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終前,阿鬥問了一問題,諸葛亮大呼:此子不愚啊
在我們的印象裡,蜀後主劉禅可能是一個非常軟弱非常無能的人,有兩句話來印證人們對于他的正确看法,第一句是扶不起的阿鬥,第二句是樂不思蜀。其實,這都是大家的偏見,至少在某些事情上面,劉禅并不是看上去的那麼愚鈍。

就拿諸葛亮來說,在劉禅的一生中,諸葛亮對他的影響僅次于劉備,劉禅在追封諸葛亮的時候說道:“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笃誠,受遺托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漢,參伊、周之巨勳。如何不吊,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谥,是以光昭将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将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绶,谥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由此可見,諸葛亮可以說是劉禅一生中最大的依靠。
随着諸葛亮的逝去,蜀國沒過幾年,變被魏國滅了國,這就證明了諸葛亮在蜀國的地位和作用是如此的重要。
雖然劉禅不堪大用,但是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十分地信任諸葛亮,從不插手諸葛亮的事務,在這一點上,劉禅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而這樣的自知之明,确實很多帝王并不具備的,是以導緻很多悲劇的事情發生,最著名的人物就有被網友稱為微操之神和運輸大隊長的常凱申先生,是以,别看劉禅平日裡無所事事,專門與自己的親信取樂子,但是在國家大事方面,并不是一味的糊塗。
不過,諸葛亮雖然在劉禅的生命裡是如此的重要,但是并沒有交給劉禅治國的方略,是以在諸葛亮死後就很快滅國了。這可能是諸葛亮或者劉備最大的遺憾吧!由于蜀漢集團的先輩們流落半生,是以沒有時間去教導自己的子女,導緻在劉備、張飛、關羽等人死後,後繼無人,這也是蜀漢滅亡的重要原因。
回到劉禅本人身上,他真的是一個愚不可及的人嗎?我看未必,因為在劉禅的為人處世方式就是這樣,是以才選擇了一種讓自己最為安逸的方式來保全自己。
在諸葛亮去世的時候,由于諸葛亮的孩子尚小,劉禅就派出了自己的親信前去問:“丞相去世後,您的兒子怎麼辦?”諸葛亮一聽,就寫下了那句非常著名的話:“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孫衣食,自可足用。”這既是表明自己無私的态度,也是打消了劉禅的疑慮。或許這個時候諸葛亮才明白,此子不愚啊!
畢竟諸葛亮在朝廷裡多年,很多人都是諸葛亮提拔的,而諸葛亮的兒子還很小,是以,劉禅有此一問,也是人之常情!大家說是嗎?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