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逸想在沖突中橫空出世——讀馬爾克斯《伊莎貝爾在馬孔多觀雨的獨白》文/圖 崔粉新

哥倫比亞著名作家馬爾克斯的小說《伊薩貝爾在馬孔多觀雨時的獨白》是短篇小說集《藍狗的眼睛》其中的一篇。作者在馬孔多小鎮的家裡,目睹與體驗了酷熱折磨後,喜雨、厭雨、恐雨的場景。馬爾克斯飄逸的想象力在各類沖突中疊加,又沖破陰霾阻擋,橫空呈現,有形與無形的較量,孤獨、死亡、荒誕、希望的交替,讓你無法用辯證理論去求解。

逸想在沖突中橫空出世——讀馬爾克斯《伊莎貝爾在馬孔多觀雨的獨白》文/圖 崔粉新

讀《伊薩貝爾在馬孔多觀雨時的獨白》,猶如做數學中難解的應用題,不知道怎樣去列方程,列出來的方程式,又好像沒有求解的方向。那些人物與故事又如紊亂的雲朵,随意飄動,沒有章法與參照物,一會兒是焦熱,一會兒是陰雨,讓人琢磨不透它們的走勢。當然,紊亂的時空中又有序地呈現出故事。文中的時間詞,讓你抓着這根繩子走,你就知道在這個時空裡發生的故事。如“星期天散彌撒時,冬天匆匆降臨了。”“星期六晚上還熱得透不過氣來呢。”“星期一整天都在下雨。”“星期三中午時分,天還沒大亮,可下午三點以前,又全黑了下來。”“時間的概念從昨天就弄亂了,這時已全部失掉。于是,星期四也不存在了,它充其量不過是一種有形的、膠凍狀的東西,甚至可以用手扒拉開,以便探頭看到星期五。”對比看,《禮拜二午睡時刻》也有時間脈線,但它們的故事是基本上是一天發生一個荒誕、怪異的故事。而本文再現的是一個周内的故事。

逸想在沖突中橫空出世——讀馬爾克斯《伊莎貝爾在馬孔多觀雨的獨白》文/圖 崔粉新

讀這篇小說,你的思緒會跟着作者有形的事件走,走着走他就将你帶到一個無形、虛空的時空中去,仿佛自己是空氣、是死人、是時空裡的一雙眼睛或物件。異想天開、遐思爾想,讓你成為一個真空的人,虛無自我中呈現有形的人物,沖突中的逸想。如“說着,我回頭去看他,可是馬丁已不在那兒了。隻聽得他說,看樣子别指望雨停。我循聲找人時,看見的隻是一把空椅子。”“我無目的地、下意識地走來走去,感到自己也變成了一片蕩然的荒灘,上面長滿了藻類、苔藓和華美、柔弱的蘑菇,全都是靠陰暗潮濕、令人作嘔的東西滋長出來的。”“父親的聲音隔得很遠,不是靠耳朵聽到,而是憑觸覺感到的。”“突然,我覺得心髒變成了一塊冰冷的石頭。我死了,我想,天哪!我死了。”

逸想在沖突中橫空出世——讀馬爾克斯《伊莎貝爾在馬孔多觀雨的獨白》文/圖 崔粉新

多日的燥熱,讓人憋悶得透不過氣來,真是熱死人啦。漫長難熬的日子,終于盼來酣暢淋漓的雨。雨來,希望也就來了:“下雨了,花盆中的迷疊香和晚香玉在雨中恢複了生機。”“父親笑了,這頓午飯他胃口特别好。”可連續不斷地下雨,給大家帶了不便與厭煩。勁頭十足下雨,繼母的笑容收斂了,昨天的喜悅已轉為惱火和厭煩;父親的脊梁骨生疼。“因為令人心煩意亂的雨,那兩個雙目失明的女孩,也不來我家給我們唱小曲兒。”“我感到一種難以忍受的、痛苦的恐懼。”我們不思飲食了。陷入花園沼澤裡的牛膽戰心驚,最後無聲無息地死去了。教堂被水淹快坍塌了,河水把鐵軌沖跑,火車就過不了橋了。“大水把墳都沖壞了,可憐的死屍全都在墓地裡漂着。”熬過雨魔,忍受折磨,耐過孤獨恐懼,沖突中的事物又向希望的曙光中發展,“這時我聽見了火車鳴笛。”“這時我才注意到雨已經停了,我們周圍一片甯靜,一種深沉的、神話般的幸福。”

逸想在沖突中橫空出世——讀馬爾克斯《伊莎貝爾在馬孔多觀雨的獨白》文/圖 崔粉新

馬天行空的逸想在絕望與希望的交織中露出曙光。文中旨意,妙思逸想,我們無法用标尺去量測,用高程去定點辨別。馬爾克斯構列出沖突的思想次元,讓逸想沖破固有的思維定勢,讓故事在超現實的時空中穿越,讓自己羽化成隼,俯視萬物在有形與無形中變化發展。猶如老子推崇的道,虛無缥缈,順應自然的變化而歸于無為。

文/圖 崔粉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