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率先開赴東北的八路軍,一個月擴充十萬人,一個軍火庫三天才搬空

1945年8月,這是抗日戰争期間的重大轉折點。8月8日,蘇聯政府宣布對日作戰。8月9日,150萬蘇聯紅軍向盤踞在大陸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發動進攻。8月10日,朱德總司令釋出延安八路軍總部的第一道大反攻指令,指令全國各地的八路軍,新四軍部隊向日軍展開全面進攻。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的形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率先開赴東北的八路軍,一個月擴充十萬人,一個軍火庫三天才搬空

在形勢急轉的情況下,東北的戰略位置就十分重要了,這裡是中國重工業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地區,而當時國民黨軍的幾百萬大軍都龜縮在西南地區,不要說到東北了,就連去南京都得一段時間。而當時八路軍,新四軍等部隊都在華東,華北等敵戰區,距離東北很近,随時可以挺進東北。當時距離東北最近的是李運昌的冀熱遼軍區。蘇軍出兵東北之前,朱總司令,還有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向李運昌下達多道指令,要求該部迅速進軍東北,并在東北建立人民政權。

李運昌接到指令後,立刻率主力部隊和北韓義勇軍共13000多人,還有2500多名地方幹部向東北地區挺進。冀熱遼軍區共分成三路向東北開進,中路由冀熱遼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副政委唐凱率領12團,18團,山海關遊擊隊,北韓義勇軍一部共4000多人,經山海關向沈陽進發。

率先開赴東北的八路軍,一個月擴充十萬人,一個軍火庫三天才搬空

曾克林除了在山海關遭遇到日軍的微弱抵抗外,并沒有遇到太多的不順。在蘇軍的配合下,曾克林一路接管了綏中,興城,錦州等地。1945年9月5日,曾克林率領所屬部隊進入沈陽。起初蘇軍對八路軍的到來感到很突然,并沒有讓這支部隊進城,後來經過協商和交涉,9月7日,蘇軍近衛軍第六集團軍司令克拉夫琴科上将、軍事委員圖馬尼揚中将和各兵種軍長接見并宴請了曾克林和唐凱。

率先開赴東北的八路軍,一個月擴充十萬人,一個軍火庫三天才搬空

蘇軍在宴會上表現的很客氣,不但進行了道歉,還與八路軍代表以同志互相稱呼。最後,經過雙方的研究,曾克林在沈陽成立了東北人民自治軍沈陽衛戍區,曾克林擔任司令員,唐凱擔任政委。在之後的兩三天裡,曾克林解除了15000多名僞軍和憲兵的武裝。蘇軍随後還向曾克林部移交了一些日軍的軍火庫,包括當時沈陽最大的蘇家屯軍火庫,曾克林唯恐有變,派一個團搬了三天才将其徹底搬空,共搬走兩萬支機槍,數千挺機槍,以及上百門大炮,還有大量的軍需物資,第一批到的八路軍每個人一頂鋼盔。

率先開赴東北的八路軍,一個月擴充十萬人,一個軍火庫三天才搬空

曾克林在獲得大批的日式裝備後,立刻進行擴軍,在沈陽,本溪,遼陽,鞍山,撫順等地成立大批的獨立旅和獨立團,第十六軍分區從4000人擴充到了八萬人。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李運昌冀熱遼軍區1.3萬人馬,就擴充到了12萬人。不久後,曾克林到延安彙報了東北的情況,延安方面高層召開會議後,立刻向東北派了十萬精兵和兩萬名幹部,準備全部接收東北。

繼續閱讀