之前跟夏侯淵對峙時期,也沒有劉備帶兵下山交戰的記錄。而且由于夏侯淵始終被牽制,那肯定不會發生對劉備形勢不利的局面。

是以這場戰鬥一定不是發生在定軍山。

我認為這場戰鬥發生的地點很有可能是在陽平關,劉備是聽聞陽平關危急後親自領兵回去支援了。

這樣一來,雙方展開近距離交戰,才有可能出現劉備身先士卒進而被曹軍箭雨籠罩的情景。

另一方面,之前高詳為曹真所敗也與“勢有不便”的記錄相吻合。

總而言之,如果劉備沒有回救陽平關的話,等到糧道被斷之時,就是徹底告别漢中之日。他的果斷救援,最終挽救了一度危急的局面。

奇襲陽平關是曹操逆轉不利局面唯一的機會,現在雖然獲勝,但并未達到作戰目的,便隻能被迫重新回到拼消耗的老路上來。

不過對于曹操來說,不好的消息還不止這一個,因為不光是他知道要截斷對方糧道,在這件事上,劉備也沒有對他客氣。這就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曹操既然不惜拉長補給線也要主動進攻,那他就必須承擔糧道被襲擾的風險。

在古代,運糧能走水路肯定是盡量走水路,是以曹操的糧道大機率是從長安出發後沿着渭水向西,過了眉縣後往南轉入斜水(武功水),之後在今天寶雞市太白縣一帶走一段陸運,之後再轉入褒水,向南直達沔水,之後逆流而上,即可抵達陽平關。

曹操發出“雞肋”感歎,劉備喜提漢中|曹操篡漢連載15

這條路線看似還算通暢,中間隻有一小段是陸運,但是它有一個緻命的缺陷。

之前曹操分兵把守各險要之處,就是為了維護糧道暢通,可惜他雖然準備充分,但還是百密一疏,有一個戰略要地落到了劉備手裡。

之前我們介紹了定軍山諸峰的十二連珠,這十二座山的最後一座稱為元山,比起三百多米高的定軍山要矮得多,大概隻有一百米左右,後來諸葛亮在這座山上修建了漢中防禦體系中極為重要的漢城,也叫西樂城。

漢城以東又有山谷名為容裘谷,谷中有容裘溪水(今漾家河),也叫洛水,這條小河向東北方向注入沔水。

就在容裘溪水與幹流沔水的河口以東不遠處有一座險峻的小山,它俯視着沔水,是一處絕佳的設防地點,而此山上正好有一座故城可以駐軍。當然,故城雖說名字叫做城,但并非那種堅固的城池,按照史料描述,應該就是一座營寨。

城東容裘,溪水注之,俗謂之洛水也。水南導巴嶺山,東北流。水左有故城,憑山即險,四面阻絕。昔先主遣黃忠據之,以拒曹公。(水經注)

故城和定軍山距離并不遠,也就二十多裡路,走快一點半天就能趕到,而且兩地還有容裘溪水相連,分兵故城的話,支援起來也是比較快的。

其實在曹操南下期間,劉備就已經開始布局了,他派黃忠和趙雲率兵據守故城,占據了主動權。

這下曹操算是吃到了補給線過長的虧,雖然盡力布防,但終究還是遲了一步,結果他的糧道受到了巨大的威脅。

曹操發出“雞肋”感歎,劉備喜提漢中|曹操篡漢連載15

這樣一來,在黃忠和趙雲的眼皮底下,曹軍就很難利用沔水水路運糧了,在糧道的最後一段,他們隻能選擇成本比較高的陸運。

不過黃忠卻對此仍不太滿意,之前斬殺夏侯淵立下的曠世奇功讓這位老将自信心爆棚,他打算再玩一把大的。

當時曹軍在漢中的糧草集散地位于北山,此地足足囤積了數千萬袋糧草,黃忠提出帶兵去襲擊,如果能成功,曹軍必将遭遇滅頂之災。

這個北山位于哪裡呢?其實北山指的就是秦嶺,相對漢中而言,秦嶺在北是以叫做北山。後出師表中寫道曹操“幾敗北山”,指的就是這個。

在容裘溪水以東十裡左右是度口,即沔水與支流度水(今黃沙河)的河口,據說這也是後來諸葛亮制作木牛流馬的地方。

度水發源于秦嶺群山中,它流入漢中盆地處的秦嶺餘脈就是曹操囤糧的具體位置了,将糧草集中在這裡可以遠離敵軍的騷擾。

漢水又左得度口水,出陽平北山。(水經注)

黃忠提出的建議值得一試,畢竟目前曹軍糧道已經遠離故城,繼續在故城駐軍意義已經小了很多,是以不如主動出擊。

曹操發出“雞肋”感歎,劉備喜提漢中|曹操篡漢連載15

不過曹操肯定會對北山的防禦極其重視,進攻兵力少了自然不行,于是黃忠就把趙雲的部隊也帶走了,畢竟他才是主将,趙雲是要受節制的。

可是黃忠一走就沒了消息,到了約定的時間還不回來,趙雲一想要出事,别是中了曹操的埋伏了吧。

可是他的部隊都讓黃忠帶走了,想支援也是力不從心,最後趙雲沒辦法,幹脆帶着幾十名騎兵就去了。

其實這一切都是曹操的圈套,對于北山糧倉,他肯定是高度重視,黃忠不會有什麼機會,是以大機率是在該處陷入了苦戰,這才導緻逾期不歸。

而另一方面,曹操也算準會有人來支援黃忠,是以在路上埋伏了重兵,專門為了打援,趙雲就這麼被堵了個正着。

不過趙雲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在長坂坡殺個七進七出的故事那自然是藝術加工,而取材的來源應該就是這一次。

趙雲帶兵對曹軍先鋒發起沖擊,小勝一陣後且戰且走,待曹軍重新集結後,趙雲已經撤回故城了。

曹軍緊追不舍,趙雲手下将領張著受傷陷入敵陣,趙雲發現後回身殺出一條血路把他救了出來,這才安全回營。

當時留守故城的張翼提出應該緊閉寨門死守,不過智勇雙全的趙雲卻反其道而行之,來了個空城計,他下令偃旗息鼓,大開營門。曹軍恐有伏兵,不敢冒進,隻好撤軍。

曹操發出“雞肋”感歎,劉備喜提漢中|曹操篡漢連載15

趙雲等的就是這個機會,曹軍剛一掉頭折返,就聽見身後擂鼓震天,萬箭齊發,于是立刻陷入混亂,自相踐踏并落入沔水溺死者甚多。

當然趙雲也沒追擊,畢竟他沒多少人,一出擊就露餡兒了。

故城之戰是趙雲一生中的高光時刻,他以極少的兵力粉碎了曹操圍點打援的計劃,戰後劉備來戰場巡視,對趙雲大加褒揚,稱贊說:“子龍一身都是膽。”

至于黃忠那一路,我認為應該并沒有得手,否則這絕對是奇功一件,不會在史料中完全沒有記載。

不過他應該也沒有戰敗,畢竟樂進和文聘對關羽打出的那兩次無關緊要的小勝都有記錄,黃忠若是戰敗絕對沒道理會漏掉。

是以最大的可能就是曹操在北山防備嚴密,黃忠發起進攻後遲遲沒有進展,于是引兵撤退,雙方不分勝負。

就這樣,在曹操抵達漢中後,雙方先後爆發了陽平關之戰和故城之戰兩次小規模戰役,其作戰目的都是為了摧毀對方糧道,不過最終都未能實作,雙方再次回到同一起跑線上來。

其實這時候曹操的局面相對更加惡劣,雖然劉備的糧道更長,但幾乎全部都是安全的大後方,隻要陽平關不失就可保糧道通暢。

而曹操雖然糧道較短,但需要防備的地方更多,從褒谷口到陽平關,所有的險要之處都要分兵駐守。

這樣一來,為了在前線保持和劉備至少勢均力敵的兵力,他所需要的總兵力就要更多,否則就會陷入“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的窘境。

另一方面,此時劉備的大後方也要更穩定一些,因為至少暫時還沒出現叛亂,而曹操這邊已經是真的挺不住了。

曹操發出“雞肋”感歎,劉備喜提漢中|曹操篡漢連載15

數十萬民夫穿梭在秦嶺群山中險峻的棧道上,海量的物資運到前線往往連十分之一都剩不下。戰争曠日持久,糧草供應也越來越緊張,曹軍士卒怨聲載道,終于在四月底五月初這段時間開始出現大規模逃亡。

曹操的困境,劉備是一清二楚,他趁機派劉封下山去向曹操挑戰,當然這隻是誘敵之計。

這一挑釁之舉讓曹操惱羞成怒,之前心腹将領夏侯淵陣亡,如今自己親統大軍前來也是連連受挫,這一系列打擊終于讓他連魏王的風度都顧不上了。

曹操對着山上破口大罵:“你這賣草鞋的匹夫,派個養子就能對付我了?等我派親兒子來!于是曹操立刻遣人招曹彰前來助戰。

不過很快曹操就冷靜下來了,他知道漢中已經沒救了,再耗下去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後方也會生變。

之前我們分析過,這麼多年來,曹操離開朝廷外出作戰一般不會超過一年,可是這一次他在218年7月發兵西征,到現在已經十個月左右了,他除了撤兵别無選擇。

219年五月,曹操正式放棄漢中,班師北上。而曹彰此時剛到長安,真兒子和假兒子最終還是沒能分個高下。

至此,持續一年半左右的漢中大戰終于落下了帷幕,為此曹劉兩家幾乎拼盡了全力。

曹操發出“雞肋”感歎,劉備喜提漢中|曹操篡漢連載15

對于劉備來說,雖然幾乎耗盡了國力,但成果也是喜人的。

沒有漢中的益州不是完整的益州,隆中對的最後一塊拼圖已經完成了,起兵三十多年後,劉備終于達到了他人生的頂點。

然而對于曹操來說,卻恰恰相反,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價,不僅顆粒無收,反而還折損了心腹愛将,這個打擊實在是沉重。

不過這就完了嗎?并不是,僅僅三個月後,又一次重大打擊将會落在他身上,而那也基本宣告了曹操此生将與帝位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