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曆家長生出的後代,就一定是小天才嗎?
一說到高學曆夫妻,很多人就會聯想到,他們的後代一定聰明過人,就算是沒有額外的教育,每天耳濡目染也能學到好習慣吧!

更何況,高學曆父母的基因要比常人優秀那麼多,可是我們尋常百姓能夠比拟的呢?自然我們就會對他們的後代道德綁架的。
高學曆家長會生出小天才?
李玫瑾女兒數學15分
李玫瑾作為國内的知名教育家,總是活躍在我們大衆的視野中。從她出現的第一天起,她那睿智的表現,就讓我們連連贊歎。
她為寶媽們提供的每個建議,都是一針見血,能讓迷茫期的寶媽們醍醐灌頂。不少寶媽都會感歎,她的女兒該有多幸福呀!有一位這麼懂教育的媽媽。
但實際上,李玫瑾的女兒卻成為了那個“特例”,尤其是在數學成績上,中學數學成績150分滿,女兒隻能拿到15分。就算是瞎蒙也不至于這麼慘吧!
面對這樣的尴尬,李玫瑾也不是沒有想過辦法,找家教,自己輔導,或是求助自己的北大數學系同僚,最後卻都是于事無補。
當李玫瑾黔驢技窮的時候,她還是欣然接受了這個結果,隻要她快樂健康就好,不一定非要上名牌大學。
丁延慶女兒永遠排在班級倒數一名
丁延慶是北大的一名教授,他在業界口碑極高,帶出來的高才生數不勝數。在他的學生面前,他總是慈祥的模樣,好像永遠都沒有脾氣一樣。
同樣,他在面對自己的女兒時,更是發不出脾氣。女兒不知道為什麼,在學習上就是一竅不通,每次考試都是穩坐倒數第一的寶座。就算是和倒數第二名,也有很大的距離。
這樣一來,丁教授不免就感歎了起來,原本自己小時候是個小神童,妻子的基因也不差,為什麼女兒能夠變成這樣呢?
時間長了,丁教授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了。孩子已經變成了這樣的,除非能把知識灌到她的腦子裡,不然還是坦然接受吧!
北大教授們也要接受孩子的平庸
道德綁架惹的禍
如果李玫瑾的女兒和丁教授的女兒都是生長在普通家庭中,或許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成長可能呢?如果外界不給他們過多的道德綁架的話,成績會不會有起色呢?
畢竟,凡是知道她們的父母的人,都是會不自覺地給她們貼上北大教授的女兒,智商一定得到父母的親傳。自然也會額外關注她們。
或許一部分人會抱着看笑話的想法,他們就是想要看她們出洋相,由此來充當壞人,惡語相向無辜的孩子。
但大部分人還是會希望她們能夠出人頭地,畢竟可以以此來引導自己的孩子,成為高學曆人才,為自己的子孫後代奠下基礎。
教育是個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
從孩子出生之後,孩子的一切行為習慣都是基于父母的引導,父母想要孩子變成什麼,就向着這個目标引導就好。
雖然會和孩子本身的想法發生碰撞,但最終還是父母取得勝利的機會更大一些。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就算是生活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事,對于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教育的展現,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一滴積累起來,才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
過程中很漫長,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和耐心,并且當施加一個教育手段之後,或許在幾個月之後才初見成效,或是在幾年之後才有所展現。
急是急不得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耐心等待。要是家長過于急躁,拔苗助長,最後的結果隻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起了反作用。
羊駝媽有話說:
出現了這種情況之後,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作祟,那就是基因的遺傳規律——均值回歸。子女不會遺傳父母的極端基因,包括好的基因和壞的基因。
是以,大部分高學曆父母的子女都是逃不掉這個定律的。或許就是上天給我們其他普通父母的機會吧!相比于高才生父母,普通父母更容易生出小天才呢!
再加上後天的合理化引導,智力超群雖不能百分百保證,但趕超他人一步也是很有可能的。但所有的引導都是要在保證孩子快樂的前提下哦!
今日話題:
你還知道哪些高學曆父母的孩子智商不高的例子?你是不是信心大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