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沒錢的時候,親戚朋友也會“看不起你”

你沒錢的時候,親戚朋友也會“看不起你”

王爾德說:

“年輕的時候我認為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等我老了才發現,原來真是這麼回事。”

有句話叫“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當一個人沒錢的時候,會發現身邊沒有幾個親戚朋友;而當一個人有錢,自身的社會地位達到一定高度時,八竿子打不着的親戚也都湊了上來。

一個人有錢,意味着這個人的“自我價值高”。

對于價值高的東西,人們的潛意識裡總是“趨之若鹜”的。

在年輕的時候,做好足夠的财富積累,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家庭,更有利于一個人的社交關系。

你會發現,當你沒錢的時候,周圍的親戚朋友都在刻意遠離你。

你沒錢的時候,親戚朋友也會“看不起你”

-01

沒錢的時候,親戚也會遠離你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文章。

男子發文章說:生意失敗後,才看清親戚的嘴臉。

他生意做得好的時候,幾個親戚都跟着他一起打工;近親以及遠方親戚,每次見面都要巴結他,奉承他一番。

有什麼事情,周圍的人第一時間想到麻煩他。

生意好的那些年,他借給親戚的錢也有十幾萬。

可當他生意破産,欠下一大筆錢,想要找親戚借一部分應急,卻發現周圍的親戚沒幾個願意幫助他。

不僅不幫,反而冷嘲熱諷落井下石。

一個人站在高點,無法看到“真情”;一個人處于低谷,才能看清周圍人的虛情假意。

你沒錢的時候,親戚朋友也會“看不起你”

你會明白,這個世上除了父母之外,其餘的親戚沒幾個願意“真心幫你”。

你赢的時候,他們隻想來“分一杯羹”;你輸的時候,他們都躲在遠處悄悄地看你笑話。

即便是夫妻感情,也會因為貧窮逐漸走向陌路。

有句話叫:貧賤夫妻百事哀。

為什麼?

因為兩個人的生活,連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無法滿足,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支撐得起這個家庭,是以兩個人的沖突就會無休止地産生。

某種意義上來講,一個人的經濟水準,直接決定了他與親戚、夫妻之間的關系。

你有錢的時候,你說話就有分量;而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人微言輕罷了。

就像電影《樹先生》裡面的阿樹,他就是一個典型地被嘲諷,被瞧不起,被當成玩笑的人。

倘若阿樹的身份對調呢?即便他的性格有些瑕疵,周圍的人也不會在意。

你沒錢的時候,親戚朋友也會“看不起你”

-02

沒錢的時候,社交價值屬性也會降低

在社交中,總有人提到兩個字:人脈。

什麼是人脈?

簡單來說,人脈就是一場人與人之間的價值交換。

你有錢,我有市場,那麼我們合作就是雙赢;

你的價值屬性高,我與你的價值旗鼓相當,我們可以成為彼此的人脈。

人脈從來都是向上攀爬,而不是向下相容。

你一無所有,沒有錢,沒有能力,自我價值屬性很低,這個時候渴求人脈,就是“自我安慰的笑話”。

每個人都有其自己的價值。

一個人社會地位高,是他的社會價值;

一個人有錢,家庭底蘊好,這是他的經濟屬性;

一個人性格好,情商高,靠譜且有誠信,這是他的人品價值。

你沒錢的時候,親戚朋友也會“看不起你”

一個人沒錢,沒有能力,在社交中本就容易被周圍的人排擠、孤立。

最直接的現象:同學聚會。

畢業多年後的同學聚會,最能看出來社交關系的“價值交換本質”。

你會發現,從事差不多行業的人聚在一起;

有孩子的女生聚在一起;

創業的人又是一夥。

而那些上班的,沒有什麼太大成績的人,尴尬地坐在角落裡,不被人問津,也不受歡迎。

趨利避害,是人在社交中的潛台詞罷了。

你沒錢的時候,親戚朋友也會“看不起你”

-03

是否被人看得起不重要,重要的是“自我成就”

無論跟誰相處,你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

你的生活,别人根本沒那麼在意;你過得好,别人在嫉妒你;你過得不好,别人或許在背後偷着樂。

他們的看法,與你沒有太大的關系。

你過得好與壞,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事情。

在保持平常心的基礎上,不要放下對自我的培養和投資。

如果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财富積累,等到了中年以後,競争力會直接下降。

人到中年失業,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

你沒錢的時候,親戚朋友也會“看不起你”

隻有努力了,我們才不會有遺憾。

隻有足夠努力,才不至于荒廢我們的人生。

無論最終是窮還是富,至少我們有自己的志氣和骨氣。

最怕的是:一個人在該努力的年齡選擇安逸,在想要努力的時候,卻發現心有餘而力不足。

從自我的角度來講:

我們努力打拼事業,努力賺錢,無非是想給家人一個好的生活,想要達成自己的野心和欲望。

隻有先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生活需求,我們才會有更高層次的追求。

你沒錢的時候,親戚朋友也會“看不起你”

今日話題:

你有沒有過被親戚看不起的經曆?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