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鼓吹新能源大法好的拜登,定下了要在2030年将新能源汽車銷售占比提升至50%的目标。美國看着是“反應遲鈍”,現在才來推廣新能源産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原來在奧巴馬時期(2010年前後),美國在锂電池領域就具備先發優勢。
可惜的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美國沒能把锂電池産業做大做強,內建産業效應,最後是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現在輪到拜登來“亡羊補牢”。

就拿甯德時代的聚合物锂電池的專利來說吧,這個專利還是曾毓群(甯德時代創始人)從美國貝爾實驗室買來的。當時全球最權威,最成熟的锂電池技術就來自貝爾實驗室,全球超過20家公司都争着要他家的專利授權。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3位獲獎人,就是锂電池的發明人,其中有兩位來自美國的研究機構和高校。
當時美國出現了一家锂電池明星企業A123,那個“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的快充技術就來自他家。作為美國最早進入電動電池行業的公司,A123被奧巴馬寄予厚望。據悉,當時奧巴馬試圖将新能源産業培育成全新的經濟增長點,還大手筆給A123發放了将近2.5億美元(折合約15.8億元人民币)的工廠補貼。
在官方的全力支援下,A123在2010年迎來高光時刻,他家的利沃尼亞工廠順利投産。沒想到的是,自那之後的短短兩年時間,A123就走起了下坡路。2012年,A123被曝出生産的锂電池存在技術缺陷,随後将電池全部召回。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技術引發的意外成了A123破産的導火索,美國锂電池行業也從此一蹶不振。
2013年,大陸萬向集團出資近2.5億美元,收購了A123公司。而在A123公司搖身變成中資企業之後,美國本土再也沒有以及拿得出手的锂電池企業。有分析指出,美國锂電池産業的衰敗主要歸咎于本土市場的需求不足;同時當地的制造成本過高,企業選擇将生産轉移至海外。
不過,話說回來,美國锂電池産業不行,但是人家卻湧現了全球最牛的電動車企業——特斯拉。而這家巨頭破解美國電池産業頹靡的方法就是,到海外抱大腿。2017年,特斯拉與日本巨頭松下合資成立超級锂離子電池工廠。
總之,在特斯拉抱大腿模式的啟發下,美國政府也學聰明了,直接釋出了《美國锂電藍圖2021-2030》,強調要在全球範圍内找小夥伴一起建立原材料供應體系。然而,不管美國如何掙紮,目前中日韓已經在锂電池産業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國恐怕無法在短期内超車。
截至2021年8月的資料,中國是全球锂電池第一大技術來源國,專利申請占比超過40%。而甯德時代經過多年的發展,也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電池巨頭,全球市占比超過31%。
文 |廖力思 題 | 曾藝 審 | 陸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